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第十六章 侯孝贤的前车之鉴
策。

  说白了,你拍片钱不够?别慌,我们补给你。

  这本来是好事,但是有了钱,电影人开始为拍什么产生争执。

  最终获胜的是以侯孝贤为代表的“艺术派”,他们主张电影是理性思考而非娱乐,拍摄了大量艺术片……

  然后,就没然后了。

  艺术片不接地气,票房惨淡,艺术家们入不敷出,即使有辅导金也无济于事,于是有了“越辅越倒”的说法。

  大陆的电影人深受湾省影响,长期对商业片持敬而远之的态度,直到上个月,来自美国的大船在中国狠刷了一波票房,艺术家们眼红之余,才开始正视商业片的价值。

  陈楷歌自己也是其中一员。

  如果没有来自大船的刺激,他恐怕也不会答应井关惺的合作请求。

  ……

  “所以,要改?要改!”

  陈楷歌连说两个要改,前一个是对林海说的,后一个是对自己说的。

  下定决心改剧本,接下来就是——

  “怎么改?”陈楷歌问林海:“如果是你,你怎么改?”

  “两种思路。”林海配合着手势,说道:“第一种是按照原著的时间顺序,按部就班的讲故事。这样做的好处是,电影结构很合理。从会谋于燕,到渡易水,再到刺秦,层层推进,最终达到高潮。”

  “另一种要复杂些。我们知道,刺秦的本质是阴谋,而荆轲只是其中一环,如果用他贯穿主线,那就太单薄了。另外,主视角也不容易营造史诗感。所以可以采用倒叙和插叙的方式,视角的选择,不妨采用高渐离的视角……高渐离同样有过刺秦举动,其中不仅有忠,更有义,豪气稍逊,但悲剧色彩更浓……将电影开篇放在秦王称帝后,以高渐离在宋子城的经历作为主线,将荆轲的故事以回忆的形式穿插进去,这样电影的层次感会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