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朱棣不安(1/2)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a>
姚广孝名声不显,却是日后朱棣靖难之役的第一功臣。
可以说要是没有姚广孝,朱棣在暗中很多方面,要吃大亏,其中纵横权谋之道,皆是姚广孝之功。
后世著名的黑衣宰相,可并非浪得虚名。
自跟随朱棣抵达京师后,姚广孝便是清晨出门,晚间才归,八面玲珑的他,忙得不可开交。
而黄子澄,便是姚广孝主要的攻克目标。
黄子澄作为朱允炆的心腹老师,姚广孝一早就开始对其逐渐产生影响了。
后来朱允炆成建文帝后,执意选用黄子澄先削弱藩,再战强藩的方案。
这其中是否受到了姚广孝的影响,也就无人知晓了。
姚广孝这等润物细无声的手段,一般人被其利用了,还犹未可知。
哪怕有所猜测,也只有一点蛛丝马迹,事后都无法确认。
这边是姚广孝的高明之处。
.........
秦淮河畔。
朱英和朱高炽正站在一家茶楼前。
这里便是朱棣所属茶楼,朱高炽在征得父亲朱棣的同意后,拿着地契,便是今日将其送给朱英。
朱高炽看似忠厚老实,实则心中城府不浅,毕竟他曾经可是常常见到大伯朱标。
对于朱英的长相当然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相似。
可是朱高炽什么都没问父王,只是和朱英交好。
连自家在京师的产业,还未得父王朱棣同意,就开口要送给朱英。
“倒真是一个好位置。”朱英有些感慨的说道。
在两人面前是一个两层的小茶楼,面积约莫有半亩左右,便是后世三百平的规格。
在京师这等寸金寸土的地方,可不是说有钱就能买到的。
旁边便是秦淮河畔,从二楼窗口可以清晰的看到秦淮景色。
现在大明初年的秦淮河,可不是后世那二三十米的宽度,而是足足有一百多米宽。
这里所说的秦淮河,是内秦淮河,不是外秦淮河。
在唐朝晚期以前,秦淮河都是在主城外面,没有内外秦淮河之分。
后来,当时南京的最高行政长官修新城,才把秦淮河围到了主城里面,并在城外开了一条护城河,这条护城河就是现在的外秦淮河。
大明初,定南京为京师,这秦淮两岸便随之繁荣起来。
两岸的手工业、茶楼、青楼、商铺极多。
甚至还有不少河房,便是延伸到河内的房子。像朱英即将到手的茶楼,也是河房之一。
河房不断增加,河面被侵占得越来越厉害,这便是后世的秦淮河只有二三十米宽的主要原因。
十里秦淮是南京繁华所在,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艳也是在此出名。
在茶楼对面,一畔便是史上极为出名的江南贡院。
而朱英茶楼这一畔则有南部教坊名伎聚集之地,著名的有旧院、珠市。
以朱英的耳力,还能隐约听见一些莺莺燕燕之声传来。
偶尔风起,还能闻到胭脂香味。
而这茶楼,便是在街道居中的地方,位置极佳,已然是无法用银两来衡量了,更多代表的是一个地位。
“这,会不会有些太过于贵重了。”便是朱英身价不菲,面对如此茶楼,还是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
这茶楼哪怕只是租赁出去,一年恐怕都得有上百白银入账。
洪武七年朱元璋颁布‘钞法’,设宝钞提举司,次年发行大明宝钞。
只是到现在而言,大明宝钞已然有衰败的迹象了。
此时纸质较差,大明宝钞难以耐久。
且大明纸币只发不收,既不分界,也不回收旧钞,发行数量又无限制。
致使市场上流通的纸币越来越多,泛滥成灾,发行当年就通货膨胀,贬值极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姚广孝名声不显,却是日后朱棣靖难之役的第一功臣。
可以说要是没有姚广孝,朱棣在暗中很多方面,要吃大亏,其中纵横权谋之道,皆是姚广孝之功。
后世著名的黑衣宰相,可并非浪得虚名。
自跟随朱棣抵达京师后,姚广孝便是清晨出门,晚间才归,八面玲珑的他,忙得不可开交。
而黄子澄,便是姚广孝主要的攻克目标。
黄子澄作为朱允炆的心腹老师,姚广孝一早就开始对其逐渐产生影响了。
后来朱允炆成建文帝后,执意选用黄子澄先削弱藩,再战强藩的方案。
这其中是否受到了姚广孝的影响,也就无人知晓了。
姚广孝这等润物细无声的手段,一般人被其利用了,还犹未可知。
哪怕有所猜测,也只有一点蛛丝马迹,事后都无法确认。
这边是姚广孝的高明之处。
.........
秦淮河畔。
朱英和朱高炽正站在一家茶楼前。
这里便是朱棣所属茶楼,朱高炽在征得父亲朱棣的同意后,拿着地契,便是今日将其送给朱英。
朱高炽看似忠厚老实,实则心中城府不浅,毕竟他曾经可是常常见到大伯朱标。
对于朱英的长相当然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相似。
可是朱高炽什么都没问父王,只是和朱英交好。
连自家在京师的产业,还未得父王朱棣同意,就开口要送给朱英。
“倒真是一个好位置。”朱英有些感慨的说道。
在两人面前是一个两层的小茶楼,面积约莫有半亩左右,便是后世三百平的规格。
在京师这等寸金寸土的地方,可不是说有钱就能买到的。
旁边便是秦淮河畔,从二楼窗口可以清晰的看到秦淮景色。
现在大明初年的秦淮河,可不是后世那二三十米的宽度,而是足足有一百多米宽。
这里所说的秦淮河,是内秦淮河,不是外秦淮河。
在唐朝晚期以前,秦淮河都是在主城外面,没有内外秦淮河之分。
后来,当时南京的最高行政长官修新城,才把秦淮河围到了主城里面,并在城外开了一条护城河,这条护城河就是现在的外秦淮河。
大明初,定南京为京师,这秦淮两岸便随之繁荣起来。
两岸的手工业、茶楼、青楼、商铺极多。
甚至还有不少河房,便是延伸到河内的房子。像朱英即将到手的茶楼,也是河房之一。
河房不断增加,河面被侵占得越来越厉害,这便是后世的秦淮河只有二三十米宽的主要原因。
十里秦淮是南京繁华所在,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艳也是在此出名。
在茶楼对面,一畔便是史上极为出名的江南贡院。
而朱英茶楼这一畔则有南部教坊名伎聚集之地,著名的有旧院、珠市。
以朱英的耳力,还能隐约听见一些莺莺燕燕之声传来。
偶尔风起,还能闻到胭脂香味。
而这茶楼,便是在街道居中的地方,位置极佳,已然是无法用银两来衡量了,更多代表的是一个地位。
“这,会不会有些太过于贵重了。”便是朱英身价不菲,面对如此茶楼,还是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
这茶楼哪怕只是租赁出去,一年恐怕都得有上百白银入账。
洪武七年朱元璋颁布‘钞法’,设宝钞提举司,次年发行大明宝钞。
只是到现在而言,大明宝钞已然有衰败的迹象了。
此时纸质较差,大明宝钞难以耐久。
且大明纸币只发不收,既不分界,也不回收旧钞,发行数量又无限制。
致使市场上流通的纸币越来越多,泛滥成灾,发行当年就通货膨胀,贬值极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