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第7章 统 一(1/2)
第六章统一

  公元前221年,地处西北的秦国吞灭了6个重要国家,完成了天下统一的宏图伟业,这是一件影响后世两千年的大事。

  39岁的秦王嬴政回想起自己这10余年的兴兵战事,不免由衷感慨。他一开始断然没有想到,自己最终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周王室权柄衰落,致使战乱纷繁,诸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已经持续了500年之久,以至于已经没有人记得远去的夏商周那些太平日子。

  后世有人评论说,嬴政发动统一战争,残忍杀害六国军民,是非常残暴的。这显然是有失偏颇的。战争并不是首先由秦国发起的,而是自春秋时代以来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是那个时代的主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幸免,没有谁可以高举和平主义的旗帜。如果秦国像齐国一样不闻战事,迟早会被其他国家灭亡。诸侯国与国之间打打杀杀,攻城略地,士不解甲,马不驰鞍,数百年来无休无止,老百姓根本就没有安宁的日子,伤亡的生灵难于计数,整个社会蒙受巨大灾难。秦国的统一,一定程度上使得战争停息。

  嬴政再也不希望中原兴起战事。他下令收缴散落在民间的所有兵器,运往首都咸阳集中销毁,全部熔铸成乐器和铜像。为了防止六国王室贵族复辟,他下令各国王室贵族、天下豪强12万家迁移到京畿地区居住,而不是将他们一杀了之。

  血雨腥风的战争时期似乎已经过去,秦国很快就转入了建设时期。刚从吞灭的六国国库中没收而来的资产,足以维持庞大的军费支出和高额的建设费用,一股新朝投资热马上动工——有钱谁还会休养生息过穷日子。嬴政下令,修建以首都咸阳为中心,通达全国各地的陆路和水路交通网、传邮驿站网;修建后世著名的万里长城等一大批重大军事防御工程,巩固边防。

  期间,还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可能是由于秦国本身就生活着许多外籍官员,他们知道这些日常必备的工具对生活产生的影响。就像他们刚来秦国的时候,也很不适应秦国的货币和文字。这项工作在全国统一之前,秦国就已经在内部实施。在这么多诸侯国之中,也就只有秦国这么做。

  以上这些都是经济基础和社会建设,但最重要的还是政治制度的建设。而其中最为要紧的则是,新君主的称号和国体问题。新君主称号的问题并没有太大的争议,嬴政直接拍板就定了,群臣也很认可。“皇帝”这一称谓就此诞生,并延续了2000年。

  最大的争议在于国体问题,到底是采取分封制还是郡县制,朝野一直争论不休。究竟实施何种政治体制才能巩固秦朝统治,实现长治久安?这是摆在嬴政面前的重大政治课题。

  中国地域如此之辽阔,人口如此之众多,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嬴政拥有分身术,每个郡都派一个分身去管理。不过皇帝虽然被誉为天子,但他终究不是真神,他只是个凡人。既然作为凡人,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把权力下放给自己最信任的人,让他们作为自己的代理人去管理。这就产生了两种意见,一种是分封制——把权力下放给自己的宗族或功臣,另一种则是郡县制——把权力下放给职业官员。

  分封制,即把嬴政的儿子和宗族或功臣分封到各诸侯国,让他们取代原来诸侯国君的位置,以维护当地的统治。分封制是个成熟的制度,至少已经运行了近千年。当时周朝灭商后,就是担心难以控制幅员辽阔的疆土和统治当地居民,所以才会大规模地分封王室子弟和功臣。

  郡县制则是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地方官员,由他们代表皇帝直接统治当地居民,而这些地方官员与秦王室几乎没有什么血缘关系。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是否派遣秦国贵族到各地建国,能不能被世袭,他们在封地拥有多大的权力。

  郡县制是个崭新的事物,一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