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第三章 粒子反应、核冬天(2/3)
京、上海、日内瓦、多伦多、华盛顿、洛杉矶、香港、柏林、悉尼......然后是二线城市,然后是边远地区。

  惊天动地的爆炸之后,是遮天蔽日的灰尘。

  这些烟尘和灰烬被爆炸产生的热气流带到大气层,就像给地球蒙上了一层遮阳网,不但遮蔽阳光,还吸收热量。辐射尘是一种非常微小的颗粒,基本直径不足一微米,在平流层中,它那微弱的质量几乎可以对抗地心引力,漂浮上很久的时间。

  和人们想象的不一样,这次核战造成的核冬天仅仅持续了6天,或者说居然持续了6天。而且温度也不仅仅是下降了三十摄氏度而已,而是逐步下降并最终达到了摄氏零下165摄氏度,几乎接近月球表面夜间温度,是南极冬季最低温度的三倍以上。另据阿基里斯事后测算:如果核冬天无限期持续,失去太阳光照射和大气层保护的地球表面最终将达到“太空温度”,也就是接近绝对零度(-273.15℃)。

  更可怕的是:超低的温度将导致大洋结冰。届时地球带着巨大的如肿瘤一般的大洋凸起物自转,势必会渐渐脱离公转轨道,若是离太阳越来越近,最终当然难逃毁灭厄运,而若是远离太阳,大概最后会被木星轨道影响,被木星甩出太阳系,成为继冥王星之后,第二颗从太阳系消失的行星。冥王星是因为从行星降级为矮行星,地球却变成了茫茫宇宙中的旅行者。不过也不用灰心,这些过程动辄需要几千万上亿年,而人类早在大洋完全冰冻之前就肯定彻底灭绝了,根本不用亲眼目睹这些悲惨的事情。

  这6天的核冬天直接导致地球上70%以上的物种灭绝,自然界的生态食物链已经发生改变,所以人吃人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相对于其他动物种族,人类是这次核冬天下死亡比例最少的,因为人类懂得使用工具,使用火,有房子御寒,有煤有电有天然气,还有核能。并且人类已经有了多次移民外星的经历,对外星表面这些高寒或高热的处理相当有心得。如果真到了世界末日,世界上最后一个活着的动物,绝不是老鼠蟑螂,更不是草履虫变形虫,而是人类。

  唯一能消灭人类的,就是人类。

  人类妄想毁灭地球,但最后发现只毁灭了人类自己,地球没事。

  ***

  邹独峰此人是继杨振宁之后中国的又一个杰出高能物理学家,曾四获诺贝尔奖,成为历史上首位也是唯一一位获得四次诺贝尔奖的人。毫无疑问,杨振宁是基础物理理论奠基人之一,他与米尔斯提出的非阿贝尔规范场(杨-米尔斯场)是后来科学家们组建标准模型的基石,继原历2013年10月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因发现希格斯玻色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原历2035年,中国物理学家邹独峰又发现了引力子,引力子是标准模型预言中的一种假想粒子,负责传递引力,也是最神秘的粒子,它无形无象,也没有质量,所以一直没有找到。引力子的发现标示着标准模型中所预言的62中基本粒子已经全部找到,为标准模型的完善划上了完满的句号,邹独峰也于同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原历2041年、原历2042年连续两年,邹独峰分别以实现冷聚变和发现超极核粒子两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实验中发现,若以高压将引力子和希格斯玻色子聚合,能施放出大量能量,至少是核聚变的几万倍,不过触发所需要的高温和压力也是核聚变的几万倍,之后持续大量的实验发现,加入一个反蓝粲夸克可以直接反应,并不需要超高温和超高压,而在反应中邹独峰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粒子,比已知的所有基本粒子还要小上万倍的更基本的粒子,人们喜欢称它为“超级核”,尽管它比最小的原子核还小了几亿倍,但人们还是习惯把物体内部更小的结构称为核,邹独峰给它取了一个十分中国风的名字,元炁粒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