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有关从哪来的从哪来】(3/5)
国在近20年来,并没有经历我们如此快速的经济飞跃,换句话说,他们的“未来投资”是相对均匀的,一代一代人均匀的来,均匀的走,并没有发生我们这样如此爆炸的“未来投资”。
从10到50岁,他们的手上的“未来投资”相比于我们要分布均匀得多,城市人口的数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20年前有70%的人有资格进电影院,现在可能到90%了。
而我们,在20年前这个数字也许只有15%,而现在是70%。
的确,在美国,每年也会有“文化新人”进入电影院,他们虽然“文化阅历”尚浅,但已经拥有了不错的工资,与我们的新人完全相同。
但在美国市场,这样的新人比例远低于我们。
他们的城市人口本就占大多数,绝大多数人以及他们的父母,从出生时就是“我们”了,他们的每个年龄,每个群体,都相对均匀的进行“未来投资”,贾斯丁比伯的确大行其道,但和他同级别的明星简直太多了,他只是其中之一。
美国当然也有小鲜肉现象,有小鲜肉粉丝,只不过,这个群体与其它群体相对均匀,并没有我国如此夸张的比例碾压一切,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类型的电影。为各种需求的人服务。
更关键的是,考虑到观众的多样性,他们无法依靠“小鲜肉”就赚的盆满钵满,更多的观众是挑剔的,阅历丰富的,你必须要拿出来足够好的东西才行,有小鲜肉也许更好,但如果电影是坨屎,除了贾斯丁比伯的粉没人买账!
如果让贾斯丁比伯搔首弄姿就可以获得3倍的利润,谁还有心思用数年的时间精益求精呢?或者说,更多的观众要求电影本身精益求精,而非贾斯丁比伯。
资本家和创作人可没什么“良心”,他们单纯为了赚钱,只是他们“小鲜肉的套路”收益有限,已经是被迪士尼公司只手遮天了,作为正常的电影集团,唯有想方设法做好电影才能赚到钱,否则观众不会买账。
【真正逼好莱坞做出好电影的,不是他们自己,而是观众。】
其实他们也不必在乎电影是否好,只在乎赚钱,只是在他们那里,好与赚钱是几乎划等号的,而在我们这里显然不是,流量与赚钱才能划等号,与流量画等号的又是各种奇怪的东西……总之,“好”真的是“费力不讨好”。
与中国资本家一样,美国资本家大可计算一下偶像粉丝的比例,然后在立项前,也许也会出现类似于刚刚《致青春》与《霸王别姬》一样的对话,不过在他们的文化中,应该换成《暮光之城5》与《西部世界:人性与智能》。
也许他们的经理会做出这样的报告:
“关于《暮光之城5》,现在诸多主演都是超级大碗,他们的片酬是好莱坞的顶峰,如果启用原班Cast,片酬成本就超过一亿五千万美元了,整个影片成本将超过2.5亿,算上宣发和分成,我们需要7.5亿美元的票房才能保证盈利,作为参考,《暮光之城4》的票房大概是7亿美元,还算不错,总之这个项目有保障,但需要突破。”
“至于《西部世界》,相对容易启动,我们已经买到不错的剧本了,根据我们的调查,25—50岁的观众都会感兴趣,科幻元素与人文结合是个趋势,在保证演员阵容强大的基础上,我们有能力将成本控制在2亿美元之内。这部电影没有太多的参考,我们判断他至少能达到《星际穿越》的水平,全球票房有理由冲击六亿美元,不过我们不太看好美国市场,我们的观众太蠢了,反而中国市场始终处于某种饥渴状态,像《星际迷航》《云图》这种需要动脑子的电影,在中国的票房甚至比美国本土还高!”
听过这些之后,老板与股东们面临了真正的抉择,公司的下一步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中,他们却很难确定哪个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从10到50岁,他们的手上的“未来投资”相比于我们要分布均匀得多,城市人口的数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20年前有70%的人有资格进电影院,现在可能到90%了。
而我们,在20年前这个数字也许只有15%,而现在是70%。
的确,在美国,每年也会有“文化新人”进入电影院,他们虽然“文化阅历”尚浅,但已经拥有了不错的工资,与我们的新人完全相同。
但在美国市场,这样的新人比例远低于我们。
他们的城市人口本就占大多数,绝大多数人以及他们的父母,从出生时就是“我们”了,他们的每个年龄,每个群体,都相对均匀的进行“未来投资”,贾斯丁比伯的确大行其道,但和他同级别的明星简直太多了,他只是其中之一。
美国当然也有小鲜肉现象,有小鲜肉粉丝,只不过,这个群体与其它群体相对均匀,并没有我国如此夸张的比例碾压一切,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类型的电影。为各种需求的人服务。
更关键的是,考虑到观众的多样性,他们无法依靠“小鲜肉”就赚的盆满钵满,更多的观众是挑剔的,阅历丰富的,你必须要拿出来足够好的东西才行,有小鲜肉也许更好,但如果电影是坨屎,除了贾斯丁比伯的粉没人买账!
如果让贾斯丁比伯搔首弄姿就可以获得3倍的利润,谁还有心思用数年的时间精益求精呢?或者说,更多的观众要求电影本身精益求精,而非贾斯丁比伯。
资本家和创作人可没什么“良心”,他们单纯为了赚钱,只是他们“小鲜肉的套路”收益有限,已经是被迪士尼公司只手遮天了,作为正常的电影集团,唯有想方设法做好电影才能赚到钱,否则观众不会买账。
【真正逼好莱坞做出好电影的,不是他们自己,而是观众。】
其实他们也不必在乎电影是否好,只在乎赚钱,只是在他们那里,好与赚钱是几乎划等号的,而在我们这里显然不是,流量与赚钱才能划等号,与流量画等号的又是各种奇怪的东西……总之,“好”真的是“费力不讨好”。
与中国资本家一样,美国资本家大可计算一下偶像粉丝的比例,然后在立项前,也许也会出现类似于刚刚《致青春》与《霸王别姬》一样的对话,不过在他们的文化中,应该换成《暮光之城5》与《西部世界:人性与智能》。
也许他们的经理会做出这样的报告:
“关于《暮光之城5》,现在诸多主演都是超级大碗,他们的片酬是好莱坞的顶峰,如果启用原班Cast,片酬成本就超过一亿五千万美元了,整个影片成本将超过2.5亿,算上宣发和分成,我们需要7.5亿美元的票房才能保证盈利,作为参考,《暮光之城4》的票房大概是7亿美元,还算不错,总之这个项目有保障,但需要突破。”
“至于《西部世界》,相对容易启动,我们已经买到不错的剧本了,根据我们的调查,25—50岁的观众都会感兴趣,科幻元素与人文结合是个趋势,在保证演员阵容强大的基础上,我们有能力将成本控制在2亿美元之内。这部电影没有太多的参考,我们判断他至少能达到《星际穿越》的水平,全球票房有理由冲击六亿美元,不过我们不太看好美国市场,我们的观众太蠢了,反而中国市场始终处于某种饥渴状态,像《星际迷航》《云图》这种需要动脑子的电影,在中国的票房甚至比美国本土还高!”
听过这些之后,老板与股东们面临了真正的抉择,公司的下一步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中,他们却很难确定哪个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