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第二百一十一章 战略转变(2/3)
白花,他们忠实替雇主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熟悉历史的韩皓,马上就想起了80年代中期发生的事情。

  当年日本经济腾飞,家用电器、汽车等产品长驱直入美国市场,打得当地企业节节败退。彼时作为科技最顶端的半导体市场,日企占了一半份额,东芝公司更是打败英特尔和德州仪器成为全球第一。

  正是有了如此实力,日本人甚至一度喊出了“买下美国”的口号。

  敢于挑战自己的经济和科技霸权,美国当然不会答应。

  后来立马借口非法出口禁运物资为名,制裁东芝公司强力打压日本半导体产业,逼迫对方签署了完全不平等的《日美半导体协定》,并开启了美日贸易战新模式。

  几棒下来,东芝公司拱手让出了半导体行业领头羊的位置,日本经济受到全面打压也开始步入失去的二十年时代。

  想到这里,韩皓不由出了一身冷汗。

  自己在中国主导了高达3000亿元规模投资工业40的活动,涵盖了芯片、液晶显示屏、操作系统、高精尖智能机床等,都是美国占据领先地位的领域。尤其在半导体行业的飞速布局,一旦成功的话将会撼动美国主导的芯片现有格局。

  换位思考的话,中华集团很可能成为美国打压的对象之一。

  作为世界霸主,凭借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实力,美国政府直接制裁一家企业的话,基本就宣告了对方社会性死亡。

  中华集团国际化步骤刚开启没多久,若是迎来制裁的话,就全部功亏一篑了。

  一向以来,韩皓都认为中美两国之间合作大于分歧,将会携手共同发展贸易往来活动。

  但“deestate”的报告提醒了他,日企走过的路,中华集团可能要重蹈覆辙来一遍。

  国际上的竞争,从来都不是你好我好的合家欢,而是裸的丛林法则。

  负责处理中华集团对美政商关系的公关公司为此建议,中华集团应该遵守美国法律,避免遭遇长臂管辖,主动减低被盯上的风险,将全球化思维作为首要考虑。

  “考虑到中华集团在全球拥有的知名度,以及阁下本人在中美乃至全球政商界的影响力,直接遭受制裁的可能度并不高,但这个威胁毫无疑问存在。”

  不同层次的人对同一份情报产生的反应完全不同,到了韩皓这种地位,他执掌着中华集团前进的宏观方向。一旦产生战略误判,那么对企业的发展将造成关键影响。

  为此,成立多年拥有不错成绩的中华智库立刻接到了关于制裁的课题,要求他们对此进行宏观战略方向解读。

  一正一反两份报告随即摆在了韩皓的桌前,它们从完全对立的角度出发解读中华集团的国际经营策略,但都得出同一个结论就是公司极有可能迎来国际打压。

  如果中华集团就此停步不再向前,那么面临打压的风险极低,可一旦继续越线,那么日企的昨天就是韩皓的明天。

  “为中华之崛起而造车!”

  这是写在中华集团大门的座右铭,也是所有中华员工们心中的信念所在。

  若是国家无法崛起,那工作和生活还有什么意义

  韩皓想都没想就否决了独善其身的建议,大不了就继续在中国国内当山大王,但要放弃工业40的战略是万万不可能。

  牌桌没上,底牌还没有看到就丧失信心放弃,肯定不是韩皓这样的商界大亨所为。而且上了牌桌,说不定还能抓到一手好牌,拥有了跟庄家叫板的底气,可以迎来新的破局之路。

  对此,韩皓将未来几年的公司战略进行了调整,在国际上采取相对收缩战略,力保基本盘不丢失,苦练内功将企业向高科技制造公司转型,积极向工业40进军。

  首要目标,就是解决敏感的伊朗汽车市场问题。以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