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赶出议事堂(2/3)
两路,一路由总兵刘佳胤、参将王朝阳所率,沿嘉陵江而上,攻打蓬州,另一路则由千总谯应瑞、冯有庆统率,从广安州出发,威胁后方的达州。
而在保宁府,则由参将朱化龙、广元守备杨展统领,两路大军南北夹击,务必将姚黄剿灭殆尽。
四川巡抚陈士奇过去喜欢与诸生谈论兵事,分派妥当之后,看了看下首众人道:“各位,姚黄攻打州县,劫掠民众,敲诈良民,搞得地方民不聊生,这次务必********,将其剿灭殆尽。
各位,大家看看,本次布置是否有什么需要完善之处?”
大家说了一些无关紧要的,最后轮到杨轩,正如陈士奇所说那样,过去在书院之中杨轩就喜欢谈论兵事,被人讥讽为小赵括,现在既然从军,当然希望能够谈谈。
这可让杨轩颇为为难,正如陈士奇等人所说那样,杨轩过去爱好谈论兵事,现在被问起若不发言,必然为他人所轻视。
但现在又与过去不一样,过去书生论政,海阔天空的没有什么,现在面对地方大员,自己这个小小的百总提意见,就像前世那样,这可是一番大学问。
突然眼前一亮,这一路之上各部欠饷严重,全军士气低迷,更有人论起明末失败,实际上主要是国家财政失败,既然如此,有了主意。
杨轩尴尬的笑了笑,点头道:“恩师此次用兵,考虑周详,应对绵密,在策略上也颇实为不易。
但俗话所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不仅仅是靠将帅临机立断,不仅仅依靠将士勇武,最重要的是钱粮。
这次开赴前线各部将士们已经断饷两个月了,如此下去,恐怕将士们心生怨言啊。
就拿陕北流寇来说,朝廷多次几乎将其剿灭殆尽,李自成、张献忠也多次投降朝廷,但最后为何死灰复燃,主要是因为朝廷没有钱粮安置流民,主要是流民对朝廷根本不信任,今日投降明日复叛而已。”
众人一阵默然,陈士奇神佑感触,长叹道:“如今全国遍地狼烟,朝廷处处都需要银两。这四川省一年虽然也能收得两百万担粮食,五六十万两白银,但大部分解运到朝廷,地方截留的非常有限。
现在姚黄控制川北的巴州、达州、蓬州,收上来的钱粮更少,前几个月各部需要募军,更是将布政衙门掏空,如此军中欠饷,也属正常。
老夫前两日与巡按刘大人,与各地参政、知府商议,准备向大户募款,只要竭尽所能,想来断不会少了将士们军饷的。”
想到前世听到崇祯募款的种种传闻,现在听陈士奇如此说,杨轩感到自己大概找到明末朝廷困境的根源,既然如此,何不据理力争?
杨轩拱手力劝道:“恩师啊,表面上看这募捐虽然是一个好办法,但如今民众见利忘义,人心不古,看到官府要求募捐,大家必然百般推脱,虚与委蛇而已啊,如此即便巡抚衙门竭尽全力劝募,但能够募集的资金杯水车薪,难解燃眉之急啊。”
陈士奇暗自心惊,神色黯然道:“募捐不行,难道继续向老百姓摊派?自辽东鞑虏之乱后,先是辽饷,后是缴饷练饷,民众已经不堪重负,若再额外摊派民众必然更加困苦不堪啊。”
杨轩嘴角露出一丝笑容,暗自摇头不已。虽然鱼鳞册上四川不过三百万,但很多人估算明末川人达到南宋末年水平,全川人口超过千万之数。
虽然是乱世,这次栋成都府到顺庆府,一路之上绝大多数平坝都种满庄稼,沿途村寨相连,民众居室与生活,并不比八十年代川人生活差,可笑的是陈士奇等官僚躺在这样大的一个聚宝盆旁边而一天到晚为钱粮发愁。
想了想,杨轩拱手道:“恩师所言正是,这几年天灾不断,穷苦老百姓困苦不堪,但很多大户人家仍然亭台玉阁,生活还非常奢侈富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而在保宁府,则由参将朱化龙、广元守备杨展统领,两路大军南北夹击,务必将姚黄剿灭殆尽。
四川巡抚陈士奇过去喜欢与诸生谈论兵事,分派妥当之后,看了看下首众人道:“各位,姚黄攻打州县,劫掠民众,敲诈良民,搞得地方民不聊生,这次务必********,将其剿灭殆尽。
各位,大家看看,本次布置是否有什么需要完善之处?”
大家说了一些无关紧要的,最后轮到杨轩,正如陈士奇所说那样,过去在书院之中杨轩就喜欢谈论兵事,被人讥讽为小赵括,现在既然从军,当然希望能够谈谈。
这可让杨轩颇为为难,正如陈士奇等人所说那样,杨轩过去爱好谈论兵事,现在被问起若不发言,必然为他人所轻视。
但现在又与过去不一样,过去书生论政,海阔天空的没有什么,现在面对地方大员,自己这个小小的百总提意见,就像前世那样,这可是一番大学问。
突然眼前一亮,这一路之上各部欠饷严重,全军士气低迷,更有人论起明末失败,实际上主要是国家财政失败,既然如此,有了主意。
杨轩尴尬的笑了笑,点头道:“恩师此次用兵,考虑周详,应对绵密,在策略上也颇实为不易。
但俗话所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不仅仅是靠将帅临机立断,不仅仅依靠将士勇武,最重要的是钱粮。
这次开赴前线各部将士们已经断饷两个月了,如此下去,恐怕将士们心生怨言啊。
就拿陕北流寇来说,朝廷多次几乎将其剿灭殆尽,李自成、张献忠也多次投降朝廷,但最后为何死灰复燃,主要是因为朝廷没有钱粮安置流民,主要是流民对朝廷根本不信任,今日投降明日复叛而已。”
众人一阵默然,陈士奇神佑感触,长叹道:“如今全国遍地狼烟,朝廷处处都需要银两。这四川省一年虽然也能收得两百万担粮食,五六十万两白银,但大部分解运到朝廷,地方截留的非常有限。
现在姚黄控制川北的巴州、达州、蓬州,收上来的钱粮更少,前几个月各部需要募军,更是将布政衙门掏空,如此军中欠饷,也属正常。
老夫前两日与巡按刘大人,与各地参政、知府商议,准备向大户募款,只要竭尽所能,想来断不会少了将士们军饷的。”
想到前世听到崇祯募款的种种传闻,现在听陈士奇如此说,杨轩感到自己大概找到明末朝廷困境的根源,既然如此,何不据理力争?
杨轩拱手力劝道:“恩师啊,表面上看这募捐虽然是一个好办法,但如今民众见利忘义,人心不古,看到官府要求募捐,大家必然百般推脱,虚与委蛇而已啊,如此即便巡抚衙门竭尽全力劝募,但能够募集的资金杯水车薪,难解燃眉之急啊。”
陈士奇暗自心惊,神色黯然道:“募捐不行,难道继续向老百姓摊派?自辽东鞑虏之乱后,先是辽饷,后是缴饷练饷,民众已经不堪重负,若再额外摊派民众必然更加困苦不堪啊。”
杨轩嘴角露出一丝笑容,暗自摇头不已。虽然鱼鳞册上四川不过三百万,但很多人估算明末川人达到南宋末年水平,全川人口超过千万之数。
虽然是乱世,这次栋成都府到顺庆府,一路之上绝大多数平坝都种满庄稼,沿途村寨相连,民众居室与生活,并不比八十年代川人生活差,可笑的是陈士奇等官僚躺在这样大的一个聚宝盆旁边而一天到晚为钱粮发愁。
想了想,杨轩拱手道:“恩师所言正是,这几年天灾不断,穷苦老百姓困苦不堪,但很多大户人家仍然亭台玉阁,生活还非常奢侈富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