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第三九零章 天下一统战爆发(1/3)
大唐群芳谱</a>
  开元六年春,趋于平静的战事骤然被打破。
  北唐突然加大力度攻打南周,战线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长江沿岸,封常清亲自坐镇陕南,对南周占领的川蜀地区展开猛攻。
  从天策卫返回北唐的卧底影卫仆固怀恩,受封征南大将军,于西域一带调集大军,一路南下直插已归属南周的滇缅一带。
  坐镇滁州的郭子仪亲自上阵,领兵猛攻和州,欲将和州从南周手中抢回。
  与此同时,已扩充至十万人的薛家军,由薛嵩统领收复海陵屯兵泰兴,随时准备攻打南周境内的重镇江阴。
  这恐怕将是两国间的最后一战,北唐此番主动出击,是以攻破南京收复南周为最终目的。
  唐军兵马才一调动,南周就判断出來,虽奇怪北唐因何会有如此信心,一战而平南周,但还是不敢大意积极备战。
  南周大军重兵布防长江沿岸,颜氏兄弟赶赴川蜀对抗封常清,高仙芝远赴滇缅,组织兵马抵挡仆固怀恩。
  仆固怀恩的背叛,着实给了天策卫一个沉重打击,他在天策卫中便是四品金卫,军事才能卓越,这让武瞾不能不格外重视此人。
  尤其是他被杨平安派往西域,征集西域兵马一路远行攻打滇缅,被南周君臣一致判定是北唐奇兵,有很大可能,北唐欲灭南周的重任,就交付在他身上。
  想想也是,西域兵马继承了草原人的血脉,彪悍异常,征战前北唐许下重赏,出征将士一旦攻克滇缅,按军功封赏,每人最少封赏百户,良田以百亩为单位。
  虽然杨广时期便以吞并了滇缅,可经过上百年,滇缅一带土著一直在不停反抗,战乱虽然不大,但持续较长,导致滇缅一带人口稀少兵力、战力皆不佳。
  一旦滇缅被北唐攻占,唐军顺势北上攻打,与攻打川蜀的唐军南北呼应,只怕南周西南一带尽数落到北唐手中。
  到那时南周腹背受敌,只怕真离灭国不远了。
  因此高仙芝远赴滇缅,除了调集十万兵马外,还带去了半数玄甲精骑。
  这是北唐第一次主动对南周发起的大规模战争,而且出自天命者杨平安手笔,为此北唐筹备了五年之久,这让许多人想到了武帝时期的天命者,在为大唐扩土开疆之前,曾有过十年的励精图治休养生息。
  战争爆发后,南周就有部分官员心中恐慌,更有悲观失望者主动与北唐暗中私通,欲提前为战备谋求后路。
  这次大规模的战争,北唐的目的的确是一统天下,但不能说是完全出自杨平安手笔。
  事实上,在战争爆发前,郭子仪、仆固怀恩、还有内阁三相曾经与杨平安密议五天,就是为了商定灭周之策。
  内阁三相需要对如今国力做出分析,从而对这场战争能够动用多少兵马进行多久做出评定。
  而郭子仪、仆固怀恩等武将,则要根据内阁三相的评定,來制定战略战术。
  其中,命仆固怀恩征调西域兵马,乃是出自杨平安的提议,仆固怀恩能够从影卫直接晋身为手握重兵肩负重任的领军大将,乃是杨平安大力提拔。
  他对仆固怀恩的军事才能知道的不多,不过他相信天策的眼光,四品天策金卫绝非浪得虚名。
  仆固怀恩火箭式的上升,引起了部分军中将领的不满,不过郭子仪同样出面力挺,终是平息了军中的不满情绪。
  仆固怀恩心中,除了感激二人外,更多的是自我鞭策,他需要通过这一战來报答杨平安与郭子仪对自己的信任,还要为自己正名,所以他的战意和决心那是毋庸置疑。
  在郭子仪、仆固怀恩等将领制定战略方针时,杨平安加以诱导,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攻南周,四面开花,包括仆固怀恩的那只兵马,奔袭千里也只是个幌子,他们的主要作用,就是尽可能牵制更多的周军兵马和精力,而真正的杀招,另有其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