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斐然食肆(1/3)
这家食肆名曰“斐然”,占地大约十五亩,装饰以素雅为主,食、宿皆有涉猎,是皖县远近闻名的食肆。
由于已经错过了早餐的饭点,又不到午餐的时候,故而食肆里,只有零星的几个客人。食肆的店家,乃是一对青年夫妻——丈夫姓邓,主要负责店中的采买事宜;妻子姓吕,主要负责店中的待客之道。
“贵客雅间请。”
吕氏见乔家二小姐莅临,就领着他们雅间入座。
这方雅间,占了大约半分土地,雅间的正中央,摆放着一张三尺三寸的方形桌案,桌案的四周,是四方精致的筵席,每方筵席左侧,放置着两卷厚重不一的竹简。除此之外,桌案之南,十尺之遥的铜炉上,还氤氲着淡淡的檀香。
“贵客想吃何物——汤饼还是糜粥?”吕氏道。
“糜粥。”他们异口同声道。
“筵席左边,那卷稍显厚重的竹简,便是本店售粥之名录。”吕氏道。
“白露为霜,浸彼稻田……”
周瑜顺着店家的指引,拿起那卷稍重的竹简展开,才发现竹简上写着的,不是《诗经》里的佳句,就是些高深莫测的辞藻。
周瑜看了许久,终挑出一粥名,道:“‘维秬维秠’出自《大雅·生民》。秬者,黑黍;秠者,一壳中含两粒黍米。从字面上看,这粥当是由秬、秠熬成的黍米粥。”
“正是。”吕氏道。
摸清《诗经》冠以粥名的套路,周瑜又盯着“博望侯出仕”这个辞藻,道:“博望侯乃是汉使张骞。传说张骞未出仕时,曾得文曲星入梦曰:‘汝见黑米之日,即出仕之时也。’自此,张骞便常常留意于田地之中。三年后,张骞终在某处稻田,偶遇黑米现世。也正是那一年,张骞得以出仕为官。故而,‘博望侯出仕’当是黑米粥。”
吕氏点着头,回了声“正是”,又道:“贵客请点餐吧。”
“伏波珠。”他们又异口同声道。
一再的默契,令小乔不禁害羞地地下了头。吕氏看到这一幕,以衣袖遮住自己忍俊的脸,道了句“贵客稍候”,就慢慢退了出去。
“眼下时令入秋,发肤略显干燥,故食用些保养。”
“连夜赶路,身体中积累了许多湿气,故食用些调理。”
这伏波珠,其实就是薏米粥。
据《后汉书》记载,汉光武帝时期,伏波将军马援奉命远征交趾,因南方多有瘴气,以致全军身染湿病。后,经医者指点,全军开始食用南方特产的薏米解湿。旬月,全军得以治愈。待战事结束,马援率军回师时,便载了一车薏米回到洛阳。当时的洛阳臣民,大多不识薏米,还以为是马援从南方带回来的奇珍。马援在世时,乃帝王宠臣,故无人胆敢多言。马援死后,就有政敌借此诬陷马援生前不臣。后经周折,冤屈才得以昭雪。
薏米粥取名伏波珠,便是薏苡明珠背后的典故。
谈话间,吕氏已将两碗薏米粥端上,道:“这是按照乔小姐的口味所做,公子可能会吃不惯。”
周瑜瞥了一眼薏米粥,发现表面并无异样,这才接过碗,拿起勺子舀了些许品尝。这一口下去,他立时就尝出了粥中的不同之处——这碗粥的味道,要比寻常的薏米粥甜上许多。
若是寻常人吃到这碗薏米粥,一定会甜得难以忍受,可同样爱吃甜食的周瑜,却道:“很好吃。”
“果然不出所料。”吕氏呢喃道。
原来,将周瑜的那份薏米粥,也做成极甜的口味,正是吕氏刻意而为。吕氏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看看他们之间,是否连吃东西的口味,都默契的出奇。
“这粥名取得甚好,是何人如此用心哪?”周瑜边吃,边扯开话题。
“是我的相公。贵客稍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由于已经错过了早餐的饭点,又不到午餐的时候,故而食肆里,只有零星的几个客人。食肆的店家,乃是一对青年夫妻——丈夫姓邓,主要负责店中的采买事宜;妻子姓吕,主要负责店中的待客之道。
“贵客雅间请。”
吕氏见乔家二小姐莅临,就领着他们雅间入座。
这方雅间,占了大约半分土地,雅间的正中央,摆放着一张三尺三寸的方形桌案,桌案的四周,是四方精致的筵席,每方筵席左侧,放置着两卷厚重不一的竹简。除此之外,桌案之南,十尺之遥的铜炉上,还氤氲着淡淡的檀香。
“贵客想吃何物——汤饼还是糜粥?”吕氏道。
“糜粥。”他们异口同声道。
“筵席左边,那卷稍显厚重的竹简,便是本店售粥之名录。”吕氏道。
“白露为霜,浸彼稻田……”
周瑜顺着店家的指引,拿起那卷稍重的竹简展开,才发现竹简上写着的,不是《诗经》里的佳句,就是些高深莫测的辞藻。
周瑜看了许久,终挑出一粥名,道:“‘维秬维秠’出自《大雅·生民》。秬者,黑黍;秠者,一壳中含两粒黍米。从字面上看,这粥当是由秬、秠熬成的黍米粥。”
“正是。”吕氏道。
摸清《诗经》冠以粥名的套路,周瑜又盯着“博望侯出仕”这个辞藻,道:“博望侯乃是汉使张骞。传说张骞未出仕时,曾得文曲星入梦曰:‘汝见黑米之日,即出仕之时也。’自此,张骞便常常留意于田地之中。三年后,张骞终在某处稻田,偶遇黑米现世。也正是那一年,张骞得以出仕为官。故而,‘博望侯出仕’当是黑米粥。”
吕氏点着头,回了声“正是”,又道:“贵客请点餐吧。”
“伏波珠。”他们又异口同声道。
一再的默契,令小乔不禁害羞地地下了头。吕氏看到这一幕,以衣袖遮住自己忍俊的脸,道了句“贵客稍候”,就慢慢退了出去。
“眼下时令入秋,发肤略显干燥,故食用些保养。”
“连夜赶路,身体中积累了许多湿气,故食用些调理。”
这伏波珠,其实就是薏米粥。
据《后汉书》记载,汉光武帝时期,伏波将军马援奉命远征交趾,因南方多有瘴气,以致全军身染湿病。后,经医者指点,全军开始食用南方特产的薏米解湿。旬月,全军得以治愈。待战事结束,马援率军回师时,便载了一车薏米回到洛阳。当时的洛阳臣民,大多不识薏米,还以为是马援从南方带回来的奇珍。马援在世时,乃帝王宠臣,故无人胆敢多言。马援死后,就有政敌借此诬陷马援生前不臣。后经周折,冤屈才得以昭雪。
薏米粥取名伏波珠,便是薏苡明珠背后的典故。
谈话间,吕氏已将两碗薏米粥端上,道:“这是按照乔小姐的口味所做,公子可能会吃不惯。”
周瑜瞥了一眼薏米粥,发现表面并无异样,这才接过碗,拿起勺子舀了些许品尝。这一口下去,他立时就尝出了粥中的不同之处——这碗粥的味道,要比寻常的薏米粥甜上许多。
若是寻常人吃到这碗薏米粥,一定会甜得难以忍受,可同样爱吃甜食的周瑜,却道:“很好吃。”
“果然不出所料。”吕氏呢喃道。
原来,将周瑜的那份薏米粥,也做成极甜的口味,正是吕氏刻意而为。吕氏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看看他们之间,是否连吃东西的口味,都默契的出奇。
“这粥名取得甚好,是何人如此用心哪?”周瑜边吃,边扯开话题。
“是我的相公。贵客稍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