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看问题的角度(二)(1/2)
这是方先生的奏折。
自己曾经看过。
母后得知此事后还训斥了自己一顿,所以今天才让自己先去看宸妃,然后再到父皇这里来,只可惜——似乎没什么用啊!
“父皇,儿臣以为,方先生所言,也有一定的道理。”
“是啊,方先生确实很雄辩啊!”
朱允炆拿起奏折,顺手翻了翻,嘴里“滋滋”叹道:“文章写的确实不错,文笔如行云流水,叙事详实有据,从李斯的《谏逐客书》到汉高、魏武的求贤令,再到唐太宗的‘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不一而足;最后还着重点点出蒙元不重科举,轻视文士,所以前后不过百年,就被逐出中原,退回大漠吃沙子;而我朝太祖皇帝则不然,重金礼聘八方贤才,最终成就帝业”
“最后得出结论,历代英主皆因招贤、用贤而成不世之功,非常之人,必给非常之遇,岂能与贩夫走卒同样”
看到父皇的刻薄嘴脸,朱文奎低下头,小脸慢慢变得涨红,然后突然起身跪倒道:“父皇,方先生乃大贤之人,且对父皇、对朝廷忠心耿耿,即使偶尔不合君心,父皇也不应如此轻薄以待,一旦传扬出去,恐伤四方贤士之心啊!”
“唔——”
被儿子当面噎了一句,朱允炆的脸色立刻有些挂不住了,欲要发怒,转念间却压制下来,放下方孝孺的奏折,微笑道:“奎儿起来吧,是朕孟浪了!”
“谢父皇!”
望着有些气鼓鼓的儿子,朱允炆暗自摇头,脑海却急速运转,倏地,他站起身来,走到旁边的书架上,从上面抽出一本书来,放在手里掂了掂,然后走回座位上,递给儿子:“这是方先生的文集吧,听说是还是你帮助结集印刷的?”
“是的!”
朱文奎站起来,双手接过书,轻轻抚摸了一下封面:“方先生诗文俱佳,自当流传后世,让万人敬仰,儿子很喜欢做这种事情!”
“呵呵,”
朱允炆沉默了一会儿,道:“奎儿,如果你来当皇帝,你会怎么使用方孝孺?”
“”
朱文奎犹豫了半晌,抬起头来:“咨以政事,委以重任,倚为栋梁!”
“啪!”
朱文奎被吓的跳起来,连忙跪倒在地:“父皇息怒!父皇息怒!儿臣错了!儿臣错了!”
“滚出去!”
门口的刘振冲进来,却被朱允炆大骂一声,吓得连忙退了出去。
“你给我起来!”
朱允炆压了压火气:“坐下!”
“是!”
“你知道朕为什么不重用方孝孺吗?”
“儿臣不知!”
朱文奎偷偷翻了翻眼珠,然后低声道。
“方孝孺此人,聪明好学,机警敏捷,才智品德都是一时之选,只可惜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说到这里,朱允炆叹了口气,有些恨铁不成钢的道:“那就是他读书太多,变得过于理想化,总喜欢是古非今,总认为《周礼》所记载的制度,是天下最完美的。”
“当然,这是儒生的通病,不足为奇,只可惜他这些年来,并没有丝毫改变,甚至还有些变本加厉。”
“对于政事,他也能提出不少方案意见,只可惜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纸上谈兵,脱离实际,他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大多来源于《周礼》,而不是大明的现实情况。”
“就比如这个士绅一体纳粮,他认为士绅纳粮、朝廷补助完全是多此一举,一进一出,都是在做无用功,浪费公帑,甚至还会给贪官上下其手的机会。”
“你觉得是这样吗?”
“儿臣以为方先生所言有一定的道理。”
“呵呵,表面看起来确是如此,但实际上并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自己曾经看过。
母后得知此事后还训斥了自己一顿,所以今天才让自己先去看宸妃,然后再到父皇这里来,只可惜——似乎没什么用啊!
“父皇,儿臣以为,方先生所言,也有一定的道理。”
“是啊,方先生确实很雄辩啊!”
朱允炆拿起奏折,顺手翻了翻,嘴里“滋滋”叹道:“文章写的确实不错,文笔如行云流水,叙事详实有据,从李斯的《谏逐客书》到汉高、魏武的求贤令,再到唐太宗的‘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不一而足;最后还着重点点出蒙元不重科举,轻视文士,所以前后不过百年,就被逐出中原,退回大漠吃沙子;而我朝太祖皇帝则不然,重金礼聘八方贤才,最终成就帝业”
“最后得出结论,历代英主皆因招贤、用贤而成不世之功,非常之人,必给非常之遇,岂能与贩夫走卒同样”
看到父皇的刻薄嘴脸,朱文奎低下头,小脸慢慢变得涨红,然后突然起身跪倒道:“父皇,方先生乃大贤之人,且对父皇、对朝廷忠心耿耿,即使偶尔不合君心,父皇也不应如此轻薄以待,一旦传扬出去,恐伤四方贤士之心啊!”
“唔——”
被儿子当面噎了一句,朱允炆的脸色立刻有些挂不住了,欲要发怒,转念间却压制下来,放下方孝孺的奏折,微笑道:“奎儿起来吧,是朕孟浪了!”
“谢父皇!”
望着有些气鼓鼓的儿子,朱允炆暗自摇头,脑海却急速运转,倏地,他站起身来,走到旁边的书架上,从上面抽出一本书来,放在手里掂了掂,然后走回座位上,递给儿子:“这是方先生的文集吧,听说是还是你帮助结集印刷的?”
“是的!”
朱文奎站起来,双手接过书,轻轻抚摸了一下封面:“方先生诗文俱佳,自当流传后世,让万人敬仰,儿子很喜欢做这种事情!”
“呵呵,”
朱允炆沉默了一会儿,道:“奎儿,如果你来当皇帝,你会怎么使用方孝孺?”
“”
朱文奎犹豫了半晌,抬起头来:“咨以政事,委以重任,倚为栋梁!”
“啪!”
朱文奎被吓的跳起来,连忙跪倒在地:“父皇息怒!父皇息怒!儿臣错了!儿臣错了!”
“滚出去!”
门口的刘振冲进来,却被朱允炆大骂一声,吓得连忙退了出去。
“你给我起来!”
朱允炆压了压火气:“坐下!”
“是!”
“你知道朕为什么不重用方孝孺吗?”
“儿臣不知!”
朱文奎偷偷翻了翻眼珠,然后低声道。
“方孝孺此人,聪明好学,机警敏捷,才智品德都是一时之选,只可惜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说到这里,朱允炆叹了口气,有些恨铁不成钢的道:“那就是他读书太多,变得过于理想化,总喜欢是古非今,总认为《周礼》所记载的制度,是天下最完美的。”
“当然,这是儒生的通病,不足为奇,只可惜他这些年来,并没有丝毫改变,甚至还有些变本加厉。”
“对于政事,他也能提出不少方案意见,只可惜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纸上谈兵,脱离实际,他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大多来源于《周礼》,而不是大明的现实情况。”
“就比如这个士绅一体纳粮,他认为士绅纳粮、朝廷补助完全是多此一举,一进一出,都是在做无用功,浪费公帑,甚至还会给贪官上下其手的机会。”
“你觉得是这样吗?”
“儿臣以为方先生所言有一定的道理。”
“呵呵,表面看起来确是如此,但实际上并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