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和亲
明康帝没有回头,离开柔蓝宫就下令封锁宫门,没有准许不得任何人探视。徒留蓝淑妃不住哭喊求饶。
……
天楚三十六年,明康帝和蛮疆缔结盟约,两国友好处世,百年内不可再应战乱。
为彰显大国仪态,择蛮疆一部族旋花,选朝中适龄公主琉璃为和亲人选,缔结良缘,以示友好。
此举赢得两国百姓拥护,尤其是蛮疆边境城池,过逢年过节一般庆贺起来。
百姓们却不知宫中琉璃公主寻死觅活大闹了一场。贴身宫女们都知琉璃公主心怡新晋的长宁侯,可却不想公主嫁不了长宁侯不说,竟被送往千里之外与蛮族通婚。
琉璃公主多次求见明康帝,可一向宠爱他的父皇将她拒之门外。
直至次月,和亲使团抵达京城,琉璃公主才得以见到了明康帝和蓝淑妃。
是夜。
“父皇,母后,为什么?”经过一个月的时间,琉璃公主始终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明康帝坐在上首,神情严肃。
可令琉璃公主惊愕的是,才一月不见的蓝淑妃面容憔悴,两鬓斑白。
“璃儿,来,让母妃好好看看你。”蓝淑妃微弱的笑了笑。
琉璃公主当下泪如雨下,扑进蓝淑妃的怀中:“母妃,儿臣不嫁,蛮疆那种鬼地方……儿臣不嫁。”
“璃儿乖。蛮疆没你说的那样差。旋花族中百姓淳朴善良,你在那里一定会过的很好。对了,族长年岁已高,你到了那里,一定要好好孝敬他。你的驸马是旋花族最优秀的好儿郎,他一定会好好待你……”蓝淑妃一面安抚,一面介绍着旋花族。
“母妃!”琉璃公主以为自己耳朵出了问题,女妃非但没有不同意,反而看起来很欢喜。
“父皇,母妃她怎么了?儿臣方才说的难道不够清楚,儿臣不想嫁……”
明康帝深深的看了琉璃公主一眼,道:“璃儿,你自幼荣华富贵,衣食无忧,是你身为公主的特权。如今,与旋花和亲,是你作为公主的职责。身在皇家,许多事情不是你不愿就能改变的。父皇已经派人打听清楚,那小子不论人品家世样貌都是旋花族数一数二的。你就安心出嫁。”
“是啊,璃儿。你父皇待你已是极好了。你身为公主,要识大体。”蓝淑妃说着终忍不住拥住女儿,在她耳畔轻语:“璃儿,是母妃对不起你。这一切都是母妃的罪过,母妃只求你今生能够安稳。”
明康帝没有选旋花族族长作为和亲对象,这已经是对她最后的仁慈,蓝淑妃心知肚明,再不敢有任何的奢求。
琉璃公主想到了这些日子宫里的流言蜚语,都说蓝淑妃做了天大的错事,惹闹了明康帝。从此宠爱不再,反而日日受尽折磨。
眼下看来,父皇的冷漠,母妃的祈求都证实了所言非虚。
连她也受了殃及,这算不算母债女偿?
可她若是不答应,母妃会不会连命都保不住?
许久,琉璃公主痛苦的闭了眼:“父皇,母后,儿臣愿意。”
……
天楚三十六年,明康帝和蛮疆缔结盟约,两国友好处世,百年内不可再应战乱。
为彰显大国仪态,择蛮疆一部族旋花,选朝中适龄公主琉璃为和亲人选,缔结良缘,以示友好。
此举赢得两国百姓拥护,尤其是蛮疆边境城池,过逢年过节一般庆贺起来。
百姓们却不知宫中琉璃公主寻死觅活大闹了一场。贴身宫女们都知琉璃公主心怡新晋的长宁侯,可却不想公主嫁不了长宁侯不说,竟被送往千里之外与蛮族通婚。
琉璃公主多次求见明康帝,可一向宠爱他的父皇将她拒之门外。
直至次月,和亲使团抵达京城,琉璃公主才得以见到了明康帝和蓝淑妃。
是夜。
“父皇,母后,为什么?”经过一个月的时间,琉璃公主始终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明康帝坐在上首,神情严肃。
可令琉璃公主惊愕的是,才一月不见的蓝淑妃面容憔悴,两鬓斑白。
“璃儿,来,让母妃好好看看你。”蓝淑妃微弱的笑了笑。
琉璃公主当下泪如雨下,扑进蓝淑妃的怀中:“母妃,儿臣不嫁,蛮疆那种鬼地方……儿臣不嫁。”
“璃儿乖。蛮疆没你说的那样差。旋花族中百姓淳朴善良,你在那里一定会过的很好。对了,族长年岁已高,你到了那里,一定要好好孝敬他。你的驸马是旋花族最优秀的好儿郎,他一定会好好待你……”蓝淑妃一面安抚,一面介绍着旋花族。
“母妃!”琉璃公主以为自己耳朵出了问题,女妃非但没有不同意,反而看起来很欢喜。
“父皇,母妃她怎么了?儿臣方才说的难道不够清楚,儿臣不想嫁……”
明康帝深深的看了琉璃公主一眼,道:“璃儿,你自幼荣华富贵,衣食无忧,是你身为公主的特权。如今,与旋花和亲,是你作为公主的职责。身在皇家,许多事情不是你不愿就能改变的。父皇已经派人打听清楚,那小子不论人品家世样貌都是旋花族数一数二的。你就安心出嫁。”
“是啊,璃儿。你父皇待你已是极好了。你身为公主,要识大体。”蓝淑妃说着终忍不住拥住女儿,在她耳畔轻语:“璃儿,是母妃对不起你。这一切都是母妃的罪过,母妃只求你今生能够安稳。”
明康帝没有选旋花族族长作为和亲对象,这已经是对她最后的仁慈,蓝淑妃心知肚明,再不敢有任何的奢求。
琉璃公主想到了这些日子宫里的流言蜚语,都说蓝淑妃做了天大的错事,惹闹了明康帝。从此宠爱不再,反而日日受尽折磨。
眼下看来,父皇的冷漠,母妃的祈求都证实了所言非虚。
连她也受了殃及,这算不算母债女偿?
可她若是不答应,母妃会不会连命都保不住?
许久,琉璃公主痛苦的闭了眼:“父皇,母后,儿臣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