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阅读
第一百七十六章 斯文扫地
白白体现出来的。
  选官制度上,不看中出身、门第,越来越推崇科举,大量寒族子弟通过科举入仕,做流内官,挤压了士族子弟的官位。
  九品中正制虽然未废,但已名存实亡。
  数百年来,历代朝廷对士族在土地、赋税上的优待,楚国已经取消得一干二净。
  士族的庄园,维持的成本越来越高,收入减少的同时,开支大幅增加,许多人已经无法维持优渥的生活,以及像样的排场。
  皇帝基本上不举办什么宫廷诗会,也不怎么召集文人墨客吟诗作赋,逢年过节的隆重酒宴,助兴节目,大多以射箭为主。
  皇太子和诸位皇子的佐官,没多少士族官员,多是些微寒小吏或行伍出身官员。
  陪伴皇子们读书、娱乐的同龄人,要么是军校同学,要么是勋臣、军属子弟,很少有士族子弟。
  种种迹象表明,皇帝真的不屑于和世家高门乃至士族亲近,敌意很明显。
  但又不能说是赶尽杀绝。
  因为有各级学官这一“清望官”来安置士族子弟,士族出身的官员,该有的待遇丝毫不少。
  甚至靠着各种“补贴”和“津贴”,也能维持体面的生活和排场,有舒适的官邸住。
  譬如外出公干,有“特勤”作为侍卫一路护送,沿途驿站可以从容住宿,根据官阶,有对应的住宿待遇(特勤人数多寡也是如此),吃住行都不用愁。
  但没有官职的话,什么待遇都没有。
  “当今天子,乃奇人,不可以常理度之。”王玚轻声说着,他已故的父亲王冲,当年是李笠在徐州刺史任上的长史,对李笠这个人,有很深刻的看法。
  王冲当年曾对他说,李笠乃奇人,不可以常理度之。
  “时局不一样了,你要记住。”王玚交代着,他已是知天命之年,大概也就还能活个十来二十年。
  “陛下要的,不是斯文扫地,确实是文学大兴,但那是寒族的文学大兴,士族占据主流的时代,终将会落幕。”
  “父亲也许看不到那天,但是,你们会看到,并亲身经历。”
  “除非时局有变,否则..想要家门不堕,就得凭真才实学!”