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治下威严(2/3)
时间她心里甚至还有以后该怎么处事的惶惑。
采兰离开前就应该再补上一个丫鬟,让采兰带一段时间,可杜玉清左看右看都是不满意,最后母亲看不是个事,把自己身边的铃兰拨给了她。铃兰,原来名字是玲兰,因为避讳和二伯家的四妹玉玲的字重名,便改成了铃兰。到了杜玉清身边,按照惯例,仍然借用《诗经》的诗名,改叫了“采苓”。过来几日杜玉清看这个采苓虽然年纪小,却机敏懂事,就没有把她和采薇分大小排名,只按性子分派了事情,两人轮流值日。
另一个丫鬟采薇,刚买来时原名叫招弟,是个粗黑敦实的丫头,看着面前杜家几位夫人和小姐,也不怯场害怕,冲着她们嘿嘿地憨笑,很让杜老夫人喜欢,就被她老人家挑选出来伺候杜玉清。杜玉清的母亲杜三夫人,顺着采兰的名字,借用《诗经》小雅中一首诗名,给她取了“采薇”这个典雅细致的名字,后来才知道她实际上就是个憨直单纯的性子,刚买进杜府的第一天,她就着一碗水一口气吃下了五个馒头,把大家都吓坏了,害怕她吃撑了伤了脾胃。她却什么事也没有,用手背抹了抹嘴说:“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白面馒头。回去和爷爷、大大他们说,他们定然不信呢。”说罢,就拿起斧子劈起院子里木柴来,这件事至今还是杜府中的笑话。后来几年总有人逗她说:“采薇,如果什么什么事给你爷爷、大大他们说,他们会相信吗?”采薇就憨憨地笑。她生长在贫困的山里,为养活下面一串的弟弟妹妹,从小就和父亲叔伯一样起早贪黑下地干活,锻炼出一副敦实的身板和一股蛮力。她到杜家后胃口奇好,吃什么都香,也不讲究,别人吃剩下的东西她都包圆了给吃得干净,颗粒不剩听她说,以前在地里干活的时候,肚子饿了,拔起田里的萝卜、青菜,甚至茄子在沟里涮涮就生吃下去,从来也没有生什么毛病。她二婶说她:跟兔子似的,没有不吃的,没有不喝的。她明显地以为这句是称赞的话,很骄傲地用家乡话模仿她二婶口气,把这句话复述了一边,非常生动有趣,那个“喝”字发出了“哈”的音,让大家仍不住哄堂大笑,她还莫名其妙不知为什么,最后认定大家也是称赞她的好陪着一起嘿嘿傻笑。祖母说:这傻人有傻福,虽然不如采兰机敏,却胜在忠厚勤快,这样的人在身边,也是为阿杏积累福气。
采薇在杜家几年,粗黑的皮肤已经养成了健康的绯红色。她一如既往地爱吃,做得一手好面食。但性子还是那般单纯直率。
这次杜渊之外发到杭州,杜家三房会一起赴任的消息很快就在杜府内外传开来。杜渊之二十七岁中进士,在翰林院做了三年编修后,外发到沧州做通判,现在又被外发到杭州做同知,升任正五品的官员,就差一步就到了可以直接给皇帝上奏折的四品以上高级官员的行列。官场上的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杜渊之这在官场上晋升的脚步一级一级走得是踏踏实实。如果不出意外,将来必然就是朝廷重臣,甚至有希望进入内阁。一时上门拜访的官员和家眷络绎不绝,连带着杜家内院也骚动起来。几个有头有脸的管家、管事猜度着三房会带谁去杭州,巴望着能够入了三房人的眼,以后跟着步步富贵。还有很多人知道自己跟从无望,便把希望寄托在后一代上,于是把自家的丫头小子,亲戚家的丫头小子带到杜三夫人跟前,极力夸赞之能事,指望着他们能到三房做个丫鬟小厮;还有的在杜玉清姐妹面前露脸讨好的;甚至还有的托到两位伯母出面讲情,层出不穷。
看着这些人的表现,杜玉清气得都要笑了,这些人怎么好意思?!前两年对三房的踩低拜高,种种私下的占便宜说闲话的小人行径他们难道都忘了吗?竟然还好意思当着杜玉清母女的面说:当年就看出三房是有出息的,谁谁谁使绊子时要不是我,就如何如何。因为母亲在身边,杜玉清强忍着没有在脸上露出不屑的神情,只听着母亲温和地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采兰离开前就应该再补上一个丫鬟,让采兰带一段时间,可杜玉清左看右看都是不满意,最后母亲看不是个事,把自己身边的铃兰拨给了她。铃兰,原来名字是玲兰,因为避讳和二伯家的四妹玉玲的字重名,便改成了铃兰。到了杜玉清身边,按照惯例,仍然借用《诗经》的诗名,改叫了“采苓”。过来几日杜玉清看这个采苓虽然年纪小,却机敏懂事,就没有把她和采薇分大小排名,只按性子分派了事情,两人轮流值日。
另一个丫鬟采薇,刚买来时原名叫招弟,是个粗黑敦实的丫头,看着面前杜家几位夫人和小姐,也不怯场害怕,冲着她们嘿嘿地憨笑,很让杜老夫人喜欢,就被她老人家挑选出来伺候杜玉清。杜玉清的母亲杜三夫人,顺着采兰的名字,借用《诗经》小雅中一首诗名,给她取了“采薇”这个典雅细致的名字,后来才知道她实际上就是个憨直单纯的性子,刚买进杜府的第一天,她就着一碗水一口气吃下了五个馒头,把大家都吓坏了,害怕她吃撑了伤了脾胃。她却什么事也没有,用手背抹了抹嘴说:“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白面馒头。回去和爷爷、大大他们说,他们定然不信呢。”说罢,就拿起斧子劈起院子里木柴来,这件事至今还是杜府中的笑话。后来几年总有人逗她说:“采薇,如果什么什么事给你爷爷、大大他们说,他们会相信吗?”采薇就憨憨地笑。她生长在贫困的山里,为养活下面一串的弟弟妹妹,从小就和父亲叔伯一样起早贪黑下地干活,锻炼出一副敦实的身板和一股蛮力。她到杜家后胃口奇好,吃什么都香,也不讲究,别人吃剩下的东西她都包圆了给吃得干净,颗粒不剩听她说,以前在地里干活的时候,肚子饿了,拔起田里的萝卜、青菜,甚至茄子在沟里涮涮就生吃下去,从来也没有生什么毛病。她二婶说她:跟兔子似的,没有不吃的,没有不喝的。她明显地以为这句是称赞的话,很骄傲地用家乡话模仿她二婶口气,把这句话复述了一边,非常生动有趣,那个“喝”字发出了“哈”的音,让大家仍不住哄堂大笑,她还莫名其妙不知为什么,最后认定大家也是称赞她的好陪着一起嘿嘿傻笑。祖母说:这傻人有傻福,虽然不如采兰机敏,却胜在忠厚勤快,这样的人在身边,也是为阿杏积累福气。
采薇在杜家几年,粗黑的皮肤已经养成了健康的绯红色。她一如既往地爱吃,做得一手好面食。但性子还是那般单纯直率。
这次杜渊之外发到杭州,杜家三房会一起赴任的消息很快就在杜府内外传开来。杜渊之二十七岁中进士,在翰林院做了三年编修后,外发到沧州做通判,现在又被外发到杭州做同知,升任正五品的官员,就差一步就到了可以直接给皇帝上奏折的四品以上高级官员的行列。官场上的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杜渊之这在官场上晋升的脚步一级一级走得是踏踏实实。如果不出意外,将来必然就是朝廷重臣,甚至有希望进入内阁。一时上门拜访的官员和家眷络绎不绝,连带着杜家内院也骚动起来。几个有头有脸的管家、管事猜度着三房会带谁去杭州,巴望着能够入了三房人的眼,以后跟着步步富贵。还有很多人知道自己跟从无望,便把希望寄托在后一代上,于是把自家的丫头小子,亲戚家的丫头小子带到杜三夫人跟前,极力夸赞之能事,指望着他们能到三房做个丫鬟小厮;还有的在杜玉清姐妹面前露脸讨好的;甚至还有的托到两位伯母出面讲情,层出不穷。
看着这些人的表现,杜玉清气得都要笑了,这些人怎么好意思?!前两年对三房的踩低拜高,种种私下的占便宜说闲话的小人行径他们难道都忘了吗?竟然还好意思当着杜玉清母女的面说:当年就看出三房是有出息的,谁谁谁使绊子时要不是我,就如何如何。因为母亲在身边,杜玉清强忍着没有在脸上露出不屑的神情,只听着母亲温和地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