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节 御驾亲临(1/5)
兵棋推演虽然规则简单,但并不是那么容易,朱允炆先带着大家做了一个简单的,先推演西路军的作用。
“我们来定一下推演的基本要素,如果通过了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推演。”
“我方的指挥官是皇上,元军的指挥官是扩廓帖木儿,这点大家有异议吗?”
徐辉祖接口说:“也可能是北元嗣君啊。”
“这一点也确实有可能,但是孤认为初期可能是北元嗣君,比如洪武五年初,元军在北方东至开元,西至甘肃、宁夏等地全面对我朝进行骚扰,在孤看来,其实更像一种泄愤,尤其是洪武三年的重创刚过去不久,北元不可能那么快恢复过来,孤觉得这段时间应该北元嗣君在主导,从军事的角度来看,这段时间的骚扰没什么意义,并且这个时间对于战马来说,并不是很适合出征的时节。”
“殿下也有道理。”
“那么我提一个问题,这段时间扩廓帖木儿的角色是什么呢?他会位于什么位置呢?”
“殿下,末将认为,即使扩廓帖木儿不同意这种骚扰,他也会处于领导位置,因为在这么大面积的骚扰,需要的兵力并不少,需要一定的协同指挥。所以他不会在和林,而从元军的攻击方向来说,偏向西,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说,他和前线不能超过5到10天的马程,即400到800里之间,应该在漠南,甘肃东部,河套草原的外围,观察我军动向。”
“大家认为呢?”
耿璇站起来说:“殿下,我觉得也有一种可能,扩廓帖木儿因为反对这种策略而被弃用,位于和林。”
“其他人呢?”
“末将同意魏国公的意见。”“臣同意耿小侯爷的意见。”大家七嘴八舌的插嘴道。
“好的,因为这两种情况都存在,所以都作为推演基础,谭波在黑板上记录一下。”
“好的,殿下。”
“然后,我军准备追亡逐北,大家认为元军什么时候得到我军要出击的消息。”
“我军当时分三个部分集结,中路军在雁门关,东路军在居庸关,西路军在兰州。当时北元并非没有卷土重来的可能,肯定存在很多探子,所以孤认为在中山王出雁门关时,可以认为北元探子就知道了。如果单个探马,从雁门关到和林最快只需要5天左右,因为沿途可以换马,换人,如果扩廓帖木儿在河套外围,可以认为只需要3天就会知道中山王大军集结的消息,这个时候,凉国公应该还没有出长城。这个时候,扩廓帖木儿会做什么呢?”
常升站起来说:“殿下,按照前两个扩廓帖木儿的位置假设,如果他在河套外围,会命令军队后撤,在野马川一代进行阻击进而获取我军进一步的消息。另外他会召集北元所有残余部队云集岭北,等待我军筋疲力尽与我军决战。如果他在和林,他会在5天之后得到消息,那么也可以调动元军野马川进行阻击,然后命令元军季节性于岭北。这个区别并不大。”
“那么,这个时间是多少呢?”
常升说:“如果末将是扩廓帖木儿,如果在河套外围得到消息,会迅速返回和林,估计不会超过10天就会到和林,这样距离凉国公到达野马川的时间还有7天,而且他还可以在中途发布命令。所以最晚在和林,就是我军出雁门关,在我军前锋尚未抵达野马川时,元军就可以做出坚壁清野,在岭北决战的决策。到中山王到达岭北,是我军出雁门68天以后,所以元军有50天的集结和备战,可以想象元军是以最后一战的态度来打的,可以认为其兵力远在我军之上,加上我军疲劳,所以战败并不意外。”
“如果在和林,那么会晚2天知道我军出雁门的消息,但是他对我军的攻击方向会不确定,但最晚在野马川之战之后,就会进行做出同样的决策,集结元军,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我们来定一下推演的基本要素,如果通过了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推演。”
“我方的指挥官是皇上,元军的指挥官是扩廓帖木儿,这点大家有异议吗?”
徐辉祖接口说:“也可能是北元嗣君啊。”
“这一点也确实有可能,但是孤认为初期可能是北元嗣君,比如洪武五年初,元军在北方东至开元,西至甘肃、宁夏等地全面对我朝进行骚扰,在孤看来,其实更像一种泄愤,尤其是洪武三年的重创刚过去不久,北元不可能那么快恢复过来,孤觉得这段时间应该北元嗣君在主导,从军事的角度来看,这段时间的骚扰没什么意义,并且这个时间对于战马来说,并不是很适合出征的时节。”
“殿下也有道理。”
“那么我提一个问题,这段时间扩廓帖木儿的角色是什么呢?他会位于什么位置呢?”
“殿下,末将认为,即使扩廓帖木儿不同意这种骚扰,他也会处于领导位置,因为在这么大面积的骚扰,需要的兵力并不少,需要一定的协同指挥。所以他不会在和林,而从元军的攻击方向来说,偏向西,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说,他和前线不能超过5到10天的马程,即400到800里之间,应该在漠南,甘肃东部,河套草原的外围,观察我军动向。”
“大家认为呢?”
耿璇站起来说:“殿下,我觉得也有一种可能,扩廓帖木儿因为反对这种策略而被弃用,位于和林。”
“其他人呢?”
“末将同意魏国公的意见。”“臣同意耿小侯爷的意见。”大家七嘴八舌的插嘴道。
“好的,因为这两种情况都存在,所以都作为推演基础,谭波在黑板上记录一下。”
“好的,殿下。”
“然后,我军准备追亡逐北,大家认为元军什么时候得到我军要出击的消息。”
“我军当时分三个部分集结,中路军在雁门关,东路军在居庸关,西路军在兰州。当时北元并非没有卷土重来的可能,肯定存在很多探子,所以孤认为在中山王出雁门关时,可以认为北元探子就知道了。如果单个探马,从雁门关到和林最快只需要5天左右,因为沿途可以换马,换人,如果扩廓帖木儿在河套外围,可以认为只需要3天就会知道中山王大军集结的消息,这个时候,凉国公应该还没有出长城。这个时候,扩廓帖木儿会做什么呢?”
常升站起来说:“殿下,按照前两个扩廓帖木儿的位置假设,如果他在河套外围,会命令军队后撤,在野马川一代进行阻击进而获取我军进一步的消息。另外他会召集北元所有残余部队云集岭北,等待我军筋疲力尽与我军决战。如果他在和林,他会在5天之后得到消息,那么也可以调动元军野马川进行阻击,然后命令元军季节性于岭北。这个区别并不大。”
“那么,这个时间是多少呢?”
常升说:“如果末将是扩廓帖木儿,如果在河套外围得到消息,会迅速返回和林,估计不会超过10天就会到和林,这样距离凉国公到达野马川的时间还有7天,而且他还可以在中途发布命令。所以最晚在和林,就是我军出雁门关,在我军前锋尚未抵达野马川时,元军就可以做出坚壁清野,在岭北决战的决策。到中山王到达岭北,是我军出雁门68天以后,所以元军有50天的集结和备战,可以想象元军是以最后一战的态度来打的,可以认为其兵力远在我军之上,加上我军疲劳,所以战败并不意外。”
“如果在和林,那么会晚2天知道我军出雁门的消息,但是他对我军的攻击方向会不确定,但最晚在野马川之战之后,就会进行做出同样的决策,集结元军,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