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正文 03.天外来客 (1)(1/3)
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文昌市龙楼镇,是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建设的中国首个滨海发射基地。这里的海岸、椰林、清新空气等自然禀赋和旅游、航天科技、工作人员生活所需要的美好环境,正在建设中的航天城在人工与自然环境结合方面体现当地特色,在污染物排放和处置方面做到绿色、环保,在能源利用方面大力推进现代科研成果,节能。

  2016.06.22。

  长征七号火箭平稳行驶约3个小时,安全转运到发射塔架,计划在6月25日到29日择机发射。以设计数字化、模装数字化、试验预试化、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为准则,长征七号全面推进数字化设计,构建数字化工程体系,能自主检测设备故障,也能够有效缩短火箭测试发射流程。

  它是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总长53.1米、芯级直径3.35米、捆绑4个2.25米助推器,起飞重量597吨,运载能力达到13.5吨。

  王福臣:“CZ—7这个大家伙,内部铺设有加注、供气、空调管路和箭上众多控制电缆,以及配气台和中频电源房间,因此它的结构和组成是最复杂的,也意味着运载火箭的研制技术又迈出了一大步。”

  杨立江:“我的任务是做好基地的后勤,让在这里参与航天工程的人员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各项准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长征七号挺拔竖立在发射塔架,在发射中心的路上碰到米棣和郝秋岩。

  王福臣微笑着:“你俩是实习还是观摩?”

  俩人表示:“不能观摩,需要岗位锻炼。”

  杨立江带着笑容:“有闯劲儿,将来的担子还得由你们来挑。”

  王福臣对他俩特别看重,亲切地说:“有时间请你们吃饭。”

  下午的时候,火箭副总设计师李佳斌、空间实验室总设计师王宁、火箭发射中心主任杨立江和总工程师王福臣来到指挥控制大厅,看到他俩在屏幕前繁忙的样子,王福臣介绍:“他俩是北大博士生,来这里工作不久,他叫米棣、他叫郝秋岩。”

  王宁询问:“学的什么领域?”

  米棣:“星际介质物理、恒星与行星系统。”

  郝秋岩:“天体技术及应用。”

  李佳斌在一旁关切问:“对操控适应吗?”

  表现出笨拙的表情,米棣:“应该没问题。”

  杨立江绷着脸:“说话不爽,不像咱东北爷们儿。”

  郝秋岩帮着解释:“他从来都那么谨慎,不说十拿九稳的话。”

  王福臣笑着说:“他是聪明的胆小鬼。”

  李佳斌看看他的表,时间对航天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觉得还够用,便又多交流几句:“你们第一次参加发射任务,心里有压力吗?”

  郝秋岩很直率:“我感觉就像是一款动作敏感的游戏。”

  李佳斌很欣赏他的闯劲,拍拍郝秋岩的肩膀:“比喻方法有点过,发射火箭不是冒险;一次火箭发射,凝聚着很多人的辛劳和心血。”

  因在一个基地工作,必定是同事,杨立江急忙解围:“他俩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工作态度蛮认真的,都是好苗子。”

  看到基地领导,火箭设计师,飞船设计师们走远,米棣惊异地看着郝秋岩:“这些人是中国航天界的大人物,你真敢说话。”

  郝秋岩皱着眉,“爱咋咋地,米老艮,你要小心。”他俩是七八年同学,彼此十分了解,争吵的事时常就有,在一起很有意思。米棣,“你还要揍我?多说一句和少说一句憋不死你,关键还是工作。”

  06.25。18:30。

  发射中心的大屏幕上,数据、曲线清晰可见,牵动着在场每个人的神经。发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