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第一节:出兵几何(1/3)
城外霏霏的雪花,轻饰着依依杨柳的斑驳;城中皑皑的积雪,羁绊着迟迟行人的步履。似这般冬景,若是定格成画卷,必然能退去世人的喧嚣;若是附雅于诗文,亦可如《诗经·采薇》中“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般扣人心弦,使人惆怅忡忡。但若真的长久置身于这片雪景之中,冰冷的雪花与刺骨的寒风,则会渐渐磨灭观赏者原本澄净的内心。

  众位赴宴的诸侯中,只有孙坚与曹操,各带了一名貌似随从之人,一同出席会盟。而各路诸侯的护卫小队,则在这如画雪景之中,瑟瑟列队等候。

  会盟厅中,袁绍身为主人,单独坐在最西边,面向位于最东边的房门,并空出与他席位平行的南北两侧。身着整套衣裳制朝服的他,其腰间橙縌之上,还坠着一块不似凡品的红色琰琬。

  袁术眼含笑意地望向孙坚,刘岱目露凶光地盯着桥瑁,张邈贼眉鼠眼地瞥向曹操,韩馥略显无奈地看着袁绍……

  会盟刚一开始,各路讨董诸侯就不断用目光,诉说着彼此昔日之间的恩恩怨怨。

  就在各路诸侯专心暗斗之时,身居主位的袁绍忽然发声道:“董贼的种种暴行,想必诸公都已知悉。”

  袁术忽然想起了周晖的一句话,道:“是啊,借用周晖的话说,如今的大汉可谓‘君非君,臣非臣,国将不国,众生何从?’”

  “周晖者,国士也,惜天不佑之,终横死贼手!”袁绍叹道。

  “周晖?庐江舒县周家之后?”就在众人为周晖之死感到惋惜之时,一句略显稚嫩的发问声,忽然回荡在这群雄会聚的会盟厅中。

  各路诸侯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才发现问此话的,竟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袁绍看这位少年紧坐在孙坚身边,貌似是孙坚带来的随从,便询问道:“文台兄,这位少年是?”

  “这是我儿孙策。”孙坚回答道。

  “哎呀,文台兄之子真是气宇轩昂、仪表堂堂啊!”

  “虎父无犬子,兄台之子日后必是我大汉之栋梁也。”

  一听是长沙太守孙坚的儿子,近乎所有的诸侯,都只顾着溜须拍马于孙坚,竟全然忘了孙策适才所提出的疑问。

  “你说的不错,周晖正是出自庐江舒县。”就在孙策感叹众诸侯欺辱少年之时,一句洪亮的回话,参杂着众诸侯溜须拍马的喧嚣之声,忽然回响在孙策的耳畔。

  这是一位座次靠后的诸侯所做出的回答,孙策看此人约摸三十有五,长须大眼、方脸高鼻,颇像父亲所提起过的一位曹姓诸侯,遂起身来到这位诸侯面前,意图问个究竟。

  “咦,他怎么离席了?”

  “是啊,缘何忽然离席?”

  “好了,好了,都别说了。”

  众诸侯看到孙策离席,这才逐渐安静了下来。

  “足下可是曹孟德?”为表敬意,孙策行着揖礼,纹丝不动地等待着那位诸侯的回答。

  那位诸侯用同等的礼仪,起身作揖回礼道:“不错,正是曹某。”

  “曹公有礼。晚辈孙策,表字伯符。适才所惑,多谢相告。告辞!”为了讨董会盟能够顺利进行,孙策只与他稍做寒暄,便欲径直走回自己的座位。

  “且慢!”曹操不禁将他叫住道,“看足下的面相,最多也就十六出头,既未弱冠,何来表字?”

  孙策耐心地,停步转身答道:“曹公有所不知,我虽年幼,却时常外出,广交天下才俊。行走世俗,无表字着实不便,故而提前取字,以便他人称呼。不仅是我,我有许多的少年朋友,也都因此,而提前取字。”

  “原来如此,受教了。”曹操道。

  “曹公多礼。”说完,孙策便径直走回了自己的座位。孟德的不欺辱少年,着实在孙策的心中,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