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 195章 研究开始
高但大家都很谦虚,看季椽虽然是看孙子的慈爱眼神,工作中却很尊重他的研究水平,没人倚老卖老。
季椽前世经常参与国家级研究,很适应当前的工作环境,除了不太习惯使唤年长的研究员外——他前世参与的研究,都是博士们使唤他的——但研究员的本能让他迅速投入工作,很快就忘了身份年龄的界限。
虚阴极震荡器同轴谐震研究有些复杂,季椽前世完全没有接触过这项技术,他是完全依靠自己头脑中的知识钻研出来的。不过由于是未来的知识,除了他自己,其他人都不了解他的研究基础,季椽只能在研究中一边教一边指导他们实验。
因此每次在正式研究前,他都要花上一到两个小时开个学习会议。
“同轴虚阴极震荡器其实是一种新型的高功率微波器件,它比原计划要研究的轴向技术输出功率和效率更高。”季椽在黑板上挂出虚阴极震荡器的设计图,这张图已经是经过几十次修改的最终效果图。他看向下方端坐的研究员们,其中不乏头发花白的学者,就连教科书上的李院士也来了。
他原本参与的是核心的磁通压缩发生器项目,然而在旁听过季椽的会议后,他便抱着笔记本来上课了。
季椽:“……”
钦佩于老前辈们的虚心好学,同时压力也很大,在他们面前总感觉自己知识浅薄,好似班门弄斧。
不过工作就是工作,研究中不能存在一丝误区,该说明的地方还是要说明。
“我们在苏联时做过相关实验,当时得出的输出波导为0.04PM,频率、峰值、阳极皆不理想。”季椽在黑板上写出了满满数十个公式,转头看向大家。不用多做解释,所有人都能看出它的数值过低,达不到破坏军用电子的效果——这就是所有人都是高级研究员的好处了。
甚至立即有人提出解决方案:“有没有试过TM模式?”
季椽点头:“TE,TM,TF模式都已试过,失败了。”
所谓TE,TM,TF模式是指圆波导实验的三种研究方式,作用是研究谐振频率的振腔长度变化,在同轴频率研究中至关重要。可惜几项实验都失败了。
如果只有这个时代的知识水平,季椽能做的也不过是重复重复再重复的实验,好在他有未来的知识做为基础。
而且……
“我认为比起研究模式,我们应该先解决波导参数的问题。根据谐振频率的结构方式计算已证明是错误的,因此我们有个新的想法。”宋冀宁起身,为季椽补充接下来的讲解。
有未来知识的,不仅仅是季椽,还包括接受他教导的宋冀宁。
撇除重生这点外,季椽的头脑其实不如宋冀宁,宋冀宁天生就是当科学家的料,当他决定好自己的人生目标时,他迅速追上了季椽。现在的研究中,很多突破性进展都来自于宋冀宁。
当然,季椽不会嫉妒,他只会为小宋哥高兴。
他乐于看到小宋哥走上未来的道路,并且比原本走得更高更远。
而且,只有一个人的优秀实在太扎眼了,两个人反而成了平常,季椽私底下经常听到苏联和华国的研究员们互相问:“你们苏联/华国是怎么把这两人教得那么优秀的?”
他们都以为,季椽和宋冀宁那么优秀,一定是对方的教育水平高。
一个天才是天才,两个天才,就肯定是教育的成果了。
季椽前世经常参与国家级研究,很适应当前的工作环境,除了不太习惯使唤年长的研究员外——他前世参与的研究,都是博士们使唤他的——但研究员的本能让他迅速投入工作,很快就忘了身份年龄的界限。
虚阴极震荡器同轴谐震研究有些复杂,季椽前世完全没有接触过这项技术,他是完全依靠自己头脑中的知识钻研出来的。不过由于是未来的知识,除了他自己,其他人都不了解他的研究基础,季椽只能在研究中一边教一边指导他们实验。
因此每次在正式研究前,他都要花上一到两个小时开个学习会议。
“同轴虚阴极震荡器其实是一种新型的高功率微波器件,它比原计划要研究的轴向技术输出功率和效率更高。”季椽在黑板上挂出虚阴极震荡器的设计图,这张图已经是经过几十次修改的最终效果图。他看向下方端坐的研究员们,其中不乏头发花白的学者,就连教科书上的李院士也来了。
他原本参与的是核心的磁通压缩发生器项目,然而在旁听过季椽的会议后,他便抱着笔记本来上课了。
季椽:“……”
钦佩于老前辈们的虚心好学,同时压力也很大,在他们面前总感觉自己知识浅薄,好似班门弄斧。
不过工作就是工作,研究中不能存在一丝误区,该说明的地方还是要说明。
“我们在苏联时做过相关实验,当时得出的输出波导为0.04PM,频率、峰值、阳极皆不理想。”季椽在黑板上写出了满满数十个公式,转头看向大家。不用多做解释,所有人都能看出它的数值过低,达不到破坏军用电子的效果——这就是所有人都是高级研究员的好处了。
甚至立即有人提出解决方案:“有没有试过TM模式?”
季椽点头:“TE,TM,TF模式都已试过,失败了。”
所谓TE,TM,TF模式是指圆波导实验的三种研究方式,作用是研究谐振频率的振腔长度变化,在同轴频率研究中至关重要。可惜几项实验都失败了。
如果只有这个时代的知识水平,季椽能做的也不过是重复重复再重复的实验,好在他有未来的知识做为基础。
而且……
“我认为比起研究模式,我们应该先解决波导参数的问题。根据谐振频率的结构方式计算已证明是错误的,因此我们有个新的想法。”宋冀宁起身,为季椽补充接下来的讲解。
有未来知识的,不仅仅是季椽,还包括接受他教导的宋冀宁。
撇除重生这点外,季椽的头脑其实不如宋冀宁,宋冀宁天生就是当科学家的料,当他决定好自己的人生目标时,他迅速追上了季椽。现在的研究中,很多突破性进展都来自于宋冀宁。
当然,季椽不会嫉妒,他只会为小宋哥高兴。
他乐于看到小宋哥走上未来的道路,并且比原本走得更高更远。
而且,只有一个人的优秀实在太扎眼了,两个人反而成了平常,季椽私底下经常听到苏联和华国的研究员们互相问:“你们苏联/华国是怎么把这两人教得那么优秀的?”
他们都以为,季椽和宋冀宁那么优秀,一定是对方的教育水平高。
一个天才是天才,两个天才,就肯定是教育的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