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惠帝司马衷的智力水平!(2/3)
候,惠帝望着棺材痛哭流涕。
2:建武元年的时候,惠帝到了司马氏发源地温县,拜见帝陵,惠帝丢了鞋子,只好穿侍从的鞋子,还感谢侍从,留下了眼泪,左右侍从皆唏嘘不已。
3:惠帝到了长安,在旧的殿堂里面议事参政,哀感流涕。
说明他对外界事物有一定的感受能力和相应的表达方式。而当外界环境改变时,惠帝也会随之改变自己的举动。
1:张方带着骑兵三千、以阳燧青盖车奉迎惠帝。正要拜谒的时候,惠帝躬下身子制止了张方。2:惠帝后来被张方劫至长安,河间王带着步骑三万,迎于霸上。司马颙前拜谒,惠帝下车止之。
这两件事都发生于建武元年(公元304年),当时惠帝已在位十多年,受人之拜是礼所当然的印象应已深印在脑中,能作出止人之拜的举动,不能说不是出于对形势变化的认识。?
三、对权力的行使及其限度:
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惠帝,名义上执掌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实际上他能行使多大的权力则要作具体的分析。
1:在贾后的唆使下,惠帝作诏废杨骏的时候,杨骏的外甥散骑常侍段广跪在司马衷跟前痛苦道:‘杨骏孤公无子,岂有反理,愿陛下审之!’惠帝不说话。我觉得惠帝不回答段广的话,不能理解为他痴呆毫无反应,而这恰好是说明了他对此事的态度。他是默认贾南风去扳倒杨骏扳倒杨氏一族的,虽然这事情或多或少有贾南风在背后的煽动。
2: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赵王篡位的时候,司马威过来抢夺惠帝手中的玉玺,二人在抢夺中掰伤了惠帝的手指,后来,赵王败亡,惠帝反正,曰:‘阿皮捩吾指,夺吾玺绶,不可不杀。’
阿皮,司马威小字也。于是诛威。”
但在更多的问题上则是惠帝并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行使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如在杨太后的问题上就是一例。惠帝在贾后指使的群臣压力下步步退让,反映出惠帝虽对许多事情有自己的见解,但又受制于人,不能坚持自己的意见。类似的情况还很多,如在张方强迫惠帝迁都长安的问题上,惠帝的反应也是虽不情愿,但终究为别人所左右。?
四、生育能力:
据史书记载,惠帝有子女数人,愍怀太子系谢夫人所生,贾后亦生河东、临海、始平公主和哀献皇女。且贾后为太子妃时,“或以戟掷孕妾,子随刃堕地”,晋武帝欲废黜贾妃,赵粲以“贾妃年少,妒是妇人之情耳”来加以劝解,则妾所怀显系惠帝之子女无疑。由此可知,惠帝不仅有生育能力,而且还绝不能算低下。
五、在外界环境变化时通过语言所表现的心理活动:
1:在惠帝统治的后期,变故迭起,战乱不停,惠帝本人也屡遭凶险,从惠帝与卢志的问答中表现出惠帝对局势的变化是颇为关心的,此外还可看到惠帝对数字是有一定概念的,他看到护卫侍从数目的急剧减少而发问,卢志则告以“贼去邺尚八十里”,使惠帝能明了当时的形势从而决心赴洛阳。
2:惠帝经历中最危险的一次是在荡阴之战中,这里就有那几句经典的话语,帝曰:‘吾吏也,勿害之。’众曰:‘受太弟命,惟不犯陛下一人耳。’遂斩之,血污帝袂。将洗之,帝曰:‘嵇侍中血,勿洗也。’
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到在飞矢交前的情况下,惠帝仍能表达他自己的心愿,不过由于他的权力已为太弟的命令所剥夺,故未能救下嵇绍。但他对此事仍耿耿于怀,事后坚持不许洗溅有嵇绍血迹的帝衣,显见是包含着很深的感情。而带有如此之深感情的话,又不是别人所能代言的。
而且,把惠帝由荡阴迎到邺城的,正是撰写《四王起事》的卢綝的叔父卢志,卢綝本人当时也在邺城,因此这段记载的来源是相当直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2:建武元年的时候,惠帝到了司马氏发源地温县,拜见帝陵,惠帝丢了鞋子,只好穿侍从的鞋子,还感谢侍从,留下了眼泪,左右侍从皆唏嘘不已。
3:惠帝到了长安,在旧的殿堂里面议事参政,哀感流涕。
说明他对外界事物有一定的感受能力和相应的表达方式。而当外界环境改变时,惠帝也会随之改变自己的举动。
1:张方带着骑兵三千、以阳燧青盖车奉迎惠帝。正要拜谒的时候,惠帝躬下身子制止了张方。2:惠帝后来被张方劫至长安,河间王带着步骑三万,迎于霸上。司马颙前拜谒,惠帝下车止之。
这两件事都发生于建武元年(公元304年),当时惠帝已在位十多年,受人之拜是礼所当然的印象应已深印在脑中,能作出止人之拜的举动,不能说不是出于对形势变化的认识。?
三、对权力的行使及其限度:
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惠帝,名义上执掌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实际上他能行使多大的权力则要作具体的分析。
1:在贾后的唆使下,惠帝作诏废杨骏的时候,杨骏的外甥散骑常侍段广跪在司马衷跟前痛苦道:‘杨骏孤公无子,岂有反理,愿陛下审之!’惠帝不说话。我觉得惠帝不回答段广的话,不能理解为他痴呆毫无反应,而这恰好是说明了他对此事的态度。他是默认贾南风去扳倒杨骏扳倒杨氏一族的,虽然这事情或多或少有贾南风在背后的煽动。
2: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赵王篡位的时候,司马威过来抢夺惠帝手中的玉玺,二人在抢夺中掰伤了惠帝的手指,后来,赵王败亡,惠帝反正,曰:‘阿皮捩吾指,夺吾玺绶,不可不杀。’
阿皮,司马威小字也。于是诛威。”
但在更多的问题上则是惠帝并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行使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如在杨太后的问题上就是一例。惠帝在贾后指使的群臣压力下步步退让,反映出惠帝虽对许多事情有自己的见解,但又受制于人,不能坚持自己的意见。类似的情况还很多,如在张方强迫惠帝迁都长安的问题上,惠帝的反应也是虽不情愿,但终究为别人所左右。?
四、生育能力:
据史书记载,惠帝有子女数人,愍怀太子系谢夫人所生,贾后亦生河东、临海、始平公主和哀献皇女。且贾后为太子妃时,“或以戟掷孕妾,子随刃堕地”,晋武帝欲废黜贾妃,赵粲以“贾妃年少,妒是妇人之情耳”来加以劝解,则妾所怀显系惠帝之子女无疑。由此可知,惠帝不仅有生育能力,而且还绝不能算低下。
五、在外界环境变化时通过语言所表现的心理活动:
1:在惠帝统治的后期,变故迭起,战乱不停,惠帝本人也屡遭凶险,从惠帝与卢志的问答中表现出惠帝对局势的变化是颇为关心的,此外还可看到惠帝对数字是有一定概念的,他看到护卫侍从数目的急剧减少而发问,卢志则告以“贼去邺尚八十里”,使惠帝能明了当时的形势从而决心赴洛阳。
2:惠帝经历中最危险的一次是在荡阴之战中,这里就有那几句经典的话语,帝曰:‘吾吏也,勿害之。’众曰:‘受太弟命,惟不犯陛下一人耳。’遂斩之,血污帝袂。将洗之,帝曰:‘嵇侍中血,勿洗也。’
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到在飞矢交前的情况下,惠帝仍能表达他自己的心愿,不过由于他的权力已为太弟的命令所剥夺,故未能救下嵇绍。但他对此事仍耿耿于怀,事后坚持不许洗溅有嵇绍血迹的帝衣,显见是包含着很深的感情。而带有如此之深感情的话,又不是别人所能代言的。
而且,把惠帝由荡阴迎到邺城的,正是撰写《四王起事》的卢綝的叔父卢志,卢綝本人当时也在邺城,因此这段记载的来源是相当直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