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回:王玄策感动异教僧 鸠摩师巧辩善恶论(下)
向我问起了这个问题的困惑。其实,这善与恶没有一个明确的划分,最根本的原因,就在这心中。如若我们的心是善的,感觉应该帮上这么一下,那么这件事情就是好事。如若我们仅仅就是一颗平常心,这时候也就没有了什么善恶之分,这件事情自然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发展;再比如,如若我们在救助的过程之中,出现了问题,老人的心是善的,他明白,我们是在帮助他,这种过错也是无心为之,不会讹诈我们,那么这件事情,仍旧是善的。但是如若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这老人准备讹诈一番,那么这时候你的心是善的,而老人的心则是恶的。”
听得他的这番有理有据的说明,不由得就让众人,对着善恶有了更深一点的了解:心对了,善就对了,心恶了,所有的善事自然也就变成了恶行。所以,做事,重在修心。
看着众人也都不住的点了点头,再望望这周曾,此刻也投来的一些赞许的目光,于是,这鸠摩利罗又这样的对他们说道:“善与恶均在这一念之间。我们能够改变的就是这颗心?像这婆罗门教,佛教,以及你们大唐的儒教,道教,也均在传递这修心的概念。当然,我们婆罗门教至如今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是这所有宗教之中传承年代最为久远的。自然对这些问题,就看的明了,看的透彻。而我们主要做的,就是告诫信众,教育信众,向着善的方显发展。”
听得这鸠摩利罗如此之说。王玄策也很是赞同他的这番善恶论。虽说如此,但见他脑海这么一闪,眼珠子这么一转,就准备接着这个话题,考考这鸠摩利罗,对自己所思考之事的看法,于是就又向他问道:“大师年纪轻轻,就能够有如此的人生感悟,实在是大贤之人呀。听闻这善恶论,玄策也是感触颇深。这佛教在以前的那些时光,在咱们五印度大地可是兴盛的很呀,自从大师悟道以后,将这佛教这寺院辩论的毫无招架之力,玄策这一路走来,似乎感觉到在这婆罗门教之中大师就是一个大大的善人,可是在这不少佛教徒的眼中大师则俨然成了一个恶人,比方说刚才的那十来个僧人。不知大师对此事如何看待?”
面对王玄策这番话语,这鸠摩利罗该怎么回复呢?请看下回……
(本章完)
听得他的这番有理有据的说明,不由得就让众人,对着善恶有了更深一点的了解:心对了,善就对了,心恶了,所有的善事自然也就变成了恶行。所以,做事,重在修心。
看着众人也都不住的点了点头,再望望这周曾,此刻也投来的一些赞许的目光,于是,这鸠摩利罗又这样的对他们说道:“善与恶均在这一念之间。我们能够改变的就是这颗心?像这婆罗门教,佛教,以及你们大唐的儒教,道教,也均在传递这修心的概念。当然,我们婆罗门教至如今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是这所有宗教之中传承年代最为久远的。自然对这些问题,就看的明了,看的透彻。而我们主要做的,就是告诫信众,教育信众,向着善的方显发展。”
听得这鸠摩利罗如此之说。王玄策也很是赞同他的这番善恶论。虽说如此,但见他脑海这么一闪,眼珠子这么一转,就准备接着这个话题,考考这鸠摩利罗,对自己所思考之事的看法,于是就又向他问道:“大师年纪轻轻,就能够有如此的人生感悟,实在是大贤之人呀。听闻这善恶论,玄策也是感触颇深。这佛教在以前的那些时光,在咱们五印度大地可是兴盛的很呀,自从大师悟道以后,将这佛教这寺院辩论的毫无招架之力,玄策这一路走来,似乎感觉到在这婆罗门教之中大师就是一个大大的善人,可是在这不少佛教徒的眼中大师则俨然成了一个恶人,比方说刚才的那十来个僧人。不知大师对此事如何看待?”
面对王玄策这番话语,这鸠摩利罗该怎么回复呢?请看下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