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第102章 声名初鹊起(1/2)
广东、香港这一带,喜欢喝普洱、乌龙茶的人多,所以做普洱、乌龙茶生意的人也多。

  相比而言,做绿茶的较少,做龙井茶的,更是屈指可数。东门墟一带,也就韩春雷这么一家是专心做龙井茶的。

  市场份额少,意味着做的人就少,也就给了韩春雷的办事处,一定的生存空间。

  久而久之,东门墟“龙井办事处”,在深圳的茶叶市场里闯出了点自己的名头。

  韩春雷经常会给一些茶楼的伙计小恩小惠,所以他们给顾客推荐茶水时,都会首推龙井茶。而且还会着重介绍他们茶楼的龙井茶,是从东门墟龙井办事处进的货,产地直|销,绝对正版。

  渐渐地,龙井茶在各个茶楼的销售情况,都颇为不错,市场份额每个月都会略微增加一点。,

  不过与此同时,韩春雷和他的龙井茶办事处,也引起了一些有心人的注意。

  陈永攀,三十六岁,宝安县葵沙乡乐坝村人。

  七十年代初期,他就偷偷摸摸地做了普洱茶的生意。政策放宽后,更是挂靠在村里,成立了一家叫“乐坝茶业”的公司,不断攻城略地。很快地,已经占据了深圳两成的普洱茶市场。

  张列明,今年三十二岁,来宝安插队的上海知青,娶了陈永攀的妹妹后,也就在宝安彻底安了家。

  他先是跟着陈永攀做普洱的买卖,后来自己也挂靠在村里,成立了一家叫“鑫明茶业”的公司。

  张列明脑子灵活,从不做普洱茶,跟自己大舅哥竞争,但除此之外,他什么茶都做。像乌龙茶,信阳毛尖、洞庭碧罗春,黄山毛峰、祁门红茶……他都有涉猎。

  当然,龙井茶也在他们的销售单子里,不过所占比例不是很大。

  论起生意规模来,张列明要比陈永攀强上一头。

  政策放宽后,两个人都在东门墟租房开了茶叶门市。

  如今卖茶叶的人越来越多了,但外来人口也越来越多地涌入深圳。深圳整个茶叶市场的规模在极速扩大,他们赚的钱反而也就越来越多。

  前两天,是鑫明茶业的盘账日,主要算一算上个月的营收。算完之后,张列明发现,上个月的营收,比上上个月竟然差了一点。

  虽然差的不是太多,但却是打破了他连续几个月增长的趋势。鑫明茶业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

  最后通过各个区块和各个茶叶品类去分析,他发现问题是出在绿茶的销售上。上个月绿茶的销售额在下滑。

  张列明立马警惕起来,便亲自下到市场去考察调研,果然有所发现。

  原来这两个月,东门墟一带冒出来一个龙井办事处。

  锁定目标之后,找症结就更容易了。

  他对这个办事处多方打听,最后打听出了一箩筐的事情出来。

  据他所知,办事处的经理叫韩春雷,是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杭州人。

  这办事处只卖一款茶叶,就是龙井茶。而且他家的龙井茶,价格公道,茶叶纯正都是良品以上。

  其中调查到的资料讯息里,最令张列明震惊的,就是韩春雷他们所销售的龙井茶里,都会附带一包叫干燥剂的东西。

  用了这种干燥剂后,绿茶买回家之后,三五个月内不带受潮发霉的。

  这解决了龙井茶的存放问题,干燥剂这举简直神来之笔!

  张列明很佩服韩春雷这个小伙子的脑袋瓜。

  但让他意外的是韩春雷在挖掘客户、维护客户方面的手段。

  比如,韩春雷专门包装的礼品茶,用来赠送客户。

  比如,对于采购量大的茶楼客户,每月会由他出茶叶,专门在茶楼举办免费试喝活动。每次活动他除了出茶叶之外,还会付给茶楼一点钱做为场地费。

  这样一来一去,既增加了老客户的黏性,又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