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第一百八十九章 鱼加羊(2/3)
祖珽办事总是滴水不漏,甚至会主动举一反三,亦或是主动急皇帝之所急。
  譬如这件事(民间养羊意愿高涨),祖珽是主动提起,并做了相关调查,还把先进的养殖技术(圈养羊)初步摸了个底,让皇帝一目了然。
  原因,当然是因为祖珽知道皇帝重视养马,那么有可能危急养马事业的事情,作为臣子的祖珽,自然就要“急皇帝之所急”。
  不仅提出了担心,还拟定了一个应对方案:
  推广圈养羊,即用占地相对较少的大规模养羊场(圈养),向开封提供充足的羊肉供应,避免和马争夺草场。
  然后以规模经营的优势,压低羊的价格,手段包括与开封城中羊肉消耗大户(富贵人家、邸店等)签订供货协议,使得个体散户养羊的收益大幅下降。
  如此一来,就能通过“市场手段”,压制民间散养羊的规模。
  但这样做的一个前提,是必须扩大牧草种植业(譬如苜蓿),确保养羊场有充足的草料来养羊。
  这样做(扩大牧草种植)也有个好处,就是当牧草的供应充沛后,马的饲养成本也会下降。
  而苜蓿等牧草的种植可以选择在耕地轮休时进行,因为种了苜蓿后,不仅不会消耗地力,还会恢复肥力。
  而种植苜蓿的百姓,因为有养马场、养羊场收购草料,也能获取一些收入,并不会白忙活。
  所以,祖珽提出的方案,实施性很强,效果也是不错的。
  只要朝廷下定决心,给那些养羊场(圈养)以适当的“优惠政策”,就能尽快让养殖规模达到足够大的量。
  对于民间而言,养羊的风险,明显大于种牧草,只要羊价低到一定程度,种牧草的综合收益,就会高过养羊。
  这就是诱之以利。
  李笠看着内容详实的报告,觉得很不错。
  这样能干活、能体察上意、挑大梁的“高管”,哪怕是在现代,大老板们谁不喜欢用?
  “说到养羊,朕想起养鱼,毕竟鱼加羊就是‘鲜’字。”
  李笠放下报告,看着祖珽,“鱼肉,可比羊肉便宜,寻常百姓,消费不起羊肉,但吃鱼的门槛,没那么高。”
  “养鱼不需要占草地,养鲩鱼的成本,即草料成本,也比养羊低。”
  祖珽一边听,脑子一边飞快的转,要琢磨出皇帝说这话的真实意图。
  莫非是以养鱼来替代养羊?
  这只能说是各有优缺点,鱼离不开水,无论是养的时候,还是拿到集市上卖。
  “但是,养殖业的风险,终究是存在的。”李笠话锋一转。
  “家财万贯,带毛不算,数十只羊,折钱的话看起来可不少,然而一场瘟疫,就能让一群羊死光,养羊人亏了大半。”
  “同理,一次变故,大片鱼塘变白,也是常有的事。”
  “养殖业的特点就是这样,无论是牲畜,还是鸡鸭鱼鹅,在饲养周期内都有风险。”
  “而且,这些活物的运输和售卖,也存在风险,因为活物只要一日没卖出去,就得养着,不然死了,就卖不出价钱,这和物品不一样。”
  “那么,要绕过这种风险,有一种办法,就是进行食物加工,将鲜肉加工成肉制品,譬如,把鱼制作成鱼鲊。”
  “如此一来,长途运输就不成问题。”
  “或者,鱼也可以用盐腌制,做成鲍鱼,沿海地区发展捕捞业,大规模制作鲍鱼,只要价格够低,品质有保证,可以是多赢的局面。”
  鲍鱼,在这个时代指代咸鱼,而后世所称鲍鱼,在这个时代称为鳆鱼。
  祖珽听李笠这么一说,很快想到了:肉制品加工,以此满足寻常百姓的需求。
  无论什么肉,均可制鲊,鱼有鱼鲊,羊也可做成羊鲊。
  当然,羊肉贵,鱼肉相比之下,便宜很多,即便制成鱼鲊,价格也相对“亲民”。
  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