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306章 能作佛事(4)
释迦牟尼佛一生说法四十九年,介绍了很多佛土,就这一点来讲真值得敬佩,而且佛也没有说自己了不起。

  大乘菩萨戒第一条,就是不自赞毁他,犯了这条戒就没资格学佛了。

  有的人即使不自赞毁他,但是却会间接的这么做,例如被问起某某人如何,就答,他,我没有意见!好像自己很有道,不说人家坏话,但是这个态度比骂人还糟。

  佛土个个不同,依每个佛的教化和成就不同,佛土的境界就不同。这个原则把握住了,经文中所提到的佛土就不用一一详细介绍了。

  或有清净佛土,寂寞无言,无说无示,无识无作无为而作佛事。

  有的佛土清净,寂寞无言,万一你到了那个境界,能受得了吗?恐怕很难。

  我们人越到老就越想找人讲话,要找听众。乃至没人可讲了,心里面还在讲,念头不能止。

  学佛真的绝对清净了,你反而会害怕的,要能够享受清净,享受寂寞,才可以学佛。

  我有个朋友,年纪很大了,学问很好,学佛也几十年了,他用功也很有心得,在外面名气也很大,去年他来看我,说到他到国外某某人的道场去了一趟,那边只有一个人,人家要他住下来,他不肯。

  我问为什么?他说自己只住了一夜,清晨起来看到主人一个人跪在房中念佛,那个场面好凄清寂寞,自己实在受不了,所以不肯住下去。我听了就说,那个人实在了不起。

  修行能否做到清净佛土暂且不谈,能做到寂寞无言就不容易了。

  如何才能做到寂寞无言呢?苍雪大师有诗曰:「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

  没有烦恼,没有事,善恶是非苦乐都没有,这才是寂寞无言。不是嘴里没有说话,而是心声都没有了。

  “无说无示”,没有任何表示。“无识”,没有意识作用,这是第六意识之识。“无作”,不作意了,是五遍行之作意。

  不管你修净土、禅宗、密宗,能做到这一条,就是佛境界。无为而作佛事,佛的清净法身就现前了,这也就是禅宗的开悟境界,也就是真净土,心的净土。

  佛说的这一段话就是点题,今天的年轻人不懂点题,过去的人考功名作文章,看了题目,提起笔写的第一句话就是要点题,也就是能把握住题目,把题目破掉了,也叫破题。

  如是,阿难,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无非佛事。

  威仪就是态度,生活的行为,归纳起来有行、住、坐、卧四大威仪。

  有很多人连个走路的样子也没有,或者是畏畏缩缩的,哪还有威仪?

  进止就是进退,中原文化的传统教育,六岁入小学就学洒扫、应对、进退,就是学作人做事。过去的建筑,一进人家客厅,哪是主位,哪是客位,分得清清楚楚。

  今天的家居布置不同,许多家庭连主人自己也搞不懂哪是主位,哪是客位。真学佛的人对威仪进止一定要了解,这都是佛事。

  施为是做出来的行为,这里施不是布施,是表达出来的,为是行为。

  一切施为没有不是佛事。中原上有些庙子里有五百罗汉堂,那些罗汉的像塑得好,没有两个罗汉的面孔是一样的,而且每个的姿势都不同。这表示每个姿态都可以入定,入定不一定要打坐。

  如果只有在一个姿态才能定,换个姿态不能定,那也就不叫定了。真的定是无处不定,所以,诸所施为,无非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