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887.不想结婚(2/4)
最初那是没办法,人口不够,一场大战下来年轻人死光了,国家怎么办?虽然还面临很多难题,但当时是属于必须要生,不得不生的情况。现在呢,则是必须要有所控制,因为国家已经初步稳定,短期内也不会再面临大战,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已经立刻从战争,转移到了经济和民生之上。一个家庭多生一个孩子,全国就能多几百上千万的婴儿,等这一批人长大了,继续结婚生子,到时候人口数量增长绝对是恐怖的爆炸式的,考虑到这一点,国家当然是必须要限制人口了。

  否则假想中的敌人或许还没出手,大吃货帝国自己就先把自己给吃垮了。

  当然了,人口多的好处也是巨大的,首先是体量大,劳动力足够多,当西方国家因为步入发达期,人工价格开始疯涨的时候,国内的人工费用便宜得简直像是不要钱一样。有了如此庞大的劳动群体,国家才能迅速发展。事实上直到如今,互联网为何发展如此之快,手机产业为何一发不可收拾,国家的正题经济实力为何迅速攀升?说到底,还是人口红利带来的优势。如果没有那庞大的人口,没有这会儿身后的人口红利,国家想要发展,那困难绝对要比现如今多得多得多。

  当然了,法定结婚年龄不代表具体结婚时间,对于法定的结婚年龄不是必须结婚的年纪,也不是最近的婚姻时间,而是结婚最低的年龄。只有达到这个年纪结婚,民政局结婚登记处才会给予登记,不然国家是不认可新婚夫妇的。对于结婚年龄的规定,是从人的身体发育、工作和学习等情况来定的。同时也是根据国家发展来定的,就好比说后来国家又开放二胎政策,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当年那一波爆发的婴儿潮,如今开始进入老年期了?

  曾经让国家财政都艰难承担的庞大人口,如今让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人口红利,再过不久,就会再一次成为新的负担,就是超大规模的人口老龄化。

  再加上如今的年轻人,丁克族的数量开始越来越大。

  继续搞计划生育,再过二三十年,到时候人口是少了,但国家铺开这么大的摊子,方方面面还是需要人的啊,所以政策不断变化,也是根据实际情况出发的,可不是领导们随便拍拍脑门子就能决定的,这可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重要决定。

  但是!

  这和周方远没什么关系吧。

  他又不是丁克族。

  所谓丁克,指的是那些具有生育能力而选择不生育,除了主动不生育,也可能是主观或者客观原因而被动选择不生育人群。

  曾经数千年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在国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

  所以正常情况下,丁克族和“丁克家庭”很难成为全社会的生活潮流,但在夫妻文化程度都比较高的家庭里,这一观念却大有市场。证据之一是,从90年代初到90代末,在我国的各大城市里,“丁克家庭”的数量正稳步上升,其成为某个特定阶层的婚姻时尚,也就在所难免。

  90年代中期一份对“丁克家庭”的调查问卷显示,选择不生育这一生活方式的主要原因中占第一位的是对我国人口问题的忧虑;第二位是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轻松;第三位是为了自我实现。

  第二位原因是为了生活得更轻松些,这个其实是很主要的。

  因为不少人认为周围的人和父辈生活得太累了,虽然有人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的选择是享乐主义的,但许多人将追求享乐同追求轻松作了区分。一位被调查者说,追求享乐是追求刺激,追求瞬间的快感,但追求轻松却是逃避罪恶,追求一种适意、淡泊、优雅的生活,二者是有区别的。尽管有这些差异,自愿不育者给人总的印象是摒弃了传统国人的忍辱负重、无条件地为后代牺牲的生活模式,更看重自身的快乐,不愿以牺牲个人的幸福、快乐和轻松为代价去换取被他们称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