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正文 11.蓝光基地(一)(2)(2/4)
傅玉姝休息了一会儿,重新戴上耳麦,也会同空间站里的宇航员聊天,减少他们枯燥的太空生活。

  星空神秘未知,轨道高度为400—450千米的偌大的空间站在太空里漂浮着。在太空中睡觉,身体稍微弯曲成弓形,比伸直平躺着舒服。睡袋外面是浅蓝色,里面是白色,头部有防护,还配有舱内噪声和光线的耳罩、眼罩。刘海泉在睡眠中醒来,脱离睡袋,整理完必备的太空工具,缓缓地飘进穹顶光学舱。彼此鼓励着:

  傅玉姝,“海泉,轮到你值班了。”

  刘海泉,“是,要努力。”

  “加油!”

  “加油!”

  刘海泉坐在这台机器后面,在这片遥远的领土上,最牢固的城堡中,进行着神圣的科学实验。在太空工作的宇航员需要劳逸结合,这样才能完成繁重的太空科研任务。当清晰而又微弱的空天信号传来,目光在银河中不停地奔波。(空间天文观测: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负责太阳观测,对太阳耀斑伽马射线的能谱做非常精确测量;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负责X射线全天监视仪,进行巡天观测;中科院高能物理所负责中子星极端天体物理与新技术探索试验,研究中子星X射线偏振和能谱。光学舱类似‘哈勃’太空望远镜,视场是哈勃的300倍。巡天号光学舱是一个天文观测为主的空间望远镜。)

  傅玉姝摘下耳麦,扭头看看郝秋岩,脸部出现倦怠的表情,她说,“回去吧,明天还有工作。”

  郝秋岩迷迷糊糊地回答,“这就回去,注意观测。”

  刘海泉听到无数微小的金属撞击声,他有所警觉,听到的声音来自空间站外面。他在自己的位置上,凝望聚焦在眼前的光线,带有金属光泽的薄片同样是幻影。这是航天员每天例行的工作,每个细节都是在地面演练了无数遍,太空科学便在这无数次的重复里产生。心情平静下来后,把注意力集中在实验的过程里,完全忘记了周遭的一切。

  空间站这个平台的研究不仅限于天文、物理专业,也包括医学,生物学领域。宇航员们虽然吃的都还不错,环境不错;但相对高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并不是好闻的气味,还是容易让人不舒服。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是经历严苛的训练的宇航员,依然会感到难受。倘若有一些新鲜的蔬菜,或者有活生生的植物生长,对于缓解太空里的生活压力是有帮助的。在空间站的有限空间内,利用新型环境箱,以保证空间植物研究的生长环境和实验条件。

  刘海泉漂浮到环境箱前,看着几棵大白菜郁郁葱葱地成长,而且要比地球上生长的速度和质量要好很多,他的心里别提有多么醉人的美,顿时感到全身都在轻松。他有了进一步的思考时间,而对这种太空生活也习以为常,在太空里的思考,完全是在地球上两种层次。

  “玉姝,当闻到大白菜释放出来的那种清香,真是让我迷醉,这种感觉,在地球上是没有过的。”

  “是呀,是一种新的生命意境。”

  “生命里很多东西都不重要了。”

  他又朝着穹顶的光学舱飘去,“在空间站里观测地球是一项长期的项目,我们生活的星球是多么的美丽,而且让我们了解到,在时间的推移下我们星球存在的变化。知道吗?包括地面的长城,有多么的伟大!还有自然变化下的飓风,洪水和火山喷发。”

  “是,在太空里的思维会更宽阔。”

  此时,空间站被朦胧而流转的红光笼罩,这股变幻不定的光芒透过舷窗一直延伸到刘海泉的头顶。傅玉姝感到怪异,急切中发出尖叫,“海泉快看。”

  刘海泉在愣怔中缓缓抬头,“看什么?”

  傅玉姝用手比划着,“你头顶上。”她急得要蹦起来,手指着屏幕:“UFO,外星人。”

  空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