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汉篇5
往蜀中解决麻烦的人物,严师君可谓重任在身,他视线散漫漂移,浑然不以周遭鼓噪人声为意,对于范贲言辞中对他的抬举,更是置若罔闻,只是手中麈尾轻摆,示意范贲继续前行。
人只有固执本我与俯首低头的区别,退一步与退一万步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当范贲得知天中朝廷愿意饶他一命的时候,已是喜极而泣,甘为玩偶,哪怕眼下为天中严师君做一个车夫,仍然没有什么怨言。
在万众跟随瞩目之中,牛车缓缓停在青城山道上,在范贲的搀扶下,严师君缓缓落车,当看到山石之间横生出的一棵松树后,严师君脸色终于微微发生异变,他疾步阔行、拾阶而上,步履矫健,远不像是一个垂垂老矣的老人。
严师君将手掌摩挲着那粗糙的树枝,满脸沧桑感慨,似是闭目神游,良久之后才缓缓睁开眼来,眼神深邃悠远,仿佛穿越古今,悠悠然道:“岭上苍松今犹在,不见当年严君平。旧年我与君平隐此并修清业,牧牛小童由此而过,君平偶发意趣,请他为我二人煎茶,赠以松子二枚……”
“若非二师当年惠赠道果,我父焉能号于长生!”
范贲听到这话,神态顿时激动起来,仿佛彼此对答都是真的。
围观之众听到这二人对话,一时间俱是惊诧不已。蜀中多神异,范长生便是近代翘楚,传言其人性命悠长,旧年曾事蜀先主刘备,可谓当世的活神仙。至于二人所言之严君平,更是西汉成帝时期得道高人。
听到这番对话,众人才知范长生所以长寿,渊源居然还要上溯到汉时神仙严君平。而眼前这位严师君,竟然在当年便能与严君平坐而论道,道业之深,可想而知!
当然,众人也都不是傻子,如此妖异事迹哪能随便轻信。可是这一番道缘,却是范长生的儿子范贲都承认的,还能有假?
此类作秀,之后在蜀中频频上演,观者自然也越来越多。到最后,范贲甚至舍弃人间种种,跟随天中严师君北上,言是将要直往汉中天师道祖庭修持道业,两位超凡脱俗的神仙中人就此联袂而去,只给蜀中留下许多引人遐思的神仙轶事,长久追念。
而在这神仙轶事的传扬过程中,蜀人们也深刻感受到他们的闭塞与浅薄,更加感叹天中人物之盛,随便一位世外高人显迹人前,就连他们所追颂的范师都要踵迹而行。
解决了范贲此事,蜀中诸多事务才渐渐上了轨道。之后汝南王再次下令,告令境中举荐贤流以资国用,蜀中凡有誉望人家,俱都在此选荐之列,由是大量蜀中人士开始源源不断进入天中。
除此之外,有鉴于巴蜀周边险塞绵延,多有獠蛮贼胡出没此中,因是大都督府下令封山锢泽,清扫野中强梁蛮夷,永除边患,无害于民。
于是大量巴蜀民众被集中于成都平原,量田计口,永受其业。而在四野山川之间,则不断有獠蛮之属被驱逐擒获,至于其中是否存在误伤,则实在是无从计较。
大业二年,王师入蜀,直到大业五年,巴蜀之间州县悉定,生民安居乐业,内外沟通有无,天府之称,渐渐实至名归。
ps:成汉篇到这里就结束了,因为是番外,人事交代上就简略一些,主要还是讲一讲这一时期有关成汉的一些脉络。至于那个我见犹怜,实在没啥兴趣再开支线单写,大家脑补吧。。。下一篇是辽东篇,我再整理一下脉络,尽快写出来。。。
人只有固执本我与俯首低头的区别,退一步与退一万步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当范贲得知天中朝廷愿意饶他一命的时候,已是喜极而泣,甘为玩偶,哪怕眼下为天中严师君做一个车夫,仍然没有什么怨言。
在万众跟随瞩目之中,牛车缓缓停在青城山道上,在范贲的搀扶下,严师君缓缓落车,当看到山石之间横生出的一棵松树后,严师君脸色终于微微发生异变,他疾步阔行、拾阶而上,步履矫健,远不像是一个垂垂老矣的老人。
严师君将手掌摩挲着那粗糙的树枝,满脸沧桑感慨,似是闭目神游,良久之后才缓缓睁开眼来,眼神深邃悠远,仿佛穿越古今,悠悠然道:“岭上苍松今犹在,不见当年严君平。旧年我与君平隐此并修清业,牧牛小童由此而过,君平偶发意趣,请他为我二人煎茶,赠以松子二枚……”
“若非二师当年惠赠道果,我父焉能号于长生!”
范贲听到这话,神态顿时激动起来,仿佛彼此对答都是真的。
围观之众听到这二人对话,一时间俱是惊诧不已。蜀中多神异,范长生便是近代翘楚,传言其人性命悠长,旧年曾事蜀先主刘备,可谓当世的活神仙。至于二人所言之严君平,更是西汉成帝时期得道高人。
听到这番对话,众人才知范长生所以长寿,渊源居然还要上溯到汉时神仙严君平。而眼前这位严师君,竟然在当年便能与严君平坐而论道,道业之深,可想而知!
当然,众人也都不是傻子,如此妖异事迹哪能随便轻信。可是这一番道缘,却是范长生的儿子范贲都承认的,还能有假?
此类作秀,之后在蜀中频频上演,观者自然也越来越多。到最后,范贲甚至舍弃人间种种,跟随天中严师君北上,言是将要直往汉中天师道祖庭修持道业,两位超凡脱俗的神仙中人就此联袂而去,只给蜀中留下许多引人遐思的神仙轶事,长久追念。
而在这神仙轶事的传扬过程中,蜀人们也深刻感受到他们的闭塞与浅薄,更加感叹天中人物之盛,随便一位世外高人显迹人前,就连他们所追颂的范师都要踵迹而行。
解决了范贲此事,蜀中诸多事务才渐渐上了轨道。之后汝南王再次下令,告令境中举荐贤流以资国用,蜀中凡有誉望人家,俱都在此选荐之列,由是大量蜀中人士开始源源不断进入天中。
除此之外,有鉴于巴蜀周边险塞绵延,多有獠蛮贼胡出没此中,因是大都督府下令封山锢泽,清扫野中强梁蛮夷,永除边患,无害于民。
于是大量巴蜀民众被集中于成都平原,量田计口,永受其业。而在四野山川之间,则不断有獠蛮之属被驱逐擒获,至于其中是否存在误伤,则实在是无从计较。
大业二年,王师入蜀,直到大业五年,巴蜀之间州县悉定,生民安居乐业,内外沟通有无,天府之称,渐渐实至名归。
ps:成汉篇到这里就结束了,因为是番外,人事交代上就简略一些,主要还是讲一讲这一时期有关成汉的一些脉络。至于那个我见犹怜,实在没啥兴趣再开支线单写,大家脑补吧。。。下一篇是辽东篇,我再整理一下脉络,尽快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