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4 韦公爷连夜拜见林小玉】(2/4)
情办成吧。”毛文龙道。
韦宝微微一笑,知道毛文龙指的是赵金凤认爹的事情,点了点头。
“对了,还有,你要小心魏忠贤,我在朝廷是有耳目的,我听说现在魏忠贤很看不惯你,你可得当心,这些阉竖,一个个心狠手辣,什么都做的出来!”毛文龙想起一事,提醒道。
韦宝叹口气:“我知道,我会小心的。”
“不是你小心的问题,你要么就和魏忠贤抱持好关系,要么就反魏忠贤,到了你现在的声势,你没有办法抱持中立的,明白吗?”毛文龙见韦宝似乎没当回事,着急的提醒道。
“反是反不动魏忠贤了,皇帝很信任魏忠贤,而且魏忠贤的势力在宦官中间盘根错节,皇帝也不可能把身边的太监都换了。”韦宝道:“这都是大明的运作模式决定的,谁来也没有办法。但我也不能投靠魏忠贤,否则等将来皇位换了人,东林党重新得势,我得跟着倒霉。”
因为将毛文龙当成了自己人,韦宝也没有什么不好谈的,索性将这些秘密想法告诉了毛文龙。
朱元璋废除宰相,确实使得皇权得到了加强。但也给皇帝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正所谓“内外诸司皆咸决于上”,使得整个帝国的运转全都依靠皇帝一人来控制。
朱元璋是个典型的“劳模”,他虽有些冷酷严苛,但对于治国理政,可谓矜矜业业。
他每日“眛爽临朝,日晏忘餐”,在洪武十七年,曾八天内处理大事三千二百九十一件,每天平均要处理四百多件,确实配得上劳模这一称号。
作为开国之君的朱元璋似乎忽略了一些事情。他所开创的朝廷运转体制,皇帝每日的工作量是按照他勤于政务的工作态度。
按照他理政的才能和自身的意志品格来设定的。
他的子孙虽然日后也姓朱,但这种能力和品格是不能遗传的。
历史表明,一个王朝越是到最后,成长于深宫之中的皇帝往往是有些退化的。
并且废除宰相后,皇权至高无上。
如果君主昏聩无能,荒怠朝政,很难有一股力量给予纠正。
因此,明太祖虽然严禁宦官干政。
但明朝宦官势力的崛起,恰恰是在洪武朝便埋下了隐患。
明太祖驾崩后,建文帝朱允炆即位,朱允炆是一位受到过良好儒家教育的君主。
其为人温文尔雅,颇有仁君之容。
因此,他对于宦官的态度也是和正统儒家的观点,和他的祖父一样,认为宦官只是下人,必须要严加管束。
但在靖难之役中,在建文帝身边备受管束的宦官成为了朱棣的情报来源。
朱棣因此掌握了京城的虚实,方才一举成功。
而朱棣原本王府中的宦官们也多随他一同参战,并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此,等到朱棣登上了皇位后,便认为宦官们忠于自己,将其视为心腹,对宦官也多加委任,如监军、出使等职。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同时对大臣们进行监视,明成祖时设立东厂,由皇帝身边的亲信太监掌握。
东厂的设立,标志着明朝宦官势力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明朝宦官问题的开端。
朱元璋以自身为标准所设立的这一套体制,在朱棣以后的明朝皇帝身上开始难以运行起来。
首先,废除宰相,权力开始归于内阁,内阁在处理朝廷大事时,是通过票拟制度。
正常来说,内阁将政务统一意见,处理妥当。
然后交给皇帝审批,皇帝认为同意,便朱批下发。
但永乐以后的皇帝往往没有其祖宗们的工作能力,因此产生了“凡每日奏文书,自御笔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笔趣阁 .biqugew.co</a>]的情况,产生了大臣们受制于宦官的奇葩局面。
到了朱棣的孙子,明宣宗朱瞻基时,更是严重违背了明太祖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韦宝微微一笑,知道毛文龙指的是赵金凤认爹的事情,点了点头。
“对了,还有,你要小心魏忠贤,我在朝廷是有耳目的,我听说现在魏忠贤很看不惯你,你可得当心,这些阉竖,一个个心狠手辣,什么都做的出来!”毛文龙想起一事,提醒道。
韦宝叹口气:“我知道,我会小心的。”
“不是你小心的问题,你要么就和魏忠贤抱持好关系,要么就反魏忠贤,到了你现在的声势,你没有办法抱持中立的,明白吗?”毛文龙见韦宝似乎没当回事,着急的提醒道。
“反是反不动魏忠贤了,皇帝很信任魏忠贤,而且魏忠贤的势力在宦官中间盘根错节,皇帝也不可能把身边的太监都换了。”韦宝道:“这都是大明的运作模式决定的,谁来也没有办法。但我也不能投靠魏忠贤,否则等将来皇位换了人,东林党重新得势,我得跟着倒霉。”
因为将毛文龙当成了自己人,韦宝也没有什么不好谈的,索性将这些秘密想法告诉了毛文龙。
朱元璋废除宰相,确实使得皇权得到了加强。但也给皇帝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正所谓“内外诸司皆咸决于上”,使得整个帝国的运转全都依靠皇帝一人来控制。
朱元璋是个典型的“劳模”,他虽有些冷酷严苛,但对于治国理政,可谓矜矜业业。
他每日“眛爽临朝,日晏忘餐”,在洪武十七年,曾八天内处理大事三千二百九十一件,每天平均要处理四百多件,确实配得上劳模这一称号。
作为开国之君的朱元璋似乎忽略了一些事情。他所开创的朝廷运转体制,皇帝每日的工作量是按照他勤于政务的工作态度。
按照他理政的才能和自身的意志品格来设定的。
他的子孙虽然日后也姓朱,但这种能力和品格是不能遗传的。
历史表明,一个王朝越是到最后,成长于深宫之中的皇帝往往是有些退化的。
并且废除宰相后,皇权至高无上。
如果君主昏聩无能,荒怠朝政,很难有一股力量给予纠正。
因此,明太祖虽然严禁宦官干政。
但明朝宦官势力的崛起,恰恰是在洪武朝便埋下了隐患。
明太祖驾崩后,建文帝朱允炆即位,朱允炆是一位受到过良好儒家教育的君主。
其为人温文尔雅,颇有仁君之容。
因此,他对于宦官的态度也是和正统儒家的观点,和他的祖父一样,认为宦官只是下人,必须要严加管束。
但在靖难之役中,在建文帝身边备受管束的宦官成为了朱棣的情报来源。
朱棣因此掌握了京城的虚实,方才一举成功。
而朱棣原本王府中的宦官们也多随他一同参战,并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此,等到朱棣登上了皇位后,便认为宦官们忠于自己,将其视为心腹,对宦官也多加委任,如监军、出使等职。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同时对大臣们进行监视,明成祖时设立东厂,由皇帝身边的亲信太监掌握。
东厂的设立,标志着明朝宦官势力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明朝宦官问题的开端。
朱元璋以自身为标准所设立的这一套体制,在朱棣以后的明朝皇帝身上开始难以运行起来。
首先,废除宰相,权力开始归于内阁,内阁在处理朝廷大事时,是通过票拟制度。
正常来说,内阁将政务统一意见,处理妥当。
然后交给皇帝审批,皇帝认为同意,便朱批下发。
但永乐以后的皇帝往往没有其祖宗们的工作能力,因此产生了“凡每日奏文书,自御笔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笔趣阁 .biqugew.co</a>]的情况,产生了大臣们受制于宦官的奇葩局面。
到了朱棣的孙子,明宣宗朱瞻基时,更是严重违背了明太祖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