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后记(3/5)
题并不是要靠打打杀杀才行的,有时候其他手段更有效果,不见罢市加兵变,就弄得崇祯束手无策了么?
很快,马二在京师的人找到了骆养性,告诉他涿鹿山有诚意同朝廷商谈,但前提是要让涿鹿商社在南北两京的铺子重新开业,同时让耿如杞三人官复原职,涿鹿山愿意安抚罢市的商家,和兵变的边军。
否则的话,这些麻烦就让朝廷自己头疼去,另外,马二的人还告诉骆养性,朝廷若继续不依不饶,涿鹿商社将停止向关内提供抗旱高产的粮种。
这些话骆养性没敢隐瞒,一字不漏地转告给了崇祯,崇祯听后,想了好几天,最终低了头。
百密一疏啊,崇祯自嘲,动手前居然把涿鹿商社最大的倚仗给忘了。
经过八九年不断地宣扬,还有百姓间的口口相传,涿鹿商社的粮种已经遍布帝国南北,正是因为这些粮种的高产,才使得大明,特别是北方摆脱了严重缺粮的危机,而南方则更加富庶。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红薯土豆,志文针对南方,又提供了特别的稻种,优缺点与红薯土豆一样,保证高产的同时,得继续向涿鹿商社购买粮种,否则将面临颗粒无收的结果。
不买粮种就绝收这一点,这些年不断有人试图挑战,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不得不无奈地接受了这个现实,乖乖向涿鹿商社买粮种。
这一点崇祯也很清楚,起初他不觉得这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能保证高产丰收,就能解决大明的问题,那么让商家赚些钱粮也是理所应当之事。
这一回才知道被卡住了脖子,要是没了这些神奇的种子,来年整个帝国都将面临绝收的危险,即便还有些存粮,但维持不了多久。
就算还能将原来的老式粮种找出来种上,可吃惯了燕窝,谁还咽得下米糠,再说了,粮食因此大幅减产也会使帝国重又面临饥民遍地,流民闹事的困顿境地。
最终,涿鹿商社和大明朝廷在边境之地选了个地方,坐下来谈判。
这时的涿鹿商社已经不是崇祯四年的涿鹿商社了,在覆灭建奴之后,为了进一步扩张粮种的生意,特别是针对南方的稻种,需要周承允的人脉帮忙,志文主动将涿鹿工会的事务全部并入了商社。
自此,涿鹿商社成了一个集毛纺、青盐、兽药、粮种等垄断性生意于一体的庞然大物,麾下还有蒙古各部落和不少佣兵团充当打手,是一个既能经商,又能动武的怪兽。
当然了,周承允的股份比例相应下降,被稀释不少,不过即便如此,他也觉得是沾了好大便宜。
双方在边境你来我往地打太极,花了整整一个月的工夫,最终达成了如下协议。
大明的户部和崇祯的内库,各出一百万两现银,合占涿鹿商社的三成股份,其余七成,周承允独占两成,剩下的五成股份,由志文替兄弟们代管。
这个便宜明廷可是占大了,要知道,涿鹿商社现今根本不缺钱,区区两百万现银别说三成股份,就是一成股份都不可能买到,这完全是看在大明朝廷的面子上,为了让涿鹿商社堂而皇之地走到明处,不受打压而做出的让步。
有让步自然就得有收获,宋献策以涿鹿商社代表的身份,成为最年轻的内阁大臣,以保障涿鹿商社的利益,并且今后历任内阁,必须保证有一个涿鹿商社指定的代表在其中,首辅、次辅可以不做,但是不能没有。
这是涿鹿商社在政治上获得的最大成就,除此之外,宣大总督和下属三镇的总兵,其任命需经涿鹿商社首肯。
其实谈判一开始,涿鹿提出的条件是要插手九镇总兵的,明廷无论如何不肯答应,最后各让一步,涿鹿商社获得了宣大总督及其下属三镇总兵的任免权。
关内的利益就是这些了,在关外,除却辽东已经建成的努尔干都司,涿鹿商社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
各部不论是台吉也好,可汗也罢,均需获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很快,马二在京师的人找到了骆养性,告诉他涿鹿山有诚意同朝廷商谈,但前提是要让涿鹿商社在南北两京的铺子重新开业,同时让耿如杞三人官复原职,涿鹿山愿意安抚罢市的商家,和兵变的边军。
否则的话,这些麻烦就让朝廷自己头疼去,另外,马二的人还告诉骆养性,朝廷若继续不依不饶,涿鹿商社将停止向关内提供抗旱高产的粮种。
这些话骆养性没敢隐瞒,一字不漏地转告给了崇祯,崇祯听后,想了好几天,最终低了头。
百密一疏啊,崇祯自嘲,动手前居然把涿鹿商社最大的倚仗给忘了。
经过八九年不断地宣扬,还有百姓间的口口相传,涿鹿商社的粮种已经遍布帝国南北,正是因为这些粮种的高产,才使得大明,特别是北方摆脱了严重缺粮的危机,而南方则更加富庶。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红薯土豆,志文针对南方,又提供了特别的稻种,优缺点与红薯土豆一样,保证高产的同时,得继续向涿鹿商社购买粮种,否则将面临颗粒无收的结果。
不买粮种就绝收这一点,这些年不断有人试图挑战,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不得不无奈地接受了这个现实,乖乖向涿鹿商社买粮种。
这一点崇祯也很清楚,起初他不觉得这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能保证高产丰收,就能解决大明的问题,那么让商家赚些钱粮也是理所应当之事。
这一回才知道被卡住了脖子,要是没了这些神奇的种子,来年整个帝国都将面临绝收的危险,即便还有些存粮,但维持不了多久。
就算还能将原来的老式粮种找出来种上,可吃惯了燕窝,谁还咽得下米糠,再说了,粮食因此大幅减产也会使帝国重又面临饥民遍地,流民闹事的困顿境地。
最终,涿鹿商社和大明朝廷在边境之地选了个地方,坐下来谈判。
这时的涿鹿商社已经不是崇祯四年的涿鹿商社了,在覆灭建奴之后,为了进一步扩张粮种的生意,特别是针对南方的稻种,需要周承允的人脉帮忙,志文主动将涿鹿工会的事务全部并入了商社。
自此,涿鹿商社成了一个集毛纺、青盐、兽药、粮种等垄断性生意于一体的庞然大物,麾下还有蒙古各部落和不少佣兵团充当打手,是一个既能经商,又能动武的怪兽。
当然了,周承允的股份比例相应下降,被稀释不少,不过即便如此,他也觉得是沾了好大便宜。
双方在边境你来我往地打太极,花了整整一个月的工夫,最终达成了如下协议。
大明的户部和崇祯的内库,各出一百万两现银,合占涿鹿商社的三成股份,其余七成,周承允独占两成,剩下的五成股份,由志文替兄弟们代管。
这个便宜明廷可是占大了,要知道,涿鹿商社现今根本不缺钱,区区两百万现银别说三成股份,就是一成股份都不可能买到,这完全是看在大明朝廷的面子上,为了让涿鹿商社堂而皇之地走到明处,不受打压而做出的让步。
有让步自然就得有收获,宋献策以涿鹿商社代表的身份,成为最年轻的内阁大臣,以保障涿鹿商社的利益,并且今后历任内阁,必须保证有一个涿鹿商社指定的代表在其中,首辅、次辅可以不做,但是不能没有。
这是涿鹿商社在政治上获得的最大成就,除此之外,宣大总督和下属三镇的总兵,其任命需经涿鹿商社首肯。
其实谈判一开始,涿鹿提出的条件是要插手九镇总兵的,明廷无论如何不肯答应,最后各让一步,涿鹿商社获得了宣大总督及其下属三镇总兵的任免权。
关内的利益就是这些了,在关外,除却辽东已经建成的努尔干都司,涿鹿商社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
各部不论是台吉也好,可汗也罢,均需获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