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时期的民族政策(中)(2/9)
鲜卑庭。数犯塞寇边,幽、并苦之。”
不但如此,轲比能的强势甚至引起了蜀汉诸葛亮的注意,他在231年的北伐中,就曾派使者出使轲比能,两者连结之后互相呼应,企图南北夹攻曹魏。
曹魏幽州刺史王雄对鲜卑人频繁的寇边十分头疼,于是派遣勇士韩龙前去行刺。轲比能不幸遇刺身亡,所统部落或依附曹魏接受封赏,或继续进扰边塞,或与其他部落相攻,鲜卑诸部对曹魏边界的威胁大为减弱。
到了西晋初年,随着鲜卑部落的迁徙与融合,逐渐形成了好几大部落,其中主要有慕容部、宇文部、段部、拓跋部、吐谷浑部、秃发部、乞伏部。秃发树机能正是秃发部首领。
秃发部起源于拓跋部,既然谈到秃发部的起源,首先就得介绍下拓跋部的形成与迁徙。
拓跋部又称索头部,根据《魏书》记载,拓跋部是黄帝后裔,黄帝以土德称王,北方把土叫做“托”,而把君王叫做“跋”,所以部落便以拓跋为名。这显然是杜撰的。
拓跋部的最早的可信记录应该可以追溯到拓跋毛,拓跋毛生活的时代大概是在西汉初年,《魏书》称其“聪明武略,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莫不率服。”由于历史久远,拓跋部又无文字记述,相关历史只能口口相传,所以拓跋毛应该是拓跋部传说中的人物,但也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鲜卑族尚未南迁之时,拓跋部位于诸部最东北的一支,亦称别部鲜卑。前文提到过,拓跋部的先民最早居住在嘎仙洞附近,生存条件恶劣,拓跋毛下传五世而至拓跋推寅,拓跋鲜卑开始第一次南迁,到了今天呼伦湖附近,由于这里是千余沼泽地带,拓跋推寅想继续南徙,可惜尚未成行便去世了。
拓跋推寅又传六世至拓跋邻,他准备第二次南迁,但自己已经年老体衰,便传位给拓跋诘汾。拓跋诘汾秉承父志,率领部族继续南迁,最终抵达匈奴故地,即今天河套北部固阳县阴山一带。
拓跋诘汾死后,其子拓跋力微继位。史称力微“有雄杰之度,时人莫测。”(《魏书帝纪第一》)258年,拓跋力微将部众南迁至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一带,拓跋力微召集诸部大人祭天,结果白部大人未到,拓跋力微将其诛杀。由此看来,鲜卑诸部已经在盛乐一带形成了部落联盟,史书称此时的拓跋部已经控弦上马二十余万。
同一时期中原正处于三国时期,曹魏虽然无心北顾,但也非拓跋部可比,所以拓跋力微告诫各部大人:“我历观前世匈奴、蹋顿(乌桓首领,被曹操所杀)之徒,苟贪财利,抄掠边民,虽有所得,而其死伤不足相补,更招寇雠,百姓涂炭,非长计也。”
拓跋力微对中原采取了十分友好的态度,不但与魏和亲,并于261年派其子拓跋沙漠汗入曹魏为质子。从此“聘问交市,往来不绝。”(《魏书帝纪第一》)曹魏也赠给拓跋氏金币缯絮,岁以万计。
拓跋力微有一个哥哥名叫拓跋匹孤(史书记载为秃发匹孤),但他未能继位。笔者以为有两个可能原因,或许是匹孤母亲的地位太低,因为《魏书》称力微之母是天女所生,这自然是迷信,但至少说明了力微的母亲在部落中很是尊贵。也有可能是诘汾不喜欢匹孤而喜欢力微,魏书称力微“生而英睿”,想必很得拓跋诘汾的喜爱。力微即位之后,兄弟二人的关系应该很不好,匹孤才会率领自己的部落自塞北西迁,曹魏时期由塞北阴山、河套一带,沿黄河两岸,顺贺兰山脉东麓南下,至河西、陇西以北,即今内蒙额济纳旗至宁夏北部游牧。这也说明匹孤虽然未继大位,但也有分得不少族人,或者说有不少族人愿意跟着他西迁。
《魏书帝纪第一》载:“元年(220年,同年东汉灭亡),岁在庚子。先是,西部内侵,国民离散,依于没鹿回部大人窦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不但如此,轲比能的强势甚至引起了蜀汉诸葛亮的注意,他在231年的北伐中,就曾派使者出使轲比能,两者连结之后互相呼应,企图南北夹攻曹魏。
曹魏幽州刺史王雄对鲜卑人频繁的寇边十分头疼,于是派遣勇士韩龙前去行刺。轲比能不幸遇刺身亡,所统部落或依附曹魏接受封赏,或继续进扰边塞,或与其他部落相攻,鲜卑诸部对曹魏边界的威胁大为减弱。
到了西晋初年,随着鲜卑部落的迁徙与融合,逐渐形成了好几大部落,其中主要有慕容部、宇文部、段部、拓跋部、吐谷浑部、秃发部、乞伏部。秃发树机能正是秃发部首领。
秃发部起源于拓跋部,既然谈到秃发部的起源,首先就得介绍下拓跋部的形成与迁徙。
拓跋部又称索头部,根据《魏书》记载,拓跋部是黄帝后裔,黄帝以土德称王,北方把土叫做“托”,而把君王叫做“跋”,所以部落便以拓跋为名。这显然是杜撰的。
拓跋部的最早的可信记录应该可以追溯到拓跋毛,拓跋毛生活的时代大概是在西汉初年,《魏书》称其“聪明武略,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莫不率服。”由于历史久远,拓跋部又无文字记述,相关历史只能口口相传,所以拓跋毛应该是拓跋部传说中的人物,但也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鲜卑族尚未南迁之时,拓跋部位于诸部最东北的一支,亦称别部鲜卑。前文提到过,拓跋部的先民最早居住在嘎仙洞附近,生存条件恶劣,拓跋毛下传五世而至拓跋推寅,拓跋鲜卑开始第一次南迁,到了今天呼伦湖附近,由于这里是千余沼泽地带,拓跋推寅想继续南徙,可惜尚未成行便去世了。
拓跋推寅又传六世至拓跋邻,他准备第二次南迁,但自己已经年老体衰,便传位给拓跋诘汾。拓跋诘汾秉承父志,率领部族继续南迁,最终抵达匈奴故地,即今天河套北部固阳县阴山一带。
拓跋诘汾死后,其子拓跋力微继位。史称力微“有雄杰之度,时人莫测。”(《魏书帝纪第一》)258年,拓跋力微将部众南迁至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一带,拓跋力微召集诸部大人祭天,结果白部大人未到,拓跋力微将其诛杀。由此看来,鲜卑诸部已经在盛乐一带形成了部落联盟,史书称此时的拓跋部已经控弦上马二十余万。
同一时期中原正处于三国时期,曹魏虽然无心北顾,但也非拓跋部可比,所以拓跋力微告诫各部大人:“我历观前世匈奴、蹋顿(乌桓首领,被曹操所杀)之徒,苟贪财利,抄掠边民,虽有所得,而其死伤不足相补,更招寇雠,百姓涂炭,非长计也。”
拓跋力微对中原采取了十分友好的态度,不但与魏和亲,并于261年派其子拓跋沙漠汗入曹魏为质子。从此“聘问交市,往来不绝。”(《魏书帝纪第一》)曹魏也赠给拓跋氏金币缯絮,岁以万计。
拓跋力微有一个哥哥名叫拓跋匹孤(史书记载为秃发匹孤),但他未能继位。笔者以为有两个可能原因,或许是匹孤母亲的地位太低,因为《魏书》称力微之母是天女所生,这自然是迷信,但至少说明了力微的母亲在部落中很是尊贵。也有可能是诘汾不喜欢匹孤而喜欢力微,魏书称力微“生而英睿”,想必很得拓跋诘汾的喜爱。力微即位之后,兄弟二人的关系应该很不好,匹孤才会率领自己的部落自塞北西迁,曹魏时期由塞北阴山、河套一带,沿黄河两岸,顺贺兰山脉东麓南下,至河西、陇西以北,即今内蒙额济纳旗至宁夏北部游牧。这也说明匹孤虽然未继大位,但也有分得不少族人,或者说有不少族人愿意跟着他西迁。
《魏书帝纪第一》载:“元年(220年,同年东汉灭亡),岁在庚子。先是,西部内侵,国民离散,依于没鹿回部大人窦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