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国之利器(1/2)
“曹文诏,朕刚刚讲话之时,看你,行为举止,想要大笑出声,难不成,你觉得朕的决断有误。”朱由检对着曹文诏开口说道。
曹文诏看到皇帝看了自己一眼,就知道事情不妙,果不其然朱由检还是开口询问道。
曹文诏自知躲不过去,只能出列道:“皇上,微臣想起在辽东的岁月,那建奴何其猖狂,此时败于我大明手上,微臣一时之间,欣喜万分,这才有些荒唐之举。”
曹文诏知道自己面前的皇帝非常精明,若是自己随便找理由,定会被发觉,弄不好还要治罪,只能实话实说。
朱由检点了点头,训斥道:“日后不准如此荒唐,君前失礼,罚你一月俸禄。”
“微臣领旨。”
“曹文诏,朕想问你一件事情,你在辽东之时,可曾与赵率教有过交往。”
“启奏皇上,微臣与赵将军只有数面之缘,但曾听孙承宗大人提起过赵将军,言道赵将军,勇武有谋,当为国之脊柱,社稷重臣。”曹文诏实话实话道。
曹文诏是辽东的老人,跟随孙承宗时日不短,这些话孙承宗可不止一次的在众多亲信面前说过,此时皇帝询问,当然要说了出来。
朱由检听完后,看了一眼袁崇焕,发现袁崇焕还是一言不发,对于赵率教,他好像并不想再说什么。
朱由检叹口气,心中暗想道:“来到京师这么久了,袁崇焕的傲气还是丝毫不减。”
袁崇焕离开辽东才一年时光,这辽东便取得如此大胜,这不就是全盘否认当年他制定的守辽策吗?
但不难发现一件事情便是,此时的辽东防务与天启年间布置并无太大差别,这场战争的胜利,并不是大政策的胜利,而是个人指挥的优越性,此次辽东之战,孙承宗稳重守成,稳定大局,赵率教奇兵突至,兵行险招,如果还是袁崇焕在那里,他断然不会给赵率教如此大的权利。虽然不会输掉。但却会无限期拖延下去,一点点蚕食大明那仅剩不多的血肉。
袁崇焕的心里面不舒服,但他是兵部尚书,他还是要履行自己的职责,整理一番,出列开口言道:“皇上,莽古尔泰从喜峰口入关,在三屯营的伏击战中,神机营火铳大炮发挥奇效,此战过后,微臣便一直在想,辽东为何一直被动,便是因为这后金骑兵勇猛,若是我大明能有抑制后金骑兵的士兵,在辽东之地便不会在如此被动,微臣专门去了一趟工部,观看了一番从天启四年到此时所制造火器的案轴,发现,数年间,工部交于各地卫所,辽东军,京师三大营,禁军,共计三十五万件,火炮四千多门,火铳更是种类繁多,但是,微臣还是在此之间发现了一件事情,便是从我大明正德年间开始,火器便从未更新,反反复复,都是那些,更甚者,质量比之正德年间的火器还要差上许多,大炮守城之利,众所周知,但携带较为方便的火铳,却从未发挥出奇效,微臣以为,朝廷当重视火器研发,特别是火铳,更要下下功夫。”
袁崇焕一番长篇大论,让朱由检倍感欣慰,笑了笑道:“袁辅臣,当真一心为国,朕心甚慰,工部造火器,这每年都是有数量,必须完成,但所拨钱财一直在减缩,这一点儿,朕已经跟郭辅臣相谈过。正德年间,武宗皇帝,喜爱武器,这工部每年光制造所花费的银两就有八十多万两,而咱们从天启年间开始,工部的锻造费用就已经缩减到了二十万两,又有数量要完成,这工部难为无米之炊,质量也越发差了起来,朕本想在年初开始与众臣商议,加大工部制造银两,但陕西遭灾,朝廷一时之间根本就没有办法拿出这么多的银两,也就耽误下来,此次即是袁辅臣提醒了朕,那今日便议上一议,朝廷每年要给工部多少银两。”
工部尚书乃是张九德,曾任职兵部侍郎,绥远巡抚,又在天启六年开始治理黄河,后在天启七年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曹文诏看到皇帝看了自己一眼,就知道事情不妙,果不其然朱由检还是开口询问道。
曹文诏自知躲不过去,只能出列道:“皇上,微臣想起在辽东的岁月,那建奴何其猖狂,此时败于我大明手上,微臣一时之间,欣喜万分,这才有些荒唐之举。”
曹文诏知道自己面前的皇帝非常精明,若是自己随便找理由,定会被发觉,弄不好还要治罪,只能实话实说。
朱由检点了点头,训斥道:“日后不准如此荒唐,君前失礼,罚你一月俸禄。”
“微臣领旨。”
“曹文诏,朕想问你一件事情,你在辽东之时,可曾与赵率教有过交往。”
“启奏皇上,微臣与赵将军只有数面之缘,但曾听孙承宗大人提起过赵将军,言道赵将军,勇武有谋,当为国之脊柱,社稷重臣。”曹文诏实话实话道。
曹文诏是辽东的老人,跟随孙承宗时日不短,这些话孙承宗可不止一次的在众多亲信面前说过,此时皇帝询问,当然要说了出来。
朱由检听完后,看了一眼袁崇焕,发现袁崇焕还是一言不发,对于赵率教,他好像并不想再说什么。
朱由检叹口气,心中暗想道:“来到京师这么久了,袁崇焕的傲气还是丝毫不减。”
袁崇焕离开辽东才一年时光,这辽东便取得如此大胜,这不就是全盘否认当年他制定的守辽策吗?
但不难发现一件事情便是,此时的辽东防务与天启年间布置并无太大差别,这场战争的胜利,并不是大政策的胜利,而是个人指挥的优越性,此次辽东之战,孙承宗稳重守成,稳定大局,赵率教奇兵突至,兵行险招,如果还是袁崇焕在那里,他断然不会给赵率教如此大的权利。虽然不会输掉。但却会无限期拖延下去,一点点蚕食大明那仅剩不多的血肉。
袁崇焕的心里面不舒服,但他是兵部尚书,他还是要履行自己的职责,整理一番,出列开口言道:“皇上,莽古尔泰从喜峰口入关,在三屯营的伏击战中,神机营火铳大炮发挥奇效,此战过后,微臣便一直在想,辽东为何一直被动,便是因为这后金骑兵勇猛,若是我大明能有抑制后金骑兵的士兵,在辽东之地便不会在如此被动,微臣专门去了一趟工部,观看了一番从天启四年到此时所制造火器的案轴,发现,数年间,工部交于各地卫所,辽东军,京师三大营,禁军,共计三十五万件,火炮四千多门,火铳更是种类繁多,但是,微臣还是在此之间发现了一件事情,便是从我大明正德年间开始,火器便从未更新,反反复复,都是那些,更甚者,质量比之正德年间的火器还要差上许多,大炮守城之利,众所周知,但携带较为方便的火铳,却从未发挥出奇效,微臣以为,朝廷当重视火器研发,特别是火铳,更要下下功夫。”
袁崇焕一番长篇大论,让朱由检倍感欣慰,笑了笑道:“袁辅臣,当真一心为国,朕心甚慰,工部造火器,这每年都是有数量,必须完成,但所拨钱财一直在减缩,这一点儿,朕已经跟郭辅臣相谈过。正德年间,武宗皇帝,喜爱武器,这工部每年光制造所花费的银两就有八十多万两,而咱们从天启年间开始,工部的锻造费用就已经缩减到了二十万两,又有数量要完成,这工部难为无米之炊,质量也越发差了起来,朕本想在年初开始与众臣商议,加大工部制造银两,但陕西遭灾,朝廷一时之间根本就没有办法拿出这么多的银两,也就耽误下来,此次即是袁辅臣提醒了朕,那今日便议上一议,朝廷每年要给工部多少银两。”
工部尚书乃是张九德,曾任职兵部侍郎,绥远巡抚,又在天启六年开始治理黄河,后在天启七年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