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周家众生(3/4)
“诺。”
周安奉命离去。
“堂兄欲去往何处玩赏?”
“听珏儿安排。”
周珏道了句“随我来吧”,就带着周瑜来到了后园的一处小筑。小筑里,摆放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乐器。周珏来到桌案前,拿起了几方小纸包交给周瑜,道:“堂兄喜欢何种香味?”
周瑜随手打开一方纸包,才见纸包里装的,乃是细碎的末香。檀香、沉香、花椒、佩兰、杜蘅——前几方纸包中的末香,都是他极为熟识的香料。但是,当他打开最后一包末香时,却嗅到了一股熟悉又陌生的香味。他犹豫了片刻,方道:“不可用龙涎香!”
说起龙涎香,还要追溯到百年前。
汉初,东海渔民下海时,偶然捞得一些灰白色漂流物。这种漂流物呈蜡状,刚捞出水面时,还散发一股强烈的腥臭味。
上岸后,渔民即将漂流物放置于烈日之下晒干。经晒干了的漂流物,不仅腥臭之味全无,反倒还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幽香,点燃更是四溢出浓郁的奇香。
当地官员得知此事,遂买下漂流物,进贡到未央宫中。汉皇见之大喜,认为此物是由“龙”的口水汇聚而成,遂取得美名曰“龙涎香”。自此,龙涎香即成为汉皇室御用之物。非汉皇室之人,若是敢用龙涎香,皆以僭越之罪论处。
周珏“哼”地冷笑了一声,道:“汉廷既已名存实亡,何须固守旧时礼法?况众生平等,龙涎香为何只有皇室能用?”
周瑜微微一笑,道了句“珏儿所言甚是”,遂将龙涎香交到周珏手中。
周珏接过龙涎香,将它倒入琴案旁的青铜香炉,拿起火折,引燃了龙涎末香。她不忍枉费了龙涎香的氤氲,遂正坐于琴案前的筵席上,奏起了周朝名曲《鹿鸣》。
少时,随着缕缕青烟冉冉呈现的,是纤纤颤动琴弦的素手;随着幽幽琴声渐渐飘远的,是阵阵沁人心扉的香氤……
乐曲中段时,个别出调之音,突然夹杂着美妙的琴声,回荡在周瑜的耳畔。出于对抚琴者的尊重,周瑜并未吐露只言片语,他只是用一个个远远的微笑,提示着周珏琴声里的错误。这一切,当然尽收于周珏的眼底,后来出错时,周珏就会以浅浅的微笑回应着周瑜。
一曲终了,周珏起身道:“堂兄精于音律、耳力甚好,如不介意嬉闹之辞,珏儿愿送堂兄六字。”
“哪六字?”周瑜道。
周珏“咳咳”了两声,道:“曲有误,周郎顾。”
六字咋听之下,像是在夸赞周瑜精于音律,然细细回味,实是在取笑周瑜对音律过于严苛。周瑜听出了她的言外之意,遂与之嬉闹道:“你这丫头,长大还了得!”
周珏捂嘴窃笑了几声,又伸手指向古琴道:“堂兄,请吧。”
周瑜“唉”地一声轻叹,笑道了句“输了可别哭鼻子”,遂坐于琴案前,弹起了适才的那首《鹿鸣》。
自周瑜弹奏《鹿鸣》伊始,周珏就紧盯着乐曲中的每一个音符。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周瑜指下不仅未出丝毫差错,久闻还反倒使人陶醉——其轻音舒缓之处,就犹如山涧溪流般委婉细腻;其重音激昂之处,又恰似悬崖瀑布般荡气回肠。
当乐曲临近尾声时,一个出调的音符,突然破坏了这清雅的意境。这是周瑜刻意出调,只是为了维护兄妹之间的和睦。
曲终,周珏道了句“珏儿谢过堂兄”,又道:“令夫子何人?”
“前任汉廷雅乐郎——杜夔。”周瑜道。
“若早知堂兄是杜乐师门徒,珏儿就不会自取其辱了。”周珏笑道,“可惜教我音律之人,只是一名普通乐师。”
周瑜不愿看堂妹毁在普通乐师手中,遂送师上门道:“珏儿若是喜欢,堂兄愿将所学技能尽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周安奉命离去。
“堂兄欲去往何处玩赏?”
“听珏儿安排。”
周珏道了句“随我来吧”,就带着周瑜来到了后园的一处小筑。小筑里,摆放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乐器。周珏来到桌案前,拿起了几方小纸包交给周瑜,道:“堂兄喜欢何种香味?”
周瑜随手打开一方纸包,才见纸包里装的,乃是细碎的末香。檀香、沉香、花椒、佩兰、杜蘅——前几方纸包中的末香,都是他极为熟识的香料。但是,当他打开最后一包末香时,却嗅到了一股熟悉又陌生的香味。他犹豫了片刻,方道:“不可用龙涎香!”
说起龙涎香,还要追溯到百年前。
汉初,东海渔民下海时,偶然捞得一些灰白色漂流物。这种漂流物呈蜡状,刚捞出水面时,还散发一股强烈的腥臭味。
上岸后,渔民即将漂流物放置于烈日之下晒干。经晒干了的漂流物,不仅腥臭之味全无,反倒还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幽香,点燃更是四溢出浓郁的奇香。
当地官员得知此事,遂买下漂流物,进贡到未央宫中。汉皇见之大喜,认为此物是由“龙”的口水汇聚而成,遂取得美名曰“龙涎香”。自此,龙涎香即成为汉皇室御用之物。非汉皇室之人,若是敢用龙涎香,皆以僭越之罪论处。
周珏“哼”地冷笑了一声,道:“汉廷既已名存实亡,何须固守旧时礼法?况众生平等,龙涎香为何只有皇室能用?”
周瑜微微一笑,道了句“珏儿所言甚是”,遂将龙涎香交到周珏手中。
周珏接过龙涎香,将它倒入琴案旁的青铜香炉,拿起火折,引燃了龙涎末香。她不忍枉费了龙涎香的氤氲,遂正坐于琴案前的筵席上,奏起了周朝名曲《鹿鸣》。
少时,随着缕缕青烟冉冉呈现的,是纤纤颤动琴弦的素手;随着幽幽琴声渐渐飘远的,是阵阵沁人心扉的香氤……
乐曲中段时,个别出调之音,突然夹杂着美妙的琴声,回荡在周瑜的耳畔。出于对抚琴者的尊重,周瑜并未吐露只言片语,他只是用一个个远远的微笑,提示着周珏琴声里的错误。这一切,当然尽收于周珏的眼底,后来出错时,周珏就会以浅浅的微笑回应着周瑜。
一曲终了,周珏起身道:“堂兄精于音律、耳力甚好,如不介意嬉闹之辞,珏儿愿送堂兄六字。”
“哪六字?”周瑜道。
周珏“咳咳”了两声,道:“曲有误,周郎顾。”
六字咋听之下,像是在夸赞周瑜精于音律,然细细回味,实是在取笑周瑜对音律过于严苛。周瑜听出了她的言外之意,遂与之嬉闹道:“你这丫头,长大还了得!”
周珏捂嘴窃笑了几声,又伸手指向古琴道:“堂兄,请吧。”
周瑜“唉”地一声轻叹,笑道了句“输了可别哭鼻子”,遂坐于琴案前,弹起了适才的那首《鹿鸣》。
自周瑜弹奏《鹿鸣》伊始,周珏就紧盯着乐曲中的每一个音符。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周瑜指下不仅未出丝毫差错,久闻还反倒使人陶醉——其轻音舒缓之处,就犹如山涧溪流般委婉细腻;其重音激昂之处,又恰似悬崖瀑布般荡气回肠。
当乐曲临近尾声时,一个出调的音符,突然破坏了这清雅的意境。这是周瑜刻意出调,只是为了维护兄妹之间的和睦。
曲终,周珏道了句“珏儿谢过堂兄”,又道:“令夫子何人?”
“前任汉廷雅乐郎——杜夔。”周瑜道。
“若早知堂兄是杜乐师门徒,珏儿就不会自取其辱了。”周珏笑道,“可惜教我音律之人,只是一名普通乐师。”
周瑜不愿看堂妹毁在普通乐师手中,遂送师上门道:“珏儿若是喜欢,堂兄愿将所学技能尽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