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南水乡(1/3)
周六,董梅带女儿下乡看父母去了。文竹因单位有劳动纠纷需处理,未去成。
每次去乡下,对董梅都是折磨和考验,吃了晕车药,不至于吐,头还是晕晕的。路程也只有一个多小时,却漫长得像一个世纪。
天羽却兴奋得很,两眼盯着窗外,时不时就是一阵尖叫声:“妈妈快看!妈妈快看!”
窗外是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金黄金黄,黄得眩目,像地毯一样盖着大地,怕大地着了凉似的。闻着有股淡淡的清香,看着甚是喜人。蜜蜂时不时地飞舞,从这个花头奔向另一个花头,忙得不亦乐乎。
过一段又是一片樱花,在公路边一字散开,洁白如云,几乎看不着叶子,那花从枝杈处一路涌向枝头,抢功似的,密密麻麻,时不时在风中摇曳,把春天装扮得像少女一样可爱迷人。
既然是春天,就少不了桃花,桃红半边天,朵朵如朝霞,迎风、招展、争艳。车在花海里奔驰着,有时感觉花在奔驰着。
车上的人很宽容,没有责骂,微笑地看着嚷嚷的天羽。董梅觉得不好,教育天羽公共场所不得大声喧哗。天羽伸了一下舌头,说知道了。眼光继续放在窗外,怕错过什么新鲜事物。
没过多久,天羽不知又看到什么得劲的事了,又是一阵尖叫,把车上人都惹笑了。天羽捂着嘴,小脸红了。董梅没说什么,只是摸了一下天羽的头,大概是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的意思。
只有双脚着了地,仿佛才是真正的董梅,精明强干。董梅大口呼吸新鲜空气,把该死的汽油味一股劲地吐在路边沟底里。
路边的水杉夹道欢迎,这些水杉董梅小学时就栽上了,不可做栋梁,只可观赏,现在高大茂盛,还在往上窜,天空才是它的极限。
这样的树经得起风雨,喜鹊也喜欢它,常把窝也垒在上面。天羽看见一次就问一次:“这是什么东东?”
董母早就在路边候着了,董梅拉着女儿上前一番问候,上了电动三轮车,祖孙三人一路向西欢笑到董家湾。
董家湾是典型的江南水村,三面环水,南面是一条高速公路。董梅家后门是一条河,长约三百多米,宽七八十米。对岸就是文家庄,文竹出生的地方,现董梅婆家。董家湾的人叫董河,文家庄的人称文河,外村人叫文董河,就因为文家庄比董家湾历史悠久了几年。
河边早就砌好了河工,栽了垂柳,妩媚的枝条都垂到水面了,风一拂,水晕就荡漾了去。河水还是一样的绿,碧波逐流,几只鸭子嬉戏着,不知谁家的,也没人管。码头依然在,只是用的少了,像是忘却,又像是记念,摆在哪里也妨碍不了谁。
董梅拾级而下,用手触摸一下,春水依然有点凉。不远处,迎春花开过了头,十姊妹登场,白的红的间杂着,如火如荼。再远处,有一二老翁垂钓文董水。
只是没了记忆中的热闹。
小时候,一到早晨,鸡鸣犬吠,炊烟袅袅升起,村庄醒了。
河边码头上忙得更是不可开交,张家大婶淘米,李家大妈洗菜,董家媳妇洗衣,用棒槌槌衣的更多。不小心飘走的菜叶,有川条儿来争抢。成群的鸭鹅在河边的芦苇里,水花生里觅食,饱了引吭或玩耍或游荡。
四五个码头,槌衣声此起彼落,节奏明快,像有人指挥着似的。
河中还有好几只小木船,用来罱河泥的,一来清理河道,二来积肥。二根长长的蒿子,下面用特制纱做成的嘴,可以灵活张闭,在河底挖到淤泥就闭,在船舱就张开,把淤泥吐出来。
把淤泥运进河边的草塘里,拌上红花草,任由发酵至肥。如今那样的木船完成了历史使命,早就没了踪影。倒是那红花草,不作饲料也不作肥料,翻了身,作为绿色食品上了台,且价格不菲。
码头是新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每次去乡下,对董梅都是折磨和考验,吃了晕车药,不至于吐,头还是晕晕的。路程也只有一个多小时,却漫长得像一个世纪。
天羽却兴奋得很,两眼盯着窗外,时不时就是一阵尖叫声:“妈妈快看!妈妈快看!”
窗外是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金黄金黄,黄得眩目,像地毯一样盖着大地,怕大地着了凉似的。闻着有股淡淡的清香,看着甚是喜人。蜜蜂时不时地飞舞,从这个花头奔向另一个花头,忙得不亦乐乎。
过一段又是一片樱花,在公路边一字散开,洁白如云,几乎看不着叶子,那花从枝杈处一路涌向枝头,抢功似的,密密麻麻,时不时在风中摇曳,把春天装扮得像少女一样可爱迷人。
既然是春天,就少不了桃花,桃红半边天,朵朵如朝霞,迎风、招展、争艳。车在花海里奔驰着,有时感觉花在奔驰着。
车上的人很宽容,没有责骂,微笑地看着嚷嚷的天羽。董梅觉得不好,教育天羽公共场所不得大声喧哗。天羽伸了一下舌头,说知道了。眼光继续放在窗外,怕错过什么新鲜事物。
没过多久,天羽不知又看到什么得劲的事了,又是一阵尖叫,把车上人都惹笑了。天羽捂着嘴,小脸红了。董梅没说什么,只是摸了一下天羽的头,大概是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的意思。
只有双脚着了地,仿佛才是真正的董梅,精明强干。董梅大口呼吸新鲜空气,把该死的汽油味一股劲地吐在路边沟底里。
路边的水杉夹道欢迎,这些水杉董梅小学时就栽上了,不可做栋梁,只可观赏,现在高大茂盛,还在往上窜,天空才是它的极限。
这样的树经得起风雨,喜鹊也喜欢它,常把窝也垒在上面。天羽看见一次就问一次:“这是什么东东?”
董母早就在路边候着了,董梅拉着女儿上前一番问候,上了电动三轮车,祖孙三人一路向西欢笑到董家湾。
董家湾是典型的江南水村,三面环水,南面是一条高速公路。董梅家后门是一条河,长约三百多米,宽七八十米。对岸就是文家庄,文竹出生的地方,现董梅婆家。董家湾的人叫董河,文家庄的人称文河,外村人叫文董河,就因为文家庄比董家湾历史悠久了几年。
河边早就砌好了河工,栽了垂柳,妩媚的枝条都垂到水面了,风一拂,水晕就荡漾了去。河水还是一样的绿,碧波逐流,几只鸭子嬉戏着,不知谁家的,也没人管。码头依然在,只是用的少了,像是忘却,又像是记念,摆在哪里也妨碍不了谁。
董梅拾级而下,用手触摸一下,春水依然有点凉。不远处,迎春花开过了头,十姊妹登场,白的红的间杂着,如火如荼。再远处,有一二老翁垂钓文董水。
只是没了记忆中的热闹。
小时候,一到早晨,鸡鸣犬吠,炊烟袅袅升起,村庄醒了。
河边码头上忙得更是不可开交,张家大婶淘米,李家大妈洗菜,董家媳妇洗衣,用棒槌槌衣的更多。不小心飘走的菜叶,有川条儿来争抢。成群的鸭鹅在河边的芦苇里,水花生里觅食,饱了引吭或玩耍或游荡。
四五个码头,槌衣声此起彼落,节奏明快,像有人指挥着似的。
河中还有好几只小木船,用来罱河泥的,一来清理河道,二来积肥。二根长长的蒿子,下面用特制纱做成的嘴,可以灵活张闭,在河底挖到淤泥就闭,在船舱就张开,把淤泥吐出来。
把淤泥运进河边的草塘里,拌上红花草,任由发酵至肥。如今那样的木船完成了历史使命,早就没了踪影。倒是那红花草,不作饲料也不作肥料,翻了身,作为绿色食品上了台,且价格不菲。
码头是新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