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第2681章新民新居新设计(2/4)
凉大马当然也不错,但是要遇到山林,在崎区的道路上反倒是不如这些川马滇马来得灵活。
  西凉大马庞大的身躯容易卡在某个川马滇马能够顺利通过的地方,较短的皮毛也容易被山林之中的树枝和灌木的荆棘划伤,而川马和滇马毛长皮厚就没有这方面的困扰。
  这就像是在长安之中的民居模式,不一定能够在川蜀之中适用一样。
  如今诸葛亮想要推动的『撤寨立乡』,就是他自己的东西。从骠骑斐潜那边学来,但是更进一步的东西。
  南中的那些大户愿意配合自然很好,不愿意的话,诸葛亮也不介意展开第三次的『肃正协议』……
  巴中,巴东一带,氐人賨人的势力大幅度削弱,已经逐步的在进行迁徙了。
  起初徐晃还有些担心准备的迁徙民众营地不够用,但是诸葛亮过去了一趟之后,不仅是给徐晃理清了思绪,并且也指导了巴东的这些官吏究竟应该如何操作。
  其实就是诸葛亮当年在武关学来的本领,滚动式的推进,每一波的难民前来,各自官吏组织分工,只做自己分工的这一项,而总管则是查缺补漏,从药物到衣物,从食物到器物,一波走了便是下一波,直至将巴中巴东的流散人口统统清理一遍为止。
  至于粮食的问题,其实诸葛亮并不太担忧。
  成都这些年收成都不错。
  关键是粮食要用在实处,若是上下贪腐,偷盗私卖,便是调拨多少粮草也是不够的,但如果能真切的用在民众身上,哪里需要一波又是一波,然后民众只听见响声就是见不到雨?
  『记一下,』诸葛亮吩咐道,『在那边,可以移植一些桑树。』
  小吏站在诸葛亮的身侧后半步,一边用笔记,一边问道:『从事,都种桑树么?其余的树要不要也种一些?我看成都水渠边上有种柳树的,好看……』
  诸葛亮摇了摇头,『若是以后百姓觉得要种什么好,他们自己再去种……但是现在,只种桑树……这里将来还要建一个衣作坊,不仅是要出麻布,而且丝绸也是需要的,桑树只怕不够,难能还有空余种什么其他的树?』
  小吏点头,又问道:『从事,听闻长安还有一种叫做什么花的,可以用来织布,比葛麻穿起来更舒服,比丝绸便宜……我们这里能不能种一些?』
  诸葛亮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我也有考虑,但是这个事情不是我说了算的……』
  小吏哦了一声,『没错,这事当然是要报骠骑大将军定夺。』
  『不,你错了……』诸葛亮微笑着,『这事情主公还真不会管……这事情要枣司农定的,他要说可以才可以……』
  『什么?』小吏有些不敢置信,『难不成……这枣司农……』
  『农耕畜牧之事,皆归司农……』诸葛亮笑着,似乎回想起了一些什么来,『专业之人,做专业之事……』
  斐潜带给诸葛亮最大的影响,便是思路的改变。
  诸葛亮在历史上是真可怜,但是也真可恨。
  毕竟这句话是周先生说的……
  诸葛亮的专权,是被迫的,但也一方面造成了『川蜀无人』,另外一方面造成了『五丈原星落』,如果不是如此,当年在曹魏之中,还是有不少人心怀汉室的,阿斗同学未必没有翻盘的机会。
  但是当下诸葛亮就轻松多了,不仅是有徐庶的支持,同时也不必操心军事上面的问题,诸葛只需要将他自己的这一摊子事情做好就行,所以越发的体会到了『分工协作』的妙用。
  在政务上是如此,百姓生活也是需要『分工协作』的,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这虽然看起来有些后世的观念,但是实际上汉初的刘邦,难道不是这么做的么?
  『这里顺着江水,要兴建一些水利器械,空地要留下来,不可轻易占用……』诸葛亮继续指点着,让小吏做好标记。
  为了满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