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山海经的第五点想法:灵照百里的智慧之光(3/4)
叫宵明,一个叫烛光。
  这可以解释,毕竟古人刚出生,是不取名字的,一般等大了,过了最容易夭折的一两岁,三四岁的期间,才会取个小名。之后等成年了,才会取个大名。
  在最早的时候是这样的,后来随着医疗水平提高,婴儿成活率提高,取名字的时间才越来越早。
  现代才刚出生,或者还没有出生,就把名字取好了。古代其实取名都很晚的。
  回到主题,因为刚好死了女儿,或者生了女儿没几天,就目击了ufo事件,所以才根据现象,一个取名宵明,一个取名烛光。
  有女儿还没名字,正好出现不能解释的事件,所以联系起来,这是说得过去的,但我觉得太巧合。
  而且,依旧是没有直接证据。
  你们看我总是在解读山海经时,引入外星人的概念,但我要解释一下,那其实是无奈之举。
  是没有办法,除了超级科技,则无法解释,我才会引入外星人,或者上古科技的概念。
  凡是能正常解释的,我都尽量给出正常解释。
  那么,通照百里,又长又直的光柱,以上古的条件,能不能解释呢?
  可以。
  舜,或者舜的老婆,或者舜的女儿。发现了两种光的现象。
  一种是反光,一种是散射。
  摄影棚里的反光伞,就是那种银白色的伞,负责收光,打在想要照的地方,始光分布均匀,且柔和。
  光最柔,均匀充斥于每个点,是什么时候?就是白天。
  白天的亮,和晚上火把照的亮,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才可以叫做‘明’,即没有阴暗点。
  宵明,不是指特别亮,而是指某种东西,把部落照的特别通透,每个点都很亮。
  火把、灯芯这类的光源,有一个毛病是什么?那就是光只集中在一个球型范围内,距离火把越远,则越暗,层层递减,只照亮很小的范围,关上灯,在家里中间点个蜡烛,四周的墙面依旧是阴暗的。
  白天,哪怕光只从窗户进来一点,都比晚上家里停电,点蜡烛要亮的多。
  那种明亮,是一种非常柔和,充斥的‘明’。在白天,打着伞遮住阳光,也会看到伞底下是明亮的。
  这种通明,是整个地球表面反射阳光所致。
  所以,上古黑暗的夜晚,如果在四面八方,都立起涂有某种原始反光涂层材料的幕布,那么只要少许篝火、火炬级别的光源,就可以把一大片范围照得通明,均匀。
  你们如果能调出类似的反光涂层,那么回家把家里四面的墙全部涂一遍,然后晚上关灯,房间中间点一支蜡烛,你们就会明白什么叫做‘宵明’。
  也许,舜发明或拥有了‘宵明’这种材料。让家家户户涂抹上,然后晚上家里立个火苗,就可以让整个屋子都很通明。
  但是,这违背了后面的‘处河大泽’,是在大湖上出现这种现象。
  所以这种材料,上古不是谁都能用的,或者并不能普及。想想,我们现代人,都没有家家户户刷反光颜料的。以前小时候家里停电,点的蜡烛也只能凑上去勉强看书,屋子里根本还都是黑的。
  不可能我们比古人还惨吧?
  我不知道你们谁,见过旧时代的一些夜场戏,我也只在电视里见过,大晚上的时候村头架台子唱戏,四周都要升起一片片高大的布帘,把整个现场围起来。在只有灯笼、火把形式光源的时代,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聚光,让现场比不围布帘要通明得多,撤了布帘,立多少火把都反而看不清。
  那么,真相可能是,舜在大湖上弄了个大型的篝火晚会,或是某种仪式。
  这个仪式中,他弄出了非常震撼人的‘灯火表演’。
  升起非常高的布,抹上他用较为原始的自然材料,所调制出来的‘巫之颜料’,具有极强的反光效果。
  这些反光布立了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