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第六章 孔子去哪儿了(2/3)
籍一一出现,浮现金光字体。

  方运仔细阅读这些书,上面的金字证明了这个叫季礼的人出使晋国,后返回,而他的长子就是在他返回路过齐国的时候死的,这样,就确定了其长子死亡的时间。

  孔子既然参加了这个葬礼,就说明他在昭公二十七年不仅在齐国和鲁国,还去了吴国。

  方运哪怕有各种书籍参考都差点被绕晕,初觉这题真没什么实际意义,可仔细一想,这道题还算是文科大综合,包括了历史、地理还有别的经典,别说一般人,就算是极为出色的才子也很难答对。

  方运提笔摘录金字的内容书写。

  “鲁乱,孔子适齐。昭公二十七年,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遂行,反乎鲁。延陵季子适齐,其长子死,葬于嬴博之间,孔子曰:延陵季子,吴之习于礼者也。往而观其葬焉。”

  齐、鲁和吴三地具备。

  答完第一题,方运看着不是特别工整的字迹,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这童生试也太难了!”

  方运心里抱怨完,发觉脑海里的书已经隐去,不由自主猜测这些书的来历。

  “我隐约记得,图书馆失火跳楼的时候,我戴着的龙形玉佩碎了,然后什么都不记得。这些书不可能凭空进入我的脑子里,应该是东江图书馆的。妈妈说这玉佩是父亲留下的,必须让我戴着,说会保护我,莫非我能重生真的是玉佩的功劳?”

  方运思索片刻,立刻收起思绪仔细答第二题。

  第二题则是问“吾甚惭于孟子”这句话是齐宣王什么时候说的,这一次立刻有书籍出现,方运迅速写上:周赧王三年。

  方运用笔疾飞,连续答了几道题,发觉除了第一题,这些题其实并不难,便放下心。

  方运调整心绪,放慢速度,开始一笔一划慢慢写,他知道这时候也有“卷面分”,如果字写得太差,哪怕答对也会降等。

  两个方运的毛笔字都不怎么样,但现在练字已经来不及,只能过了童生试再说。

  答到第十四题的时候,方运看着试卷,没有立即下笔,他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这是终究是圣元大陆,不是地球。

  这里的众圣除了和地球同名的,还有不曾在中国古代出现的半圣,东江图书馆里不可能有这些人的著作。

  童生试和秀才试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秀才试的请圣言试卷极多,能保证每位众圣的著作都考到,但童生试不同。

  童生试的试卷虽有三十张,但毛笔字比较大,实际内容比想象中少,只能考有限的试题,可众圣很多。

  孔子和六位亚圣的地位超然,至少要占一半的试题,而引领百家争鸣的几位半圣著作也是必考的,不然就不能体现百家归儒,用地球的话就是“统一战线”或“政治正确性”。

  几位历史地位极高的半圣的著作同样必考,诸如董仲舒的大一统、诸葛亮的鞠躬尽瘁、陶渊明的诗赋等等。

  这样剩下的篇幅很少,其余的半圣根本分不过来。

  于是,便形成一个规矩,童生试的请圣言就分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年年必考的著名众圣。

  第二部分是本年三位考官的名篇。

  第三部分是每年从剩余半圣的著作中选三到五部,轮流考。

  方运是幸运的,因为除了三位半圣考官,本年童生试所考的众圣著作都曾在地球出现,东江读书馆都有收藏。

  童生试前,一旦确定半圣考官的名字,各地考生都会花许多时间背诵考官的名篇。

  其他众圣的题目有难有简单,但半圣考官的题却格外简单。

  因为活着的半圣都是新圣,根基不稳,急需文名,必然想要天下人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