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进退(3/4)
一口气:
“你能想明白就好,陛下当年说过,将来富贵了,不会忘了我们,他做到了。”
“但是,共富贵的前提,是我们这些元从故旧守规矩,行事要有分寸、知进退,不能仗着资格老,不能仗着是皇帝的家乡人,就为所欲为。”
“开国以来,皇帝很少杀官员,能不杀就不杀,这是他心软么?是他不敢杀么?不是。”
“是他有绝对的信心,可以压制文武百官,所以不需要用滥杀来作为震慑的手段。”
“甚至,还改杀为流放,软硬兼施。”
“文武百官明不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管不着,我们自己,心里要有数,不要作威作福,不要让陛下觉得彭家子弟居功自傲,有了不该有的想法。”
“你们和皇子们是表兄弟,但必须对每个皇子都以礼相待,不要厚此薄彼,也不要嘲笑、轻视那些庶出的皇子,因为将来到底谁即位,说不定。”
“更不要掺和皇子间的争斗!”
说到这里,彭均虚指四周:“父亲当年,根本就不敢想能有如今的富贵,如果没有陛下带着父亲,就没有父亲如今的富贵,这一点,你们要谨记于心。”
“不是陛下靠着老伙计才有了今天,是老伙计们靠着陛下提携,才有了今天。”
“陛下有没有我们帮忙,都一样能有所作为,他甚至也不需要黄家的帮助,一样能乘风而起,而我们,没了陛下,就只是...”
“就只是鄱阳小民,我,守着家里分的一些鱼塘,做个不大不小的塘主,梁公和武公,大概还是寻常渔民。”
“黄家,也依旧是城里开赌档的地头蛇而已。”
彭均明白自己的荣华富贵是怎么来的,所以,从不敢居功自傲,李笠给他的富贵,他小心翼翼的享受着,低调行事,也免得李笠难做。
毕竟,开国皇帝对勋臣的处置,可是有前车之鉴的。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是多少鲜血和眼泪凝聚而成的教训?
他能有今天的富贵,已经很知足了,但是,怕儿子们不知道事情轻重,仗着自家富贵,为所欲为。
将来大祸临头,再想自救,就已经晚了。
而且,他也确实恨欺男霸女、鱼肉百姓的行为。
萧梁时,建康城内,高门甲族、宗室、权贵子弟可以为所欲为,抢劫杀人,杀夫夺妇,强买强卖,诸多恶行屡见不鲜,有司却管不得。
那是皇帝故意放纵宗室、权贵、高门甲族,以此作为“贿赂”,换取对方的“和和气气”。
事实证明,这样的贿赂,不仅收买不了富贵人家的人心,还会让这些人愈发肆无忌惮,横行无忌,鱼肉百姓。
倒霉的是百姓,日子越过越苦的是百姓。
本来,富贵人家奢靡的生活排场,和食不果腹的穷苦百姓生活就形成了鲜明对比,其门下走狗、恶仆横行霸道,贵人们肆无忌惮的欺侮百姓,更是激起滔天怒火。
所以,当侯景做乱时,短时间内就“一呼百应”,聚集大量兵卒。
攻入建康后,侯景宣布释放奴婢,又吸引了许多人做马前卒。
这些人投奔侯景,未必是认同侯景的主张,而是因为侯景至少给他们机会,一个做人的机会。
前车之鉴,当为后人警醒,彭均完全理解并赞同李笠明正典刑、约束富贵人家子弟的各种制度。
他不是一朝得志就作威作福的人,平日里行事,循规蹈矩,也多次“提醒”亲朋好友,千万别在外面打着他的旗号,为非作歹。
刚开国时,确实有不少鄱阳子弟,或者徐州旧部,自认为是帝乡人、从龙旧部,便端架子,要特别待遇,要如何如何。
没多久,消停了。
毕竟,连梁、武、黄、彭四家都低调行事,无论是在京城(行在),还是在鄱阳,都严格约束家仆、旧部,下面的“帝乡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你能想明白就好,陛下当年说过,将来富贵了,不会忘了我们,他做到了。”
“但是,共富贵的前提,是我们这些元从故旧守规矩,行事要有分寸、知进退,不能仗着资格老,不能仗着是皇帝的家乡人,就为所欲为。”
“开国以来,皇帝很少杀官员,能不杀就不杀,这是他心软么?是他不敢杀么?不是。”
“是他有绝对的信心,可以压制文武百官,所以不需要用滥杀来作为震慑的手段。”
“甚至,还改杀为流放,软硬兼施。”
“文武百官明不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管不着,我们自己,心里要有数,不要作威作福,不要让陛下觉得彭家子弟居功自傲,有了不该有的想法。”
“你们和皇子们是表兄弟,但必须对每个皇子都以礼相待,不要厚此薄彼,也不要嘲笑、轻视那些庶出的皇子,因为将来到底谁即位,说不定。”
“更不要掺和皇子间的争斗!”
说到这里,彭均虚指四周:“父亲当年,根本就不敢想能有如今的富贵,如果没有陛下带着父亲,就没有父亲如今的富贵,这一点,你们要谨记于心。”
“不是陛下靠着老伙计才有了今天,是老伙计们靠着陛下提携,才有了今天。”
“陛下有没有我们帮忙,都一样能有所作为,他甚至也不需要黄家的帮助,一样能乘风而起,而我们,没了陛下,就只是...”
“就只是鄱阳小民,我,守着家里分的一些鱼塘,做个不大不小的塘主,梁公和武公,大概还是寻常渔民。”
“黄家,也依旧是城里开赌档的地头蛇而已。”
彭均明白自己的荣华富贵是怎么来的,所以,从不敢居功自傲,李笠给他的富贵,他小心翼翼的享受着,低调行事,也免得李笠难做。
毕竟,开国皇帝对勋臣的处置,可是有前车之鉴的。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是多少鲜血和眼泪凝聚而成的教训?
他能有今天的富贵,已经很知足了,但是,怕儿子们不知道事情轻重,仗着自家富贵,为所欲为。
将来大祸临头,再想自救,就已经晚了。
而且,他也确实恨欺男霸女、鱼肉百姓的行为。
萧梁时,建康城内,高门甲族、宗室、权贵子弟可以为所欲为,抢劫杀人,杀夫夺妇,强买强卖,诸多恶行屡见不鲜,有司却管不得。
那是皇帝故意放纵宗室、权贵、高门甲族,以此作为“贿赂”,换取对方的“和和气气”。
事实证明,这样的贿赂,不仅收买不了富贵人家的人心,还会让这些人愈发肆无忌惮,横行无忌,鱼肉百姓。
倒霉的是百姓,日子越过越苦的是百姓。
本来,富贵人家奢靡的生活排场,和食不果腹的穷苦百姓生活就形成了鲜明对比,其门下走狗、恶仆横行霸道,贵人们肆无忌惮的欺侮百姓,更是激起滔天怒火。
所以,当侯景做乱时,短时间内就“一呼百应”,聚集大量兵卒。
攻入建康后,侯景宣布释放奴婢,又吸引了许多人做马前卒。
这些人投奔侯景,未必是认同侯景的主张,而是因为侯景至少给他们机会,一个做人的机会。
前车之鉴,当为后人警醒,彭均完全理解并赞同李笠明正典刑、约束富贵人家子弟的各种制度。
他不是一朝得志就作威作福的人,平日里行事,循规蹈矩,也多次“提醒”亲朋好友,千万别在外面打着他的旗号,为非作歹。
刚开国时,确实有不少鄱阳子弟,或者徐州旧部,自认为是帝乡人、从龙旧部,便端架子,要特别待遇,要如何如何。
没多久,消停了。
毕竟,连梁、武、黄、彭四家都低调行事,无论是在京城(行在),还是在鄱阳,都严格约束家仆、旧部,下面的“帝乡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