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第三十一章 铁案
,天子下诏,斥责游军尉之弊,柳偃当然知道这诏书的内容,也知道游军之弊由来已久,各郡游军尉多有害群之马。

  这些害群之马,以缉拿贼寇为由,敲诈辖境百姓(主要是富户),若有不如意者,必然加以构陷,弄得许多人家破人亡,家财为之一空。

  所以,眼下这个大案,有可能是郡游军尉一手炮制,为的是夺那常来食肆东主马青林的家产。

  为此,不惜颠倒是非、屈打成招。

  鄱阳郡游军尉张行,此人行为举止没有不妥之处,柳偃自上任以来,也派人暗地里打听过,没听说郡署里的官吏有何明显的恶行,张行也不例外。

  当然,表面上看不出的问题,不代表实际上不存在,仕宦多年的柳偃,不会轻易相信一面之词,他知道自己得多个心眼,免得被人骗了还不自知。

  若张行所说是真,那么他去年就有可能被那小吏李笠骗了,若张行所说是假,他就不能被这郡游军尉借刀杀人。

  游军之弊,天子明白,却无法罢免各郡游军,因为这有现实需求,柳偃作为鄱阳内史,同样也不能将游军尉罢免。

  他到底该不该相信张行?

  这不是信不信的问题,要证据说话。

  如今张行办案,收集的人证物证俱全,柳偃知道自己若挑不出毛病,就只能把这案子办成铁案。

  如此一来,那鱼腹藏书就成了笑话...

  柳偃想着想着,只觉有些头痛,鱼腹藏书里的诗,天子看过之后,唏嘘不已,果然让人装裱起来,时不时让大臣们议论一二。

  若这事可能是个骗局,那天子的脸面可挂不住....

  想到这里,柳偃又看起卷宗,时不时咳嗽几声。

  他的病从去年拖到现在,时好时坏,不过近日有好转的迹象,所以精神不错。

  此案被抓的人,除了一人都已招供,那个不招供的人,正是李笠。

  李笠受了鞭挞,又受了测罚之刑,据说已经奄奄一息,却依旧不认罪,所以柳偃有些拿不定主意。

  这么执着的少年,到底是死不悔改,还是其中内有冤情?

  柳偃知道测罚之刑的威力,他在别处任地方官时,只要对犯人用测罚之刑,犯人都没有不招供的。

  但是,受了测罚之刑的李笠就是不认罪。

  更别说其人还被鞭挞得皮开肉绽。

  鱼腹藏书一案,柳偃见过李笠,这个小吏的模样,他依稀记得。

  所以,他想知道是何原因,让这个少年如此倔强、死不认罪呢?

  别人都招了,他不招,也改变不了被定罪的结果,却这么坚持,是心存侥幸,还是...

  还是真有冤屈?

  柳偃思索良久,向张行说:“此事干系重大,不可等闲视之,本官自有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