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第一章 乡试揭榜(1/3)
天空乌云滚滚,从北方压过来,刚才还晴空万里,现在已经完全换了另一副模样。

  闪电不断在天边划过,由远及近,雷声阵阵,惊得一些小孩子连连捂住耳朵,胆怯的躲在大人后面。

  道路两侧的树叶猎猎生风,有的大树几乎完全弯下来了,肆意的横扫着周围一切。

  在道路两旁,在茶楼里面居然都站满坐满了人,大家正翘首以待,看着远处贡院方向。

  而此时四川贡院前面早已经里三层外三层聚满各色人等,大家焦急的等待放榜消息。

  在这最中间,足足有上百名衙役虽然穿着红色袍子,但还是拿着长枪维持秩序。

  右边则是一队队准备游行的马匹、牵马的衙役,所有马匹都披红挂彩的。

  每次乡试放榜之后,前面锣鼓开道,在一个衙役牵马,两个衙役举牌伺候,所有新科举人都坐在马上游街接受四方民众祝贺。

  走过数道长长大街,来到巡抚衙门拜见巡抚、巡按,再到学堂衙门拜见本次主考官。

  左边是一些赶考的士子及其家人,经过半月三场考试最后的胜利者,大家不顾往日斯文,一个个垫脚焦急的等待着。

  乡试分三场考试,每场三日,就是三场惨烈的淘汰赛,每次考完考官列出一半不合格者,张贴在南墙上面,列名其上者不得参加其后考试。

  中国古代官府讲究政务公开,各个大笑衙门前面都建有一块专门张贴公文的墙壁,由于坐北朝南,墙壁在衙门的南面,故被统称为南墙。

  这些能够参加第三场考试的已是凤毛麟角,经过大浪淘沙,从最初六七千人经过层层淘汰,到最后不过一千五百余人而已。

  但每次录取正榜举人不过六七十人,即便加上副榜举人、岁贡、选贡什么的,三年下来全省也不到百人,真正是十不存一。

  要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科举时代乡试那才是真正的百里挑一。

  难怪民间嘲讽那些穷秀才,若能中得举人那是祖坟冒烟,若能中得进士那是天上文曲星下凡,是多少辈分修来的福分。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乡试是科举的入门考试,只要高中举人就立刻成为地方头面人物。

  林外史》范进中举之后,城里张老爷送来房产,破落户前来投奔,不到几个月,往日三餐不继的范家良田数百亩,家中也有了丫鬟,老太太穿金戴银,一家上下衣食无忧。

  即便会试不中,也可以出来当官,就像明朝海瑞一样,以举人身份先做教谕,后做知县,最后官拜南直隶巡抚,封疆大吏,成为一方诸侯。

  若是会试高中三甲进士,殿试名列前茅,那几乎一夜之间成为全国最炙手可热的人物,只需在六部衙门或者地方衙门历练数年,将来多能够成为封疆大吏,或者入阁为相,青史留名,光宗耀祖。

  抱着鲤鱼跃龙门的想法,很多白发苍苍的老童生不辞艰辛千里奔波前来参加乡试,这一科举考试的入门考试。

  明朝科举考试非常发达,其中县试、府试、院试是秀才考试,只有通过省里面学政主持的院试获得秀才身份之后,才可以参加后面正式的科举考试。

  而乡试、会试、殿试才是正式的科举的考试,中举中进士的方可出来做官。

  因此贡院乡试直接关系到大家的身价前程,大家更是翘首以待。

  突然贡院里面传来一阵阵锣鼓声,大家知道放榜了,刚才还吱吱喳喳的人群顿时屏住呼吸,大门外鸦雀无声。

  远远的看见一个学官走在最前面,后面跟着上百名衙役,有人维持秩序,大家人手拿着木牌,上面写着中榜者姓名,籍贯,所中名次。

  红榜缓慢慢展开,众人屏住呼吸,听那学官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