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306【控制杭州】(1/2)
“王总制!”
  “子实兄!”
  桂萼再次见到王渊,顿感唏嘘,仿佛又回到京城殿试的时候。
  他寒窗苦读十余载,在江西那科举大省杀出重围。适逢刘六刘七祸乱京畿,皇帝出题考教治国安邦之策,桂萼奋笔疾书写了一堆改革意见。
  结果,很扯淡。
  桂萼只考得三榜进士,而同样论述改革的王渊,竟然一举夺魁高中状元!
  传胪那日,奉天殿前唱名,鸿胪寺卿引王渊独占鳌头,而桂萼只能跟其他进士跪在后面。接着东出长安门,大伙儿都被吏员带着离开,唯独王渊由顺天府尹亲自引出城外。
  那风光场面,让正德六年所有进士,都牢牢记住王渊这张未脱稚气的脸。
  数年过去,这张脸更加成熟,颔下已有青色胡渣,举手投足间更带着几分威严。
  桂萼与王渊见面,说及一番当年趣事,比如琼林宴上某某当场呕吐,某某又忘了把进士服归还给国子监等等。
  一来二去,两人亲近许多。
  “子实,这次还有位同年来杭州,咱们且去一同宴饮。”王渊笑道。
  桂萼自然从善如流:“王总制请!”
  两人出得土地庙,骑马进入城中,沿途不时有当地百姓主动问候。
  桂萼感慨道:“王总制来杭州不足两月,竟已尽收此地百姓之心。”
  王渊笑着说:“我也没干什么。只是在北关修路,在城东建港,不许征一个役夫,花足银子雇百姓做工,工钱一日一结不曾克扣而已。咱们那位同年更厉害,居然仗杀浙江镇守太监的义子,令这杭州城的秩序为之一肃!”
  “那位同年是?”桂萼问道。
  王渊解释说:“原大理寺评事常伦。此君文武全才,嫉恶如仇,在大理寺断案得罪权贵,被贬到地方去做州判,我便把他带来杭州做了钱塘知县。”
  “我辈中人也!”桂萼顿生同命相连之心。
  朱元璋虽然定下各种规制,但并未限制民房高度,只要有钱有技术,修多少层楼都可以。
  今日要去吃饭的地方,名叫“望潮楼”,足足四层高,站在顶楼可以越过城墙观赏钱塘大潮。
  “王总制,里边请!”就连那店小二,居然都认识王渊。
  王渊随口介绍:“这位是仁和桂知县,你们的父母官。”
  店小二连忙说:“原来是县尊老爷当面!”
  王渊来到最顶层,点了些好酒好菜,对桂萼说:“我私人请客,不动公家银子,今日一醉方休。可惜没有鱼翅,那玩意儿必须提前预定。”
  桂萼说:“海味珍奇,须渔夫下海搏命,不吃那一口也罢。”
  二人聊不多久,常伦终于来了,还有南关主事张钺,以及北关主事喻智。
  王渊重复介绍一番常伦的事迹,又介绍其余三人:“这位是仁和知县桂萼,字子实,曾任丹徒知县,清查田亩,打击豪绅,因此忤了上官,被调任青田,怒而辞官。这位是浙江南关工曹张钺,字豁德,以清廉著称,曾带兵守城杀退反贼。有当地富绅怨之,绑了他去吏部诬告,堂前验查随身之物,惟一箱书、一袋粮而已。这位是浙江北关户曹喻智,字子真,也是清廉得很,一天所收关税,抵得上前任大半个月!”
  众人立即碰杯,互相引为同道知己。
  只有喻智羞愧难当,其他三人是真清官,他则是被逼出来的清官。
  一番畅饮,王渊开始说正事:“豁德,南关该改改了。以前只收木材类关税,今后效仿北关收税。从南边来的货物,若只运到杭州出海,那就收税之后,发给他们专门的过关文书。若是北上的货物,则一切照旧,不在南关征税。”
  张钺担忧道:“恐怕户部不同意。”
  “工部同意即可。”王渊早就跟户部尚书石玠撕破脸了,虽然他们都没怎么打过照面。
  南关由工部分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