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西事(2/3)
、曾经被康熙当着俄国使者面亲口说“绝不征伐”的策妄阿拉布坦。
策妄阿拉布坦目前控制着西域、中亚部分地区,虽然哈萨克人的反叛搞得他焦头烂额,俄罗斯人的持续进攻也让他失血颇多,但实力犹存,清廷想要打他,非得做好万全准备不可。
满清朝廷自然也明白其中的道道。他们扩大皋厂的生产能力是第一步,提前储存了大量军事物资是第二步。这第三步嘛,就是联络准噶尔蒙古中不服策妄阿拉布坦的头人,同时与雪山和尚暗中接触,说服他站到清廷一边来。
应该说,这三步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嘉峪关那边储存了海量的军事物资,皋厂新订购的五台蒸汽机和数十台各色机床也已经在大沽口上了岸,不出意外的话数月内就会运抵兰州。
此外,准噶尔蒙古内部也有些分裂苗头,虽然被策妄阿拉布坦强行压制了,但未来难保会重新爆发。当然我们也不能忘了俄罗斯人的攻势,他们的军队战斗力早就今非昔比,又拉拢了一批中亚游牧民,已经对准噶尔蒙古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近几年的几次中校规模战斗,策妄阿拉布坦的人损失不轻。
可以说,现在征讨准噶尔蒙古的时机已经成熟。而也只有彻底消灭了这支胆敢与清廷争夺蒙古世界影响力的部族,他们才能真正地站稳脚跟——如果你忽略正在漠北蒙古大地上扩张的东岸人的话。
目前,据袁宝第了解,清廷已经从全国各地抽调了七万余名军士抵达甘肃,这是征讨准噶尔蒙古残余势力的主力部队。或者有人会问,准噶尔汗国地域辽阔,为何不调集二十万大军,以苍鹰搏兔之势将其一鼓聚歼呢?
原因其实在于当地糟糕的交通条件,物资供应跟不上!七万大军,已经是四面受敌的清廷所能做出的最优选择了。正所谓兵贵精不贵多,七万人只要战斗力足够强大,还是可以打败策妄阿拉布坦的。
这七万人中,新军占两万,旧军占四万。新军是正面野战的主力,旧军则要承担运输粮草、占领城市、控制交通线、搜剿残余等任务。此外,还有一万余名满蒙八旗。西域地方广阔,人口多集中在绿洲和城市内,大部分地区都是荒野,没有骑兵确实很麻烦。而之所以出动满蒙八旗骑兵,而不是陕甘绿营马队,其实也是康熙的意思。他想让这些子弟多一些锻炼,提高一下战斗力,别整日里瞎玩,荒废人生。毕竟,满蒙八旗是大清国存在的基础,他们要是不行了,汉官汉将们的影响力就很难遏制了,这是关系大清存亡的关键,绝对不可轻忽。
七万大军远征,自然带来了数不尽的商机。秦、陇、晋、豫数省都被动员了起来,粮食、役畜、军械、弹药、被服、药物被流水般送往嘉峪关及新设立的关西四镇。作为最接近大军出发地的大城市兰州,自然也接到了大笔的军事物资订单,城内外的制造局厂、小作坊甚至是个人手工业者,都开始日夜赶制各种物资。
大笔资金和订单的流入,同样也带动了袁宝第的生意。煤炭、砖头、蜂窝煤,都随着需求的增加而销量大增,尤其是占据销量最大头的煤炭,那简直就是一部铸钱机器,为袁宝第赚回了无数利润。即便等到战事结束,战争刺激的畸形繁荣落幕,大家的生意普遍退潮,但提升上去的生产力水平却是扎扎实实的,对整个国家而言其实是好事。
而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南方的顺国靠着轻工业制品出口东岸经济圈赚钱,提升的生产力水平也主要在这个方面,即社会生产民生用品的总效率提高,总成本降低,总的商品种类增多;而在北方的清国,靠着军事需求来刺激经济,生产力技术水平的提高主要落在采矿、机加工、金属制品和交通装备的制造方面,该国枪炮、甲具、刀具、子药、车辆及金属工具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效率在外来技术的帮助下提升迅速。
一个大头是轻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策妄阿拉布坦目前控制着西域、中亚部分地区,虽然哈萨克人的反叛搞得他焦头烂额,俄罗斯人的持续进攻也让他失血颇多,但实力犹存,清廷想要打他,非得做好万全准备不可。
满清朝廷自然也明白其中的道道。他们扩大皋厂的生产能力是第一步,提前储存了大量军事物资是第二步。这第三步嘛,就是联络准噶尔蒙古中不服策妄阿拉布坦的头人,同时与雪山和尚暗中接触,说服他站到清廷一边来。
应该说,这三步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嘉峪关那边储存了海量的军事物资,皋厂新订购的五台蒸汽机和数十台各色机床也已经在大沽口上了岸,不出意外的话数月内就会运抵兰州。
此外,准噶尔蒙古内部也有些分裂苗头,虽然被策妄阿拉布坦强行压制了,但未来难保会重新爆发。当然我们也不能忘了俄罗斯人的攻势,他们的军队战斗力早就今非昔比,又拉拢了一批中亚游牧民,已经对准噶尔蒙古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近几年的几次中校规模战斗,策妄阿拉布坦的人损失不轻。
可以说,现在征讨准噶尔蒙古的时机已经成熟。而也只有彻底消灭了这支胆敢与清廷争夺蒙古世界影响力的部族,他们才能真正地站稳脚跟——如果你忽略正在漠北蒙古大地上扩张的东岸人的话。
目前,据袁宝第了解,清廷已经从全国各地抽调了七万余名军士抵达甘肃,这是征讨准噶尔蒙古残余势力的主力部队。或者有人会问,准噶尔汗国地域辽阔,为何不调集二十万大军,以苍鹰搏兔之势将其一鼓聚歼呢?
原因其实在于当地糟糕的交通条件,物资供应跟不上!七万大军,已经是四面受敌的清廷所能做出的最优选择了。正所谓兵贵精不贵多,七万人只要战斗力足够强大,还是可以打败策妄阿拉布坦的。
这七万人中,新军占两万,旧军占四万。新军是正面野战的主力,旧军则要承担运输粮草、占领城市、控制交通线、搜剿残余等任务。此外,还有一万余名满蒙八旗。西域地方广阔,人口多集中在绿洲和城市内,大部分地区都是荒野,没有骑兵确实很麻烦。而之所以出动满蒙八旗骑兵,而不是陕甘绿营马队,其实也是康熙的意思。他想让这些子弟多一些锻炼,提高一下战斗力,别整日里瞎玩,荒废人生。毕竟,满蒙八旗是大清国存在的基础,他们要是不行了,汉官汉将们的影响力就很难遏制了,这是关系大清存亡的关键,绝对不可轻忽。
七万大军远征,自然带来了数不尽的商机。秦、陇、晋、豫数省都被动员了起来,粮食、役畜、军械、弹药、被服、药物被流水般送往嘉峪关及新设立的关西四镇。作为最接近大军出发地的大城市兰州,自然也接到了大笔的军事物资订单,城内外的制造局厂、小作坊甚至是个人手工业者,都开始日夜赶制各种物资。
大笔资金和订单的流入,同样也带动了袁宝第的生意。煤炭、砖头、蜂窝煤,都随着需求的增加而销量大增,尤其是占据销量最大头的煤炭,那简直就是一部铸钱机器,为袁宝第赚回了无数利润。即便等到战事结束,战争刺激的畸形繁荣落幕,大家的生意普遍退潮,但提升上去的生产力水平却是扎扎实实的,对整个国家而言其实是好事。
而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南方的顺国靠着轻工业制品出口东岸经济圈赚钱,提升的生产力水平也主要在这个方面,即社会生产民生用品的总效率提高,总成本降低,总的商品种类增多;而在北方的清国,靠着军事需求来刺激经济,生产力技术水平的提高主要落在采矿、机加工、金属制品和交通装备的制造方面,该国枪炮、甲具、刀具、子药、车辆及金属工具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效率在外来技术的帮助下提升迅速。
一个大头是轻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