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第四节:香消玉殒(1/4)
这天午后,孙坚小憩刚醒,孙策便来到帅营中,欲与父亲谈论要事。孙坚见儿子面目严肃,似有要事言谈,便去到书案旁正坐。

  孙策下跪道:“策儿有要事相求,还望父亲恩准。”

  有生之年,这是孙策第一次跪求父亲。孙坚心一软,便不假思索地应承了下来。可孙策接下来说出的话,却如晴天霹雳般,直穿孙坚原本平和的内心。因为孙策祈求的,乃是迎娶袁纾。

  “不行,我绝不答应。”孙坚一口回绝。

  “为何?”孙策道。

  孙坚回了句“因为她是袁绍的女儿”,有道:“我的儿,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即便孙坚态度坚决,不留一丝回旋余地,孙策却依旧坚持,甚至不惜长跪不起,以了明内心坚定。

  对此,孙坚只扔下句“随便你”,便转身离开了帅营。

  当晚,孙坚不曾回营。

  次日清晨,当孙坚重回帅营时,孙策仍然跪在原地。此刻,他酸楚疼痛的双腿,便是他内心深处凄切的写照,他屹立巍然的项背,则是他永不放弃挚爱的宣言。

  孙坚看到这一幕,不禁扪心自问道:“难道自己的颜面,真的胜过孩子的幸福?”

  经过一番内心挣扎,孙坚“呵”地一声,道:“只要袁绍不提过分的条件,为父愿意为了你的幸福,不顾自己的颜面。”

  孙策听闻,难掩内心之欣喜,他紧握着父亲的双手,道:“父亲是天底下,心胸最为宽广之人。”

  可是,还不等这股兴奋劲过,帅营之外,就传来一封紧急军情:袁绍帐下,大将周昂,正全力攻打豫州治所(阳城)。

  这一封来急军情,不仅打破了孙策的幻念,更飘零了孙坚的内心。

  自刘表夺取长沙后,竟又有诸侯不顾人臣道义,乘着孙家军全力讨伐董贼,后方极度空虚时,背后给孙坚捅刀。

  孙坚忍无可忍,遂不再顾及讨董战役,他怒道:“同举义兵,将救社稷。逆贼垂破而各若此,吾当谁与戮力乎!”

  话音刚落,他便下令全军回守豫州。

  就在孙家军拔营起寨时,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手持着各自的将印,找到了帅营之中,正在规划行军路线的孙坚。三人将将印放到桌案上,即作揖道:“见过孙将军。”

  “三位这是何意?”孙坚道。

  “我等是来辞行的。”刘备道。

  “这是为何?是我待你们不好吗?”

  “刘某只愿讨董,不愿涉及诸侯之争。”

  “既如此,我便不强留了。”

  为了表示对英雄的敬重,也为了感谢英雄的帮助,孙坚决定效仿先贤,躬亲送刘备等人出城。孙策与周瑜闻听消息,亦随孙坚共送之。当刘备迈出城门的霎那,周瑜不禁与孙策呢喃道:“刘备日后,绝非池中之物。”

  送别了刘备,孙家军士兵,也已拔营完毕。只待孙坚一声令下,孙家军的数万将士,随时皆可回师豫州。

  不久的将来,即将在豫州爆发的大战,乃是宣告孙策与袁纾,此生注定无缘的一战。此时,孙策是多想拉着周瑜,一同踏上回师豫州的归途,共同面对即将到来的凄怆时刻。可现下,急需重建的洛阳城,显然更离不开周瑜的陪伴。

  洛阳城南,梧桐树下,冰台草旁,周瑜与孙策正做着最后的告别。此刻,没有淅沥的细雨,没有萧瑟的落叶,有的只是和畅温暖的阳光,以及绵延不绝的微风。

  所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最终,孙策还是扬长而去。

  十余日急行后,孙家军终于回到了豫州境内。可是,阳城却早已失守,孙坚只得在阳城郊外,一片小树林旁边安营扎寨。

  傍晚,孙策正在自己营帐中,忙着处理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