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四十九 纯儒(2/3)
”
“是,奴婢遵旨!”
曹化淳吓了一跳,天启年间弄死的东林党人不少,但并没有公开杖毙,都在在锦衣卫北所里暗害致死,而如果皇帝将黄道周这样知名的大儒抓到午门杖毙,名声毁了不说,还会招致朝臣严重的情绪反弹。
当下曹化淳看了王德化一眼,见对方点头,便是躬身后退,见皇帝气的脸部扭曲,曹化淳不敢怠慢,转身往外走。
“打不死他,你便死!”皇帝犹自还向远处的曹化淳怒吼一声,接着把御案上的奏折扔的满地都是。
……
曹化淳出门时赶紧派人通知了内阁,这等大事一般都是内阁出头露面,向皇帝求情,嘉靖年间有先例,海瑞就是内阁救下来,然后就是万历年间的几次,申时行等阁老都有在皇帝手下救人的例子。
到天启年间,内阁也多次救人,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最终内阁成了魏忠贤的附庸,当然也就谈不上救不救人了。
在通知的同时,曹化淳派出番子去黄道周府邸拿人,他自己倒是没有去,黄道周一个普通文官,倒是不必担心他跑了。
内阁之中接到消息,顿时就是一片愁云惨雾。
韩爌还没有从老家回内阁,现在施凤来是首辅,张瑞图,李标,刘鸿训是阁臣,韩爌尚未至,还有几个呼声颇高的并不曾入阁,不过估计也快了。
皇帝对这一界内阁颇为不满,对首辅施凤来也不满,各人也知道自己只是为了韩爌等人先占着坑,等韩爌等人一至就退位走人,这些人多半和阉党有些牵连,就算不是正牌阉党,也是属于那种没有政见,不得罪人的官场老好人,不倒翁类型,在内阁只要对魏忠贤和顾秉谦等人唯唯诺诺就行,根本不会也不敢承担什么责任。
“黄某人真是多事,好好的要上这个书做甚?”施凤来大为不满,说道:“本官不欲多事,由得皇上决断好了。”
诸阁臣面面相觑,半响过后,张瑞图道:“本官已经请辞回乡,致仕之人,就更不必多生事非了。”
李标和刘鸿训也是无话,待他们计较定了,听说东厂番役已经把黄道周带到午门之前,听到消息的官员极多,黄道周的同年和好友,文震孟,汪乔年,杨天锡等数十人急赴午门外叩阙请见天子面奏求请,不相关的一些朝官,包括诸多给事中,御史,还有一些中下层的文官,很快聚集超过百人。
然而内廷置之不理,皇帝叫太监晓瑜君臣立刻退出,否则要记名在档,事后降罪。
在这般严词之下,除了少数几个与黄道周相交莫逆的继续苦求之外,大半的官员只能退后,无人再敢坚持。
这些是天启年间诸多直臣被斥退,革职,乃至杀害之后官场的风气不振和败坏,这样的场面,换了万历年间,天启早年,定然是群情汹涌,杨大胡子左光斗等人带头,能聚集起上千的官员闯进大内,就算现在不比新君初立,杨涟等人照样敢在宫门口喧哗,敢叫皇帝下不来台,除非再如嘉靖年间那样杖责几百官员,杖毙十几人,否则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但经过天启年间事,留在朝堂的多半是党派色彩不重,或是希图富贵的纯粹的官场中人,只要能升官发财,他事都无所谓,更不要说为了道义去替他人拼命。
黄道周倒是从容,一身青布棉袄,未穿官袍,从容与亲友道别。
皇帝是令打一百仗,廷仗用心打,十几仗就能打死人,一百仗人就打成肉泥,有死无生,趁着尚未开打时,不如先行告别。
内阁中气氛也是颇为压抑,这种当口的时候有中书进来禀道:“礼部侍郎徐大人求见。”
内阁在禁宫之内,外臣要见只能是阁臣批准,不然无可进入。
施凤来知道徐光启肯定是为了黄道周而来,想了想,无可奈何的道:“徐前辈正修编历书,皇帝谕我内阁需全力支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是,奴婢遵旨!”
曹化淳吓了一跳,天启年间弄死的东林党人不少,但并没有公开杖毙,都在在锦衣卫北所里暗害致死,而如果皇帝将黄道周这样知名的大儒抓到午门杖毙,名声毁了不说,还会招致朝臣严重的情绪反弹。
当下曹化淳看了王德化一眼,见对方点头,便是躬身后退,见皇帝气的脸部扭曲,曹化淳不敢怠慢,转身往外走。
“打不死他,你便死!”皇帝犹自还向远处的曹化淳怒吼一声,接着把御案上的奏折扔的满地都是。
……
曹化淳出门时赶紧派人通知了内阁,这等大事一般都是内阁出头露面,向皇帝求情,嘉靖年间有先例,海瑞就是内阁救下来,然后就是万历年间的几次,申时行等阁老都有在皇帝手下救人的例子。
到天启年间,内阁也多次救人,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最终内阁成了魏忠贤的附庸,当然也就谈不上救不救人了。
在通知的同时,曹化淳派出番子去黄道周府邸拿人,他自己倒是没有去,黄道周一个普通文官,倒是不必担心他跑了。
内阁之中接到消息,顿时就是一片愁云惨雾。
韩爌还没有从老家回内阁,现在施凤来是首辅,张瑞图,李标,刘鸿训是阁臣,韩爌尚未至,还有几个呼声颇高的并不曾入阁,不过估计也快了。
皇帝对这一界内阁颇为不满,对首辅施凤来也不满,各人也知道自己只是为了韩爌等人先占着坑,等韩爌等人一至就退位走人,这些人多半和阉党有些牵连,就算不是正牌阉党,也是属于那种没有政见,不得罪人的官场老好人,不倒翁类型,在内阁只要对魏忠贤和顾秉谦等人唯唯诺诺就行,根本不会也不敢承担什么责任。
“黄某人真是多事,好好的要上这个书做甚?”施凤来大为不满,说道:“本官不欲多事,由得皇上决断好了。”
诸阁臣面面相觑,半响过后,张瑞图道:“本官已经请辞回乡,致仕之人,就更不必多生事非了。”
李标和刘鸿训也是无话,待他们计较定了,听说东厂番役已经把黄道周带到午门之前,听到消息的官员极多,黄道周的同年和好友,文震孟,汪乔年,杨天锡等数十人急赴午门外叩阙请见天子面奏求请,不相关的一些朝官,包括诸多给事中,御史,还有一些中下层的文官,很快聚集超过百人。
然而内廷置之不理,皇帝叫太监晓瑜君臣立刻退出,否则要记名在档,事后降罪。
在这般严词之下,除了少数几个与黄道周相交莫逆的继续苦求之外,大半的官员只能退后,无人再敢坚持。
这些是天启年间诸多直臣被斥退,革职,乃至杀害之后官场的风气不振和败坏,这样的场面,换了万历年间,天启早年,定然是群情汹涌,杨大胡子左光斗等人带头,能聚集起上千的官员闯进大内,就算现在不比新君初立,杨涟等人照样敢在宫门口喧哗,敢叫皇帝下不来台,除非再如嘉靖年间那样杖责几百官员,杖毙十几人,否则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但经过天启年间事,留在朝堂的多半是党派色彩不重,或是希图富贵的纯粹的官场中人,只要能升官发财,他事都无所谓,更不要说为了道义去替他人拼命。
黄道周倒是从容,一身青布棉袄,未穿官袍,从容与亲友道别。
皇帝是令打一百仗,廷仗用心打,十几仗就能打死人,一百仗人就打成肉泥,有死无生,趁着尚未开打时,不如先行告别。
内阁中气氛也是颇为压抑,这种当口的时候有中书进来禀道:“礼部侍郎徐大人求见。”
内阁在禁宫之内,外臣要见只能是阁臣批准,不然无可进入。
施凤来知道徐光启肯定是为了黄道周而来,想了想,无可奈何的道:“徐前辈正修编历书,皇帝谕我内阁需全力支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