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第七十八章 格格不入(2/7)
朝他扔一块馒头,他马上到处龇牙摇尾巴,他们的心理很简单,那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你敬他一支香烟,抬举他几句,他便飘飘然,认为自己高你一等,此刻你一说某人耍不中他,他便怀恨在心,视某人为死敌了。
  有时候领导咬人也不全是出于有人挑唆,领导也会有自己的考虑,因为他们最不愿意看到工人太团结,工人太团结了,领导想要干点儿坏事都难,怕工人合起伙来对付自己,因此,把工人搅成一团散沙,也是他们希望看到的事情。这种想法到了文化人的嘴里,就成了领导艺术。所以,今天顺着你骂他一顿,明天顺着他臭你一通,既达到搅和的目的,又耍了做官的威风,实在是两全其美的事情。领导想让工人不和很简单,借口也很堂皇,其实说白了,无非是古人一桃杀三士伎俩,没事抛出几块小糖,诸如岗级浮动、先进评比、优秀党员评比、文明职工评比、企业标兵评比等等等等,让下面的人争去,下属之间越是争得你死我活,越是争得不团结,才是领导最愿意看到的,因为在这个时候,领导的作用和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此刻他们大权在握,是非的标准全在他们一句话,谁顺从,谁听话,谁会讨领导喜欢并能成为领导的心腹,谁就会得到领导的青睐。
  在领导的眼中,伍至清就是一个另类,大多数人对他的评价是能力有余,处世不足,属于直棍捣南墙不知拐弯的那种人。
  在嘉信盐化公司,伍至清属于元老级的员工,一直在制盐分公司上班。公司投产之初,他一直上的是日班,因为业务突出,曾经做过年把班长、技术员、副主任。那个年头人还比较实在,领导也不像现在这般功利,自从领导发现权力可以成为谋利的工具,伍至清的官途便戛然而止,他的位置很快被人取而代之。取而代之的人不是别人,是他曾经的下属,下属一直提防他咸鱼翻身,站稳脚跟之后,毫不犹豫地把他从白班打入夜班的行列。
  长夜漫漫,形单影只,一个人的岗位很有些孤寂。伍至清曾经沮丧过,也曾经抱怨过,甚至想过砸钱买官,以牙还牙,但是后来他想明白了,以自己孤介的秉性,愿意向那些谄谀无耻之徒献媚么?不能!既然不能,那就老老实实的做回原来的自己吧!肉体也许会累一些,但是心不会累,不用为了多拿几个钱而仰人鼻息,像个小二子听人使唤苟且偷生。伍至清不清楚自己是进入了旷达的境界,还是步入了颓废的人生,周围的同事笑他无能,家里的老婆骂他没用,他却依旧我行我素,上班时混时度日,下班后,沉湎典籍,尚竹林七贤,慕陶潜南山,自以为超脱。
  伍至清的另类还表现在他的笔杆子上。
  伍至清喜欢写写划划,偶尔来了闲情逸致,也能胡乱写一些随笔***他不太爱看白话文,认为白话文废话太多,不似古文精炼耐读,许是古代典籍看多了,脑子看坏了,不知道白话该怎么讲了,他的文字多以文言居多。文章写得多了,有那么一段时间曾生出成名成家的念头,于是自己捡了一些读着有韵味的,兴匆匆装进信封拿出去发表,结果投了十多篇,无一例外的泥牛入海,渐渐地也就死了这份心,作家的梦做不成,但是热衷古文的盛情丝毫不减,来了灵感,依旧涂鸦。
  人有一技之长,难免遭人惦记,伍至清的嗜好传到了领导的耳中,领导便有了想法,都说会干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会唱的,自己在基层辛辛苦苦干工作,怎么样才能让高层知道呢?《嘉信盐化》报啊!怎么样让自己的事迹登上版面,自己鼓吹自己总是有些不妥,须借他人之口,方才真实可信,制盐分公司口若悬河的马屁精不少,可是能将语言化为文字的却是少见,既然伍至清小有文笔,何不让他为自己歌功颂德?于是,经理找到伍至清,书记找到伍至清,做他的思想工作,希望他做制盐分公司的业余报道员。按理说这样的好事搁在一般人的头上是求之不得,你想着,领导求你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