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圣意(1/2)
这位王府长史是安王生父在安王出生时就为他挑选的可靠之人,细数来,陪伴安王的年份比奶娘都多。
这位长史也满腹经纶、眼界开阔,行教导规劝之责从无差错,凤容也一向很尊敬他。
长史被请入正堂,一进门,拜过凤容,就满面惭色地喟叹:“照理,有严妈妈之事在先,我是不该来叨扰大人的,可老朽如今实在无法,就腆着老脸来求一求大人,去劝一劝王爷。”
凤容大惊:“郑先生此言折煞我了,我也曾惠蒙先生指点,如何敢受先生一‘求’?”
长史又是深深叹气。
他也几乎看着凤容长大,深知以她女子之身能做到如今地步,实为不易。他何尝不知自己今日的举动戳人心肺,可他为了王爷,也不得不如此。
原来,凤容贷出青稻的举措触及了本地豪强和与之关联的官吏的利益,层层令下,多有阳奉阴违之实,但惟有一处,不光没有事不关己地作壁上观,还不计得失地为她助臂,那就是安王名下的农庄。
初时,官府的讲师不肯认真讲解,是安王庄子里的一个技师“偷偷”将种稻之法传给了几个交好的农人,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聚集在农人家听这位技师讲解的人越来越多。
农家的院子能有多大,光站不坐,二十几人也得摩肩接踵了,开着门让人听,太不像样;技师轮着一批批讲,就更不像样了。这是亲近人家私下传点小秘密,又不是名动天下的夫子开坛授课,你一个官府指定的种植青稻的农庄,明目张胆地抢官府的差事,越俎代庖不说,还很不识好歹。大家尽管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也得把样子装像嘛,地头蛇们愿意给色令智昏的“强龙”一些面子,心照不宣罢了,也不不可能一声不吭地任你公然打脸啊。
庄子的管事一看事情有些脱离控制,他本是有意帮自家主人在心上人面前表现的,但也不能把此地世族都得罪透了啊,干脆吩咐技师,只教最初同他“关系亲密”的那三家人,后来的那些都让他们自想办法罢,能从那三家人处学得王府管不着,与那三家人有旧仇新怨学不到的也自认倒霉罢,实在管不了那许多了。
他这么想了可不算,那些听过课的农人们不干了呀。
一日,技师在“朋友”家讲完课,才出门没几步,就被一群大汉堵住了,直讲到月上中天庄上护卫找来才被放回去。
这还了得?
此日过后,不光这位“私通”农人的技师不出门了,安王庄子里的其他技师也不出门了,凡必得三五个壮汉结伙搭伴,连小丫头都不出去赶集了。
那三家平白受牵连,委屈得要命,跑到庄子大门外面说要进庄探亲。管事自觉弄巧成拙,生怕王爷降罪,哪还有精力顾念他们,自然一概不许。其他农人只知道那三家去庄子外面守着了,也不管他们得逞没有,乌央一片也堵在了门前,把管事的胆子都要吓破了。
最后,还是县令听说了此事,同师爷关在书房里笑得险些破了肚皮,忖度着安亲王毕竟是陛下的侄子,金尊玉贵,吃够了教训便罢,总不能真的下不来台,便派出了衙役将那些人驱离,解了这管事的围庄之困。
王爷接报,垂目思索半日,向县衙和州府各送了一份厚礼,又赐了些钱帛给农庄的管事,明令他在庄子外围辟出片空地,由技师在那里给农人们讲授。
郑先生一听就慌了,见他下定了主意,劝不回来,只得也找上凤容了。
他抚着长须,迭声道歉:“我知道我这是在与大人为难。大人一心为民,此举甚善,若能施行到底,则确可解百姓倒悬之痛,对于现今这般局面,我也为大人扼腕。可是,大人也知王爷的难处,王爷本为愍太子之子,一贯放浪藏拙,只求今上垂怜,如此番行事稍有不检,则难免有插手政务之嫌,遭此地官民诟病不说,万一上达天听,就要平添波澜啊。”
郑先生一开口,凤容就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这位长史也满腹经纶、眼界开阔,行教导规劝之责从无差错,凤容也一向很尊敬他。
长史被请入正堂,一进门,拜过凤容,就满面惭色地喟叹:“照理,有严妈妈之事在先,我是不该来叨扰大人的,可老朽如今实在无法,就腆着老脸来求一求大人,去劝一劝王爷。”
凤容大惊:“郑先生此言折煞我了,我也曾惠蒙先生指点,如何敢受先生一‘求’?”
长史又是深深叹气。
他也几乎看着凤容长大,深知以她女子之身能做到如今地步,实为不易。他何尝不知自己今日的举动戳人心肺,可他为了王爷,也不得不如此。
原来,凤容贷出青稻的举措触及了本地豪强和与之关联的官吏的利益,层层令下,多有阳奉阴违之实,但惟有一处,不光没有事不关己地作壁上观,还不计得失地为她助臂,那就是安王名下的农庄。
初时,官府的讲师不肯认真讲解,是安王庄子里的一个技师“偷偷”将种稻之法传给了几个交好的农人,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聚集在农人家听这位技师讲解的人越来越多。
农家的院子能有多大,光站不坐,二十几人也得摩肩接踵了,开着门让人听,太不像样;技师轮着一批批讲,就更不像样了。这是亲近人家私下传点小秘密,又不是名动天下的夫子开坛授课,你一个官府指定的种植青稻的农庄,明目张胆地抢官府的差事,越俎代庖不说,还很不识好歹。大家尽管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也得把样子装像嘛,地头蛇们愿意给色令智昏的“强龙”一些面子,心照不宣罢了,也不不可能一声不吭地任你公然打脸啊。
庄子的管事一看事情有些脱离控制,他本是有意帮自家主人在心上人面前表现的,但也不能把此地世族都得罪透了啊,干脆吩咐技师,只教最初同他“关系亲密”的那三家人,后来的那些都让他们自想办法罢,能从那三家人处学得王府管不着,与那三家人有旧仇新怨学不到的也自认倒霉罢,实在管不了那许多了。
他这么想了可不算,那些听过课的农人们不干了呀。
一日,技师在“朋友”家讲完课,才出门没几步,就被一群大汉堵住了,直讲到月上中天庄上护卫找来才被放回去。
这还了得?
此日过后,不光这位“私通”农人的技师不出门了,安王庄子里的其他技师也不出门了,凡必得三五个壮汉结伙搭伴,连小丫头都不出去赶集了。
那三家平白受牵连,委屈得要命,跑到庄子大门外面说要进庄探亲。管事自觉弄巧成拙,生怕王爷降罪,哪还有精力顾念他们,自然一概不许。其他农人只知道那三家去庄子外面守着了,也不管他们得逞没有,乌央一片也堵在了门前,把管事的胆子都要吓破了。
最后,还是县令听说了此事,同师爷关在书房里笑得险些破了肚皮,忖度着安亲王毕竟是陛下的侄子,金尊玉贵,吃够了教训便罢,总不能真的下不来台,便派出了衙役将那些人驱离,解了这管事的围庄之困。
王爷接报,垂目思索半日,向县衙和州府各送了一份厚礼,又赐了些钱帛给农庄的管事,明令他在庄子外围辟出片空地,由技师在那里给农人们讲授。
郑先生一听就慌了,见他下定了主意,劝不回来,只得也找上凤容了。
他抚着长须,迭声道歉:“我知道我这是在与大人为难。大人一心为民,此举甚善,若能施行到底,则确可解百姓倒悬之痛,对于现今这般局面,我也为大人扼腕。可是,大人也知王爷的难处,王爷本为愍太子之子,一贯放浪藏拙,只求今上垂怜,如此番行事稍有不检,则难免有插手政务之嫌,遭此地官民诟病不说,万一上达天听,就要平添波澜啊。”
郑先生一开口,凤容就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