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第2812章交通运输多思量,战马驽马分培育(2/4)
存在。比如卡车给前线坦克运油,可是卡车自己也烧油,战线越推进,运油效率越低。
  所以各王朝为了降低粮食运输的损耗,啥方法都用了。汉代开始屯田,而唐代的为了降低军队维持成本,则是将地方的财政权也下放到节度使手上,让节度使就地解决粮草问题。
  但是很显然,屯田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节度使也是治标不治本,这些办法都不完善,所以,现在的问题实际上是到了斐潜手里,他要选择什么方式,去突破这个束缚在封建王朝身上的瓶颈?
  若仅仅只是损耗,或许还可以用加大运输量硬抗,但是运输所附带的其他方面的问题,却是无法通过加大运输人力去弥补的。
  因为在运输粮草过程中,会产生出三个严重问题。
  第一,粮食处理问题。从粮仓里直接取粮,可以直接吃。但是要运往前线,就必须进行处理,做成易保存易运输的成品。即便是斐潜有了更为先进的存储手法和干粮技术,也不敢保证说超过三个月之后的粮食状态,黄曲霉和硝酸盐等等在古代可没有什么针对性的药物……
  第二,如果没有足够的驽马,就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运输。如此一来,不光是在消耗原本存粮,而且还会影响下一年的生产。假设一万人的军队在前线作战,后方则需要发动数万人的民夫给他们运粮。这数万人只是在行路,不参与直接的战斗,也不进行任何生产。
  这意味着,这些民夫不仅是要额外的进行消耗,同时其原本的产出也没了。春秋战国之时,那些旷日持久的战争证明了,即便是打到最后获得了胜利,其国内也往往出现饥荒。
  第三,运粮的距离越远,被偷被抢的概率就越高,尤其是遇到像是曹操这样就喜欢搞谷道……嗯,偷袭粮道的家伙。不能光指望农夫遇到断粮道的敌军,还能拿骨头棒子去抗罢?
  越长的路,就需要越多的护粮队,也就产生越多的额外消耗……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在物流上的相关问题,比如某地粮食多了,却因为转运的车队骡马不够,然后导致运输不到转运仓库之中,仓库也同样会有这样的问题,明明仓库有粮,没有足够的运力然后运不出去。就像是有引入一些物流概念的游戏,稍微没有规划好物流,就会出现后方仓库堆满,前线啥都没有的情况。
  甚至还有可能在整个地区,甚至国家之中出现供应链的问题,出现初级原料堆满,加工场地却供应不上原料,农田左近爆仓的麦子,在城市之中却没有足够食用的粮食……
  粮食的问题有农业上的发展去提升,但是交通运输方面呢?
  水路的有船只,陆路的就只有牲口,也就是马匹。
  这种方向性上面的问题,就需要斐潜来做最后的决定。
  随着控制疆域的扩大,斐潜其实早就已经在考虑交通相关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早就应该在大汉的初期,就需要进行研究了。
  随着华夏版图的扩大,不管是信息传递还是军事控制,速度和时效产生了问题,自然就会引发更多的问题,秦朝的旧六国崩坏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而汉代刘邦的郡县制只是妥协的产物,并不能算是最好的结果。
  想要更大的版图,就必须要有更好的交通。
  这不是说等打下来之后,出现了严重问题才想得到的事项,亦或是即便是出现了问题,也依旧没想着去改变。
  运输条件上的困难,古代是大量使用各种牲畜和工具来解决的。
  可是这种解决方案,并不好,并且所有人都知道不好,可就是没有想怎么去解决问题,只想着怎么去解决有问题的人……
  比如西羌之乱的时候,汉灵帝出动十万大军,配置了超过一万辆车辆用于运输粮草,即便是如此,依旧是无法满足前线需求,所以前线弹劾后方,后方举报前线。
  又比如在西汉之时在关中地区,人口迅速发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