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第5章 热血燃青春(下)(2/3)
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自古以来,莲塘村的子民素有养鸡的习惯,味鲜色美的“三黄鸡”早就闻名于整个粤西地区。人们热爱养鸡,民间流传着一个关于鸡的美丽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在XX县西面与阳春交界处有一个岩洞,洞内有一只石公鸡,每天拂晓时便高声啼叫,啼声嘹亮响彻云宵,人们称这个岩洞为凌宵岩。而在XX县东面与云浮交界处也有一个岩洞叫蟠龙洞,传说是龙母娘娘的居所,洞内有龙母娘娘饲养的仙鸡,其中有一只后来变成了石鸡,站在洞门口欢迎每天到来观光的游客……

  虽然说,神话世界里的东西都非常天真和神奇,甚至经过后人的加工而变得更加美化和富有神秘色彩,但它的产生毕竟是有深刻的生活依据的。关于鸡的美丽传说,正是曲折地反映了这一带的先民有历史悠久的养鸡习惯和传统。

  他首先作出规划:把场里丢荒之地挖成鱼塘,计划在鱼塘水面上建鸡舍,利用鸡粪养鱼,塘边种果树,形成一个鸡、鱼、果立体式的养殖系统。

  梁飞汉仔细算了算,按这个规划实施,至小要8000多元。但他能拿得出的全部现金仅有1000元。

  向银行借贷,可是正碰上银根收缩、控制信贷的时候。幸亏他遇上了好形势,政策放宽了,他就有活路,他决定合股经营,动员乡亲们投资入股。

  1978年春天,梁飞汉为中国农民创造了一个陌生而又最具活力的词———股份制。他联合七户八人(梁飞汉、梁仕容、王牛仔、倪金长、冯湛、梁二初、王百炎、苏金旺),梁飞汉和梁仕容是父子关系,算是一户二股,史称“七户八股”,每股1000元,共集资8000元,创办起莲塘鸡场,在梁飞汉的带领下,走上了股份合作制的养鸡之路。

  办场初期,资金不足,房舍、设备简陋,当时搞商业都追求“朝种树,晚界板”的效果。即在意识上要求见效快,收益大。而梁飞汉搞的实业则投资大,收益迟,还有风险大。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很少人敢冒这样的风险的。他联合的7户成员之中,就有4户意志动摇,说看不清前景而自动退出,并抽走了股金,这对梁飞汉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股东抽走了股金不久,鸡场又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肾变病,令他防不胜防。梁飞汉虽然积累了丰富的养鸡经验和技术,但面对这一新的课题,他却也束手无策。磨难,又一次无情地降临到梁飞汉这个硬汉子身上。

  幻想在征途上一路顺风顺水的人,他的航船的终点只能是下游,只有敢于扬帆击浪者,才能到达上游的目标。梁飞汉就是一个敢于拼搏的人。他并没有退却,和其他两户继续坚持办下去。因为他既选择了办鸡场,就立下了决心。“人生能有几回搏!过去,命运之神曾嘲弄了我,现在,政策好了,我要好好珍惜每一寸光阴,弥补我失去的一切。”这是他的肺腑之言。

  当时,尽管梁飞汉早已在心里做足了创业失败等诸多的心理准备,但还是难以承受失败带来的孤独和伤痛。因为他还没来得及准备,挫折就迎面扑来了,像热带风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1979年,当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沉浸在春节的欢乐和幸福时光,但对于梁飞汉来说,这个春节与他并没有太多的关系。他没有回广州同家人过春节。

  梁飞汉和王牛仔夫妻俩关在简陋的鸡场里反思和总结,外面是鞭炮和烟花灿烂的燃放,是万家灯火的喜悦和笑脸,而他们却很严肃地在研究和探讨着,经过长时间的研讨和决策,为鸡场制定出33条养鸡规则:发展母鸡,走自繁自育自养自销的路子;养鸡必须封闭消毒,要有严格的操作规程。

  在这个过程中,梁小英以自己商业的判断和变化莫测的市场经济分析,为梁飞汉提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