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节、科学的定义(1/4)
能来参加这次会议的商人,无不是在这一亩三分地有头有脸的人物,甚至还有不少全国性大商号的代理人。他们对于经营的理解自然不是饱学鸿儒所批判的那样,也不是一句商人重利轻离别所能概括的,所以不用姜田深入讲解,只需听着他和张环一问一答似的聊天,便能看出其中的奥秘。
如果说以前到一个城市开设新的商号,需要个一年半载的时间打点地方官员,笼络当地的士绅阶级,同时还要和同行、商会的人打好交道,再有头面人物引荐才算是有了立足的资格,至于能不能经营下去,则要看个人的手段,以及自己的后台能不能力压地头蛇了。
现在在天津做买卖,完全不用考虑哪些,只需要到本地工商局登记注册,找到铺面招齐伙计,就算是正式开张了。可是收益的好坏却更依赖于专业的管理与营销,他们这些人虽然不一定知道这些新词汇,可基本的道理却比任何人都清楚。
于是哪怕一个站在柜台前的学徒小伙计,都不是以前随随便便找个良家子弟就能充任的。至于那些开办作坊的就更加理解一名熟练工的重要性,尤其是很多作坊主在采购了新式机器设备之后,哪怕是从老号那边支援过来的老工人都看着发懵,只有那些识字机灵的才能最快的上手生产。
所以如果是过去地方官府和这些商人说拿出点钱来,咱们一起兴办本地的教育,大概率是要不到多少钱的。可姜田今天跟他们说,只要是慷慨解囊的商号,到时候可以优先去学校招人,这些人立即像闻到了腥味的猫一般,双眼就差冒蓝光了。
当这些人认购了自认为十分慷慨的股份之后,姜田内心中却摇头不止,看来所谓的历史局限性,在这个时代哪怕是相对开明的阶级身上,也是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的。这些钱离自己搭建全套的地方教育体系还差了不少。
见没人再报出新的数额了,姜田喝了口茶清了清嗓子,然后从后边的文吏手中接过了统计数字:“嗯……大家还是很给我姜某人面子的,十几家商号认购了不下八万元的股份……”
其实这笔钱已经不少了,若是放在明朝,足够组建一个规模庞大的旧式书院,并且还能请来名声在外的大儒前来讲座。但是和姜田要做的事情相比,这点钱就不够看了。
其他人也不知道他究竟是高兴还是不高兴,总之看姜大人的表情是什么都没看出来,这时有心思活络的还想再出一点,好在太子面前留个好印象,可是又怕做的太露骨反倒弄巧成拙。
正在这纠结的时候,只听姜田自言自语的说到:“原本需要二十万的……算了,剩下的十二万我出了!”
这话说的在座诸人心中一震,既惊讶于姜田的计划如此费钱,又感慨姜大人不仅自掏腰包还出的比所有人都多。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就听姜田接着说到:“在商言商,诸位兴办教育本是好事,但也不能过于依赖你们输血,今后就按今日出资比例划分招工比例,股份可以转让,除了小学、中学之外,职业教育可以酌情收费,也算对你们这些股东有个交代。”
义务教育的问题落实之后,姜田总算是长出了一口气,虽然短时间内不可能搭建出完整的基础教育,并且在未来十几年内,所谓的职业培训更像是扫盲班加技能速成班。但是这第一步至少是迈出去了,好在张韬岁数不算大,再活个一二十年不是问题,届时新的学生已经成长起来,任何人想反攻倒算都不可能成事了。
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让那些穷人子弟心甘情愿的入学,而不是被家长打发到商铺、作坊里当个学徒。至少也要让他们上几年小学,将来才能适应越来越快的发展速度。想了半天之后,姜田只能祭出行政干预的这个手段。
“从今往后,凡是年满六岁的孩童,无论男女都要入初小上学,三年学满之后考核发放毕业证,入学期间学校负责中午的伙食以及必要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如果说以前到一个城市开设新的商号,需要个一年半载的时间打点地方官员,笼络当地的士绅阶级,同时还要和同行、商会的人打好交道,再有头面人物引荐才算是有了立足的资格,至于能不能经营下去,则要看个人的手段,以及自己的后台能不能力压地头蛇了。
现在在天津做买卖,完全不用考虑哪些,只需要到本地工商局登记注册,找到铺面招齐伙计,就算是正式开张了。可是收益的好坏却更依赖于专业的管理与营销,他们这些人虽然不一定知道这些新词汇,可基本的道理却比任何人都清楚。
于是哪怕一个站在柜台前的学徒小伙计,都不是以前随随便便找个良家子弟就能充任的。至于那些开办作坊的就更加理解一名熟练工的重要性,尤其是很多作坊主在采购了新式机器设备之后,哪怕是从老号那边支援过来的老工人都看着发懵,只有那些识字机灵的才能最快的上手生产。
所以如果是过去地方官府和这些商人说拿出点钱来,咱们一起兴办本地的教育,大概率是要不到多少钱的。可姜田今天跟他们说,只要是慷慨解囊的商号,到时候可以优先去学校招人,这些人立即像闻到了腥味的猫一般,双眼就差冒蓝光了。
当这些人认购了自认为十分慷慨的股份之后,姜田内心中却摇头不止,看来所谓的历史局限性,在这个时代哪怕是相对开明的阶级身上,也是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的。这些钱离自己搭建全套的地方教育体系还差了不少。
见没人再报出新的数额了,姜田喝了口茶清了清嗓子,然后从后边的文吏手中接过了统计数字:“嗯……大家还是很给我姜某人面子的,十几家商号认购了不下八万元的股份……”
其实这笔钱已经不少了,若是放在明朝,足够组建一个规模庞大的旧式书院,并且还能请来名声在外的大儒前来讲座。但是和姜田要做的事情相比,这点钱就不够看了。
其他人也不知道他究竟是高兴还是不高兴,总之看姜大人的表情是什么都没看出来,这时有心思活络的还想再出一点,好在太子面前留个好印象,可是又怕做的太露骨反倒弄巧成拙。
正在这纠结的时候,只听姜田自言自语的说到:“原本需要二十万的……算了,剩下的十二万我出了!”
这话说的在座诸人心中一震,既惊讶于姜田的计划如此费钱,又感慨姜大人不仅自掏腰包还出的比所有人都多。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就听姜田接着说到:“在商言商,诸位兴办教育本是好事,但也不能过于依赖你们输血,今后就按今日出资比例划分招工比例,股份可以转让,除了小学、中学之外,职业教育可以酌情收费,也算对你们这些股东有个交代。”
义务教育的问题落实之后,姜田总算是长出了一口气,虽然短时间内不可能搭建出完整的基础教育,并且在未来十几年内,所谓的职业培训更像是扫盲班加技能速成班。但是这第一步至少是迈出去了,好在张韬岁数不算大,再活个一二十年不是问题,届时新的学生已经成长起来,任何人想反攻倒算都不可能成事了。
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让那些穷人子弟心甘情愿的入学,而不是被家长打发到商铺、作坊里当个学徒。至少也要让他们上几年小学,将来才能适应越来越快的发展速度。想了半天之后,姜田只能祭出行政干预的这个手段。
“从今往后,凡是年满六岁的孩童,无论男女都要入初小上学,三年学满之后考核发放毕业证,入学期间学校负责中午的伙食以及必要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