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第二百五十一章 天明寺(3/4)
绍起来:“这是湟鱼,长在青海...也就是西海,湟鱼春夏之际有洄游的习性,所以在湟水里能捞到,这是昨日送来的。”
  “陛下,这鲤鱼..为何无鳞?还有洄游是为何?”张铤对鱼没什么了解,有些好奇,李笠回答:“因为环境原因,青海湖是咸的,湟鱼可以在咸水生活,但繁殖得在淡水水域。”
  淡水、咸水,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江河与大海的区别,张铤是建康人,知道长江河口定期会有海水鱼洄游入江,变成“淡水鱼”。
  却没想到在这里,也有如此奇特的鱼类。
  “其实,吐谷浑的生存法则,和这湟鱼一般,为了适应环境,改变了自己的习性。”李笠把鱼放回鱼池。
  “南北对峙,吐谷浑就两头称臣,在夹缝中生存,一旦有机会捞一把,就毫不犹豫趁火打劫,一旦苦主兴师问罪,又能立刻服软。”
  “但最大的原因,是因为西海地区的特殊性,中原朝廷无法在这荒芜之地实现长期有效控制,就只能对身材柔软的吐谷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所以,他这一支慕容氏存活到现在,还能保有个国家,而在中原的慕容氏,其燕国已经灭亡许久了。”
  张铤见话题说得差不多,便问:“陛下,既然这鱼儿果然不咬钩,那么,还要不要继续钓下去?”
  “钓,当然要钓。”李笠看着鱼池里的鱼儿,笑起来:“朕惯会钓鱼,没有鱼,能例外!!”
  。。。。。。
  夜,天明寺里闪烁着些许微弱的灯光,寂静无声。
  不过,某个地方,还是有些许动静。
  作为行宫的一个小院内,寝室里那隐隐约约的风雨声戛然而止后,几位在外间值守的宫女,看看时钟,心中祈祷:
  阿弥陀佛,这下要消停了吧?
  主陛下和两位娘子没入睡,就可能随时摇铃,所以她们不能打盹。
  侧耳聆听,里面似乎有说话声,看来,陛下和两位娘子还“有得谈”。
  寝室内,李笠搂着两尾湟鱼..冯小怜和张丽华,意犹未尽。
  之所以形容美人为湟鱼,当然是因为身无鳞又光滑,只是再这么下去,今晚就别想睡了。
  “三郎,突厥的兵马会不会偷袭呀?”冯小怜轻声问,李笠还没说话,张丽华先说:
  “想都别想,突厥人要来,从瓜州开始,这一路上,河西各地都有烽燧,他们如何偷袭?”
  “丽华说得对,突厥人要偷袭,是遮掩不住行踪的。”李笠同时搂了一下左右,“那突厥使者鬼鬼祟祟,肯定是在计划什么,你们猜猜,他们想干什么?”
  “他们想行刺!”冯小怜说,张丽华也觉得是这样。
  “行刺的话,要如何动手?”李笠又问,“送美人行刺?我又没那么傻,派刺客行刺?这禁卫森严,刺客又没有翅膀,如何近身?”
  “所以他们更可能派骑兵偷袭。”冯小怜又提起那个说法。
  李笠看向这位进取心极强的小美人:“哦?那你说说,他们要如何偷袭?毕竟一路过来无法掩人耳目。”
  “呃....”冯小怜沉吟起来,其实她不懂打仗,但为了讨李笠欢心,还是绞尽脑汁找一些话题。
  “他们可以...走大漠,对,走大漠绕行!”冯小怜想到了一个主意:“河西东面,不是茫茫大漠么?突厥以轻骑绕行大漠,从东边迂回,就可以跑来兰州了。”
  “大漠里住不了人,官军不可能布设太多烽燧,那就无法预警。”
  “我们住在这里,皋兰山的天明寺,和金城有一段距离,突厥骑兵如果够多,就能截断中间,直奔天明寺而来!”
  这战术不错,不过欠考虑。
  李笠说:“绕行大漠,也不是不行,但中途无补给的长途突袭,对人力和畜力的消耗极大,等他们穿过大漠、靠近金城,已经人疲马乏。”
  “面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