第27章 敏感问题(2/3)
陈,这张卷子是怎么个情况?
小陈连忙解说:萧老师,是这样的——您也知道上面临时决定,凡是今年选作文第二题的,至少要三名以上阅卷老师打分,有重大争议的话,都要提交到专家组讨论。
萧牛笑道:我没问你政策,政策我当然知道了。不然老许调我们过来协助作甚。我是问这篇文章初审分歧点在哪儿。
小陈便进一步解释:是这样的,这篇作文的三个阅卷老师,一个给了0分,认为捏造事实,歪曲真理,哗众取宠。另一个却给了满分70分,认为是先进事迹,而且行文也好,应该作为正面典型。还有个给了66分,但也觉得事迹真实性可疑,但作为宣传口的材料,不失为一片好素材。
萧牛一听,更加来了兴趣。
原来,这个名叫萧牛的专家,并不是教育厅系统下面的。而是省文联和作协的一名副职。
由于本省的教育系统,在出完卷子之后阅卷完成之间的时间差里,又嗅到了一些从京城来的关于教育系统倾向的新风声。
具体当然是不可描述的。
所以厅里决定要给选第二题的考生们额外保护:每份作文必须有3个阅卷老师分别打分,如果分歧争议较大,那就得提交专家组讨论,以免错杀了实事求是的文章。
为此,还特地从系统外调了几个文联作协的专家,来作个旁观见证。
万一将来上面真的讲实事求是了,也好显得本省教育系统从来没有戕害过实事求是。
幸好,敢选第二题的考生,本来就十分之一都不到。所以这个慎重的决定,实际增加的阅卷工作量也不明显,一线老师并没有怨言。
萧牛仔仔细细看了顾骜的文章。
那行文给他的第一感觉,就不像是中学生写的,而是一个在某个领域真抓实干深入一线的工程科研人员写的。
一股浓烈的细节真实感,和振奋人心的科研攻关成就感,扑面而来。
文笔不是很优美,但作为高考作文,已经够了。
至于如何利用物理科技分离混合气体,说实话萧牛根本没看懂,但他文章中的那些比喻,如果真的贴切的话,确实非常生动。
好文章,这事儿要是真的,可以上《人人日报作为先进事迹了。嗯,一些细节要模糊处理。
不过,一个14岁的知青,真的有能力做到这一步么?这事迹也编得太离奇曲折了吧。恐怕叶帅写那首科研攻关诗的时候,都没想过有那么年轻的人能做出这么重大的贡献吧。
萧牛放下卷子,便招呼另外几个专家组成员一起来欣赏。
大家的看法也是褒贬不一,但褒的点和贬的点倒是非常一致。
说文章不好的,主要集中在事迹显得太假。
凭一个中学生的物理和外语水平,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科技发现和功勋?估计看都看不懂吧?除非是天才!几个专家纷纷如此说。
卷子因为是单独拿出来的,所以并没有装订,77年仓促的物质条件也不允许。
萧牛翻着翻着,下意识瞅了一眼卷子上的署名,心中一动,觉得有些印象。
顾骜?前几天阿萍的侄女儿好像说过,她给小平找的那个辅导知青,就叫顾骜吧?卷子上写的单位也是宣州的,莫非是同一个人?那倒真是一个奇人了,不管怎么说,实事求是调查一下,别冤枉了真的天才才好。
这个省作协的萧牛,其实正是问顾骜借书和辅导数学题的严平的亲生父亲,也是苏泽天的姑父。
当下,萧牛清了清嗓子,提议道:同志们,从文章内容来看,这位考生肯定是个钱塘知青。我们不如放一放,派记者去采访一下真伪,你们觉得如何?
这不合适吧,没有先例的,高考作文该怎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小陈连忙解说:萧老师,是这样的——您也知道上面临时决定,凡是今年选作文第二题的,至少要三名以上阅卷老师打分,有重大争议的话,都要提交到专家组讨论。
萧牛笑道:我没问你政策,政策我当然知道了。不然老许调我们过来协助作甚。我是问这篇文章初审分歧点在哪儿。
小陈便进一步解释:是这样的,这篇作文的三个阅卷老师,一个给了0分,认为捏造事实,歪曲真理,哗众取宠。另一个却给了满分70分,认为是先进事迹,而且行文也好,应该作为正面典型。还有个给了66分,但也觉得事迹真实性可疑,但作为宣传口的材料,不失为一片好素材。
萧牛一听,更加来了兴趣。
原来,这个名叫萧牛的专家,并不是教育厅系统下面的。而是省文联和作协的一名副职。
由于本省的教育系统,在出完卷子之后阅卷完成之间的时间差里,又嗅到了一些从京城来的关于教育系统倾向的新风声。
具体当然是不可描述的。
所以厅里决定要给选第二题的考生们额外保护:每份作文必须有3个阅卷老师分别打分,如果分歧争议较大,那就得提交专家组讨论,以免错杀了实事求是的文章。
为此,还特地从系统外调了几个文联作协的专家,来作个旁观见证。
万一将来上面真的讲实事求是了,也好显得本省教育系统从来没有戕害过实事求是。
幸好,敢选第二题的考生,本来就十分之一都不到。所以这个慎重的决定,实际增加的阅卷工作量也不明显,一线老师并没有怨言。
萧牛仔仔细细看了顾骜的文章。
那行文给他的第一感觉,就不像是中学生写的,而是一个在某个领域真抓实干深入一线的工程科研人员写的。
一股浓烈的细节真实感,和振奋人心的科研攻关成就感,扑面而来。
文笔不是很优美,但作为高考作文,已经够了。
至于如何利用物理科技分离混合气体,说实话萧牛根本没看懂,但他文章中的那些比喻,如果真的贴切的话,确实非常生动。
好文章,这事儿要是真的,可以上《人人日报作为先进事迹了。嗯,一些细节要模糊处理。
不过,一个14岁的知青,真的有能力做到这一步么?这事迹也编得太离奇曲折了吧。恐怕叶帅写那首科研攻关诗的时候,都没想过有那么年轻的人能做出这么重大的贡献吧。
萧牛放下卷子,便招呼另外几个专家组成员一起来欣赏。
大家的看法也是褒贬不一,但褒的点和贬的点倒是非常一致。
说文章不好的,主要集中在事迹显得太假。
凭一个中学生的物理和外语水平,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科技发现和功勋?估计看都看不懂吧?除非是天才!几个专家纷纷如此说。
卷子因为是单独拿出来的,所以并没有装订,77年仓促的物质条件也不允许。
萧牛翻着翻着,下意识瞅了一眼卷子上的署名,心中一动,觉得有些印象。
顾骜?前几天阿萍的侄女儿好像说过,她给小平找的那个辅导知青,就叫顾骜吧?卷子上写的单位也是宣州的,莫非是同一个人?那倒真是一个奇人了,不管怎么说,实事求是调查一下,别冤枉了真的天才才好。
这个省作协的萧牛,其实正是问顾骜借书和辅导数学题的严平的亲生父亲,也是苏泽天的姑父。
当下,萧牛清了清嗓子,提议道:同志们,从文章内容来看,这位考生肯定是个钱塘知青。我们不如放一放,派记者去采访一下真伪,你们觉得如何?
这不合适吧,没有先例的,高考作文该怎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