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番七十二:还不错(1/3)
“砰!”
  “砰!”
  “砰砰砰砰砰!”
  承天门前,十八声礼炮于夏日暴雨中轰隆作响。
  辽阔的广场上,挤满了数以十万计的京城百姓,只为观仰圣颜。
  高高的英烈纪念碑前,大燕圣天子贾蔷一步步踩石阶向上,其身后太子紧随,又二十二位成年皇子其后。
  下面两方阵,分列文武。
  百姓们打着伞,文官们披着雨具。
  天子、太子、皇子、武臣们,皆以戎装曝于暴雨中。
  气氛肃穆而神圣!
  贾蔷在高高的石阶上,于雨帘中轻抚纪念碑上刻录的名字,随后倒退一步,立定敬礼,声音低沉响亮的大喝一声:
  “英魂永在!”
  太子立于第一阶下,待贾蔷声落,随即立定敬礼,用尽气力怒吼一声:
  “英魂永在!!”
  太子声落,二十二成年皇子立定敬礼,齐声怒吼:
  “英魂永在!!”
  再随后,文武两列,并广场上二万御林,齐声怒吼:
  “英魂永在!”
  “英魂永在!!”
  “英魂永在!!”
  又有数十万京城百姓加入其中,其声之烈,直冲霄汉!
  这等声势,着实让诸多驻京西夷使团、商人为之惊骇,震撼!
  这是甚么样的凝聚力,这是甚么样的信仰?
  那座碑,据说是为那些在战场上战死的士卒建立的。
  不是为了皇族,不是为了宗教,甚至不是为了贵族或将军,只是士卒。
  大燕上下,对战争的推崇已经到了这等地步了吗?
  他们颤栗之余,打定主意回头一定去礼部理藩院好好问一问,大燕不是承诺要休兵戈,和西方共同繁荣发展了么?
  一个个金发碧眼的洋夷们,环视着周围狂热的百姓,心生恐怖……
  ……
  “民意如烘炉,百炼见真龙!”
  “民心可用,天心可畏!”
  “民心,即天心!”
  承天门楼上,黛玉、子瑜、宝钗、三春等二十余后妃,并二十余皇子妃,和诸多年幼皇子站于其上,静静的看罢这一幕后,纷纷感叹道。
  年幼的皇子,还没上过战场,也就还没资格去礼敬英烈纪念碑。
  而诸多皇子妃们,也还是第一回,立于承天门上,观览社稷之祭。
  小议片刻后,门楼上就再度沉寂下去,诸后妃、皇子们与天子一并默默悼念战死的英灵永存。
  ……
  直到一柱香功夫后,全身湿透了的贾蔷才缓缓放下手来,又站立稍许,方折返回身。
  引着诸皇子并诸文武,回了大内。
  而远观的百姓们,激动之情却仍未消散。
  能够亲眼看到至尊至圣的皇帝陛下,就足以让他们振奋。
  而万寿无疆的天子,竟然冒着倾盆大雨,在英烈纪念碑前礼敬,当朝皇太子并二十二位成年皇子,也都在暴雨中挺立如玉柱金梁!
  这样的天家,又怎能不受他们爱戴?
  无数人跪地诵圣,无数人为之感动落泪,更有无数人山呼万岁!
  如果每个人都能捐一年寿元出来,那么在场的百姓,几乎都会毫不犹豫的将他们的寿元,捐献给那位带领大燕开天辟地的古往今来第一圣君,以期盼他真的能万岁万岁,万万岁!
  ……
  “对于你们,朕其实没甚么好说的。方才诸朝中大臣夸赞你们,乃古今皇子的表率,一个个都成了人中龙凤。果真如此吗?”
  乾清宫正殿内,换了身干爽衣裳的贾蔷坐于玉台龙椅上,看着殿内二十二位成年皇子,淡淡问道。
  却也不必他们回答,便又说道:“你们用远超当地土著的强大武器,背后靠着人口近乎无穷无尽的大燕,大军未起,足够一年用的粮草已经起运。这样宽松富裕的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