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在希望的田野上(2/3)
湘楚和广西交界的位置,一个叫东安舜皇山的地方,自己拥有半条街的商铺。
对于这些事情我只能是遥想而已,毕竟太公的后代在那个非常年代,基本上没有遭受打击,大多数可以无恙,而只有我爷爷这一支遭殃。因为当初和桂系军阀联姻的,就是我爷爷这一房的子弟。
大院里的人,甚至我们家族的人,对这些事情都闭口不提,毕竟这些事情太敏感太伤人了。
而在当时的情况下,挨着那些国道的一些村庄,虽然出门都要靠走路,但是比我们这个村子还是要方便许多。平时没有人特意走近我们村里来,这里根本就是一方贫穷的小乐土。
不过那时候富贵人家奢侈,出门最多也是坐个轿子,据说还有过骑马的。这是我们村里长辈的梦想,发誓也要过这样的生活。大家便想到了路,要让村里有一条通途的大路。
也是因为村里出了四家大富之家,所以逐渐在当时也算是远近闻名。何况还有一些跟着这四家的近亲和族人,在当时也都算是家境富足,于是更使得村子名声大振。
有了这些富家的支撑,而且四家都算了同姓本家。加上其中一人和当代几个名人是同窗,于是县里都对这里重视了起来,不久便让小小山村成了本县第一村。
这些前辈当年闯下的基业,就是在几十年之后的时代,也令这些老人唏嘘不已。
当时所谓的官道,指的是县里通往衡阳和广西两地的主道,也是湘楚南下的主道。本来是不经过我们这个村里的,而是在十余里外的一条古街路过。
作为附近最先崛起的富户,村里的四个富户首先想到的便是给村里修路,这一点在许多年后,我们这里又出了一个超级富豪,却从来没有过类似的想法,可能是时代不同了。
而其中最为积极的人,便是在解放前那个时代,个人便居然已经拥有一台汽车的富豪。如果论辈来说,他和我太公乃是堂兄弟,大名人称魏翰公。
不管后世如何评论,魏翰公当时做过一些什么,那都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官道改道我们村里过了。
这在当时自然引起了轩然大波,但是因为正好碰到了鬼子攻湘,四下里人心惶惶。有人说鬼子要打过雪峰山来,有人说鬼子已经到了湘潭。
反正在那个信息滞后的时代,人们无所适从的盲目。在政府一声令下,说修路抗战的由头下,这条路改道成功。
因为说到改路,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政府召集了不少流民和难民来修路,这些人都呼丫丫的涌来,自然也冲击了村里,但是幸好有驻军和魏翰公这尊大神,这些人倒是没有起什么幺蛾子。
那时候,老对坑天天几乎不停,不但自己人要吃要碎磨东西,这些来修路的人也分散到了几家大户附近来。人一多需要碎磨粮食就增多了。
据说每天村里都有悦耳悠扬的歌声,因为这些流民和难民有**成都是要饭的。他们最擅长的便是《莲花落》,那是要饭的法宝之一吧!
现在想来,当时的情形总是令人沉醉和向往,当时却是如此的无奈和辛酸。
据说湘楚一带往南,地形丘陵延绵,如果本就有道的地方,只要稍加修改,就可以成为一条好路。所以路过我们村路的这段路,因为接驳往广西和衡阳方便,不到一个季度便修好了。
几家欢乐几家愁,道路的通途对于我们村里的人来说,这是造福后代的大好事。乘着这个大好时机,魏翰公还召集了家族里的族老,进行了声势浩大的修谱活动。
一时间不说十里八乡的人们,就是县里的老爷们,都知道了我们村里的大事。
据说县里有位老爷想给我们家谱写序,但是没有想到的是,魏翰公却委婉的拒绝了。那位老爷爷不敢生气,因为魏翰公提过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对于这些事情我只能是遥想而已,毕竟太公的后代在那个非常年代,基本上没有遭受打击,大多数可以无恙,而只有我爷爷这一支遭殃。因为当初和桂系军阀联姻的,就是我爷爷这一房的子弟。
大院里的人,甚至我们家族的人,对这些事情都闭口不提,毕竟这些事情太敏感太伤人了。
而在当时的情况下,挨着那些国道的一些村庄,虽然出门都要靠走路,但是比我们这个村子还是要方便许多。平时没有人特意走近我们村里来,这里根本就是一方贫穷的小乐土。
不过那时候富贵人家奢侈,出门最多也是坐个轿子,据说还有过骑马的。这是我们村里长辈的梦想,发誓也要过这样的生活。大家便想到了路,要让村里有一条通途的大路。
也是因为村里出了四家大富之家,所以逐渐在当时也算是远近闻名。何况还有一些跟着这四家的近亲和族人,在当时也都算是家境富足,于是更使得村子名声大振。
有了这些富家的支撑,而且四家都算了同姓本家。加上其中一人和当代几个名人是同窗,于是县里都对这里重视了起来,不久便让小小山村成了本县第一村。
这些前辈当年闯下的基业,就是在几十年之后的时代,也令这些老人唏嘘不已。
当时所谓的官道,指的是县里通往衡阳和广西两地的主道,也是湘楚南下的主道。本来是不经过我们这个村里的,而是在十余里外的一条古街路过。
作为附近最先崛起的富户,村里的四个富户首先想到的便是给村里修路,这一点在许多年后,我们这里又出了一个超级富豪,却从来没有过类似的想法,可能是时代不同了。
而其中最为积极的人,便是在解放前那个时代,个人便居然已经拥有一台汽车的富豪。如果论辈来说,他和我太公乃是堂兄弟,大名人称魏翰公。
不管后世如何评论,魏翰公当时做过一些什么,那都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官道改道我们村里过了。
这在当时自然引起了轩然大波,但是因为正好碰到了鬼子攻湘,四下里人心惶惶。有人说鬼子要打过雪峰山来,有人说鬼子已经到了湘潭。
反正在那个信息滞后的时代,人们无所适从的盲目。在政府一声令下,说修路抗战的由头下,这条路改道成功。
因为说到改路,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政府召集了不少流民和难民来修路,这些人都呼丫丫的涌来,自然也冲击了村里,但是幸好有驻军和魏翰公这尊大神,这些人倒是没有起什么幺蛾子。
那时候,老对坑天天几乎不停,不但自己人要吃要碎磨东西,这些来修路的人也分散到了几家大户附近来。人一多需要碎磨粮食就增多了。
据说每天村里都有悦耳悠扬的歌声,因为这些流民和难民有**成都是要饭的。他们最擅长的便是《莲花落》,那是要饭的法宝之一吧!
现在想来,当时的情形总是令人沉醉和向往,当时却是如此的无奈和辛酸。
据说湘楚一带往南,地形丘陵延绵,如果本就有道的地方,只要稍加修改,就可以成为一条好路。所以路过我们村路的这段路,因为接驳往广西和衡阳方便,不到一个季度便修好了。
几家欢乐几家愁,道路的通途对于我们村里的人来说,这是造福后代的大好事。乘着这个大好时机,魏翰公还召集了家族里的族老,进行了声势浩大的修谱活动。
一时间不说十里八乡的人们,就是县里的老爷们,都知道了我们村里的大事。
据说县里有位老爷想给我们家谱写序,但是没有想到的是,魏翰公却委婉的拒绝了。那位老爷爷不敢生气,因为魏翰公提过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